社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体会论文_胡镱

社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体会论文_胡镱

鄂州市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鄂州,436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总结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因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与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不到位及医院护理制度缺陷等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巧,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树立法治的护理观念,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医疗纠纷发生,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而妇产科是医院的医疗纠纷高发科室,风险大,对妇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应急能力要求强,无菌要求高,其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针对这样一个工作性质,就要求妇产科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围绕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1.1 沟通能力与责任心不强。沟通能力较差与缺乏责任心是导致护理工作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医院在考核护理人员时主要考核内容为专业素质,对于其沟通能力的要求往往不高,然而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其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比较高。妊娠前大多数妇女会产生焦虑与烦躁的情绪,产后也多有心理障碍发生,如果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出现恐惧心理时,能够及时地予以语言上的安慰,就会对产妇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同时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由于欠缺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相应的操作不能予以解释,更不懂得进行换位思考,在与患者沟通时态度恶劣,语气语调欠佳,引起纠纷。由于护理工作繁忙,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导致护理人员不能遵守制度,责任心不强。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量与不成正比的休息,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从心理上开始厌烦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就难以具有爱心与同情心,在观察产程时玩忽职守,不能细致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情并进行记录。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先兆流产等,不能及时地发现并予以处理,不能以谦逊有礼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1.2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有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护理安全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相应法律、法规的深入认识与了解,导致对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未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意识。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对潜在的隐患与危险因素等未予以重视,在执行医嘱与查对制度时未按规定进行,未以患者的需求与权益为工作重心,出现突发情况时没能及时的通知患者家属或者告知患者就进行处理,由此引发医疗纠纷。

1.3 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不到位。产科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的护理人员,许多护理纠纷也多是源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局限性,或是缺乏工作经验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值班护士因所获得的患者生命体征有误,导致不能准确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由此引发子痫,威胁产妇生命健康。由于技术水平与临床经验不足,导致在抢救过程中不能分清病情的主次,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引起护患纠纷。如助产师对于突发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就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因缺血缺氧而脑瘫。妇产科护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母子二人的生命健康,其责任重大,如果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专业素质与临床经验产生质疑,或有投诉发生时,就会影响患者与家属的心理,进而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二、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 落实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它所面对的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特殊患者,故它的多变性是必然的。医院要制定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职责,加强监控,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妇产科的助产人员要认真观察产程,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100%。护士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落实到实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2.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为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产科应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培训可以采取小讲课、护理查房、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由此鼓励护理人员更新理论知识,以便及时尽早的接触与掌握先进的护理理念与仪器操作等。通过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如此护理人员在具有精湛的护理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安全系数,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2.3 规范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对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盒、产科DIC抢救用药盒、新生儿抢救用药盒、妊高征用药盒等要规范管理。各班护理人员接班后,要检查物品是否齐全,仪器性能是否完好,及时补充基数,保证急救药品设备完整无缺,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院内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必须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重视产房、治疗室、洗婴室及爱婴病房的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及紫外线强度检测。规范病区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尤其是传染病产妇物品及器械的处置,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登记、交接等全程管理的监督检查。在皮肤黏膜破损时,应戴手套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为HBV、HIV感染的产妇接生时,要穿隔离衣,带防护眼镜,进行自我防护。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母婴健康,关系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妇产科工作量较大,导致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不规律,加之产科病情变化大、风险大,因此发生差错的环节也较多。所以,在日常护理中要针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政策,杜绝医疗纠纷发生,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学田.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

[2] 洪己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体会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4(17).

论文作者:胡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社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体会论文_胡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