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与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来自于协调。当今的发展主要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而协调发展的本质就是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硬道路”。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要注意与文化、政治等社会系统其他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不能逾越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这就是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整体发展(表现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自然持续发展(表现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只有既包含社会整体发展,又包含自然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协调发展。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面前,我们有必要把自然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来。事实上,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的社会整体方面与发展的自然支撑方面,是上海乃至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前行的两个轮子,轻视任何一个都会带来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这一根本的目标。
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中,经济发展处于中心地位,它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态环境,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没有经济的大力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人类对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就是一句空话。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协调发展中的第一位作用。因此,在规划上,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经济社会的总体战略之一,既要明确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又要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同时,要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协调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必须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同步发展。既要克服实践上其他方面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倾向,又要防止在思想上过分要求其他方面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倾向。
人类的生态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人类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是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来求得增长,这样的发展即便存在也是不可长久的,我们已吃过不少苦头并付出了沉痛的教训。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调控功能,摈弃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切短视眼光,充分地保护和维护自然支撑系统对于人类发展的承载力,在编制科学规划、营造法制环境、集聚人才队伍、强化目标管理四个环节上大力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注意实效、量力而行、统筹安排的原则,建立管理指标体系,实施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管理。
尽管经济发展是基础,生态发展是条件,但它们本身都不是目的。任何社会,都不存在为经济而经济、为环境而环境的发展运动。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建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社会发展才是协调发展的目的。在加快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事业的产业化,在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必须注意软件的配套,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之,经济、社会、生态在内的整个发展过程总有建设性的一面,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破坏性的一面。我们的任务是在大力发展建设性方面的同时,要努力抑制和降低破坏性的方面,使得破坏性方面与建设性方面相比要尽量地小,以正效应抵冲负效应,或以正效应降低负效应,使得为整个发展付出的代价在最低程度上,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