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瑞安325200
摘要:抗菌药物是用于抑制菌类活性或杀菌作用特殊药物。抗菌药物多被应用在外科治疗过程中,也归属于预防性药物,外科手术中手术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等容易引发感染时均会适当给予患者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处理。现代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也基于此抗菌类药物被广泛使用,但是近年来也出现诸多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事件,尤其是在儿科抗菌类药物的应用,为此笔者特选取了患儿100例资料,对其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临床治疗;合理应用
由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状况较多,抗菌药物使用较为频繁,而其中药物的不合理运用情况较为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小儿患者产生更多耐药菌株,进而导致药物治疗效果逐步减弱,感染情况难以掌控,药物副作用增多。抗菌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治疗感染,还可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作用。儿童自身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但患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认为可能是由不合理用药导致。本文旨在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从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中抽取10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患儿100例(属于2015年12月1日-2016年11月30日期间)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儿50例。两组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均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11(5.24±1.15)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12(5.27±1.20)岁。两组患儿之间对比基线资料方面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不进行特殊指导。本组患儿在督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患儿入院后,掌握患儿的病情,安排患儿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根据患儿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明确以下问题:患儿及其家属有无过敏史存在。对患儿的生理反应进行明确,并依据患儿的生理反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优先选择口服药物作为给药途径;在使用新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根据药物特性去选择,按照说明书进行合理用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1.3.2疗效判定标准
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5天后基本消失,则效果为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5天后明显好转,疗效则为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5天后未发生明显改变或出现加重趋势,则判定效果为无效。以(50例-无效例数)/50例×100%为儿科患儿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总有效率用%表示(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表示两组患儿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2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n,%)
3讨论
抗菌药物是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但不合理用药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故此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儿。临床认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应用频繁导致患儿机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控制病情。②未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导致治疗效果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患儿的身心。③治疗前未对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进行核对。临床上应针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在Pediatrics的临床治疗中,应在医生或专业护士的监督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这项研究中,对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治疗类型、生理状态和儿童的抗菌特性,并根据临床调整用药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在儿科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还可以合理地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提高与抗菌药物的应用有关的认知知识的孩子的家庭,避免滥用药物对儿童的家庭,提高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结果表明,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8%(p<0.05)。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儿科患者由于自身的发展和生理结构的影响,对药物的选择更需要谨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的安全使用,因此,抗生素可作为成人组使用。一般来说,头孢菌素、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使用更为普遍。而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可引起牙齿发育不良或黄牙,在不到8年的时间内禁止儿科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显著毒性;一些其他抗菌药物可导致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因此慎用。
在联合用药方面,虽然单用抗菌药为主,但可以发现两种药物比例仍然较大。多药联合会导致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其次,在用药方式、剂量、疗程等方面,非理性因素也由个体因素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由于未能遵循药物动力学的标准,不可能实现药物在血清中溶解度的有效标准。或者由于药物输送时间不合适,导致体内儿童反复的浓度波动,从而导致更多的耐药性。同时,管理方式,如口服药物、药物输注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吸入的方式回答,而产生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孩子的身体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管理方式,以确保疗效和减少用药不良影响。
而对于非理性抗生素的使用,我们要做好日常的监管问题,完善对药品相关诊断依据的实施,避免生命体征不明确的滥用药物。要利用数据对问题进行监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完善医师的护理用药,避免因个人或外部干扰因素和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的。要做好儿科患者日常身体状况的细致观察和检查,确保用药安全和用药,确保用药效果,避免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同时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应充分了解相关药物的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可与合作。
4结论
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可以预防和改善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不良反应可导致儿童,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应用抗生素在儿科,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选择、剂量的合理性,管理,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洪静,张红菊,夏培元.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药房,2011,02(26):2408-2410.
[2]廖为志,许广宏,张伟标,等.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今日药学,2010,06(01):44-46.
[3]滕雪.抗菌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7(27):384-385.
[4]范洲际,李允武,查健忠,等.我院儿科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z1):41-45.
论文作者:王大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药物论文; 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抗生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有效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