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科技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对策论文,进程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市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组织形式的自我完善和组织创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是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而科学技术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水平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为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和推动作用,把科学技术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重要支撑,在搞好科技进步软环境建设的同时,依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组装配套,产生新的生产力,形成集约化的专业化生产经营,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实施科技带动战略,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建立健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的科技体系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与之配套的科技体制必须相适应。要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完善有效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的科技体系,从组织上保证科研机制的转换,必须坚持从市场规律和自身特点出发,对现行机构进行调整组合,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经营成分并存的科技体系和机制,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1.科技组织体系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是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领导分工责任制,要明确一名“副官”具体分管负责有关科技政策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科技组织服务体系,省、市两级着重抓好重点项目的制定和开发,县、乡两级要围绕主导产业抓好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地市级以下的科技人员,可由现在的部门管理逐步走向按产业进行管理,并建立“稳放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按不同产业,不同的技术要求,把各类科技人员分流到各个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去,使农业产业化始终朝着科技进步的方向发展。
2.科技人才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科技人才是关键。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点做好“用、育、引”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科技人员,从多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其次是通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大力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还可结合“绿色证书工程”全面系统地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知识,培训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农民科技骨干队伍。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产业,可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传授高新科学知识,或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外出学习或深造。三是直接吸收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或研究生到产业化企业或生产基地工作。在人才管理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重奖,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造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各产业都要建立一支相应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农业产业化的“智囊团”,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档次和水平。
3.信息体系
随着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工作越来越重要。一条信息,可发展一个项目,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各产业集团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成立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办事处、联络处的作用,通过电话或传真了解每天的科技信息,也可参与各类学会与全国各大信息机构联网,广泛收集、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信号,搞好超前服务,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4.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整个农村经济运行程序的一个重要链条,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以发育的向导和载体。农产品占领市场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所以,只有站在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前沿,用现代化科技来武装农业,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市场之所以保持常盛不衰,关键是把确保优势定位在科技上,从开发和推广琴弦式冬暖大棚,到多种种植和立体种植,从无公害蔬菜到特色种植,不断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使寿光蔬菜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可以说,在寿光蔬菜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了的菜。市场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到现在, 蔬菜批发市场已扩大到550亩,累计建设投资1.5亿元,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功能,使市场形成了集商品流通与科技为一体的运行机制。市场体系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5.推广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推广体系,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认真落实有关科技推广工作的优惠政策,按照“配套、有效、及时”的要求,办好各类农技服务中心或技术服务站,科技人员要深入实际,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这是促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自愿组织的各种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一支潜在的科技资源,在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应加强组织和引导,做到优化配置,以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力量。
二、搞好结合,把科技工作落实到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之中
农业产业化是涉及到社会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协调,各方紧密结合,积极利用科技第一生产力,用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顺利进行。
1.与权力部门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领导对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否积极,引导是否得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有人说,“科技+权力=生产力”,这种说法虽不完全,但从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看,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在实施科技计划时,一定要与有关领导和部门结合好,特别是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设、改造、引进或推广,都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充分利用行政手段的力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潍坊市从日本引进的酵素菌技术,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在210 处乡镇、 3380个行政村推广应用面积达20多万亩,并与日本磐亚株式会社联合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潍坊磐亚酵素菌有限公司,每年可生产10000吨酵素菌扩大菌。可以说,这是科技力量与领导力量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2.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农科教结合是农业产业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的凝聚作用,使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协作,把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科研单位研究开发的课题,农村职业教育的方式、内容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能够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3.与农民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民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否,最终取决于农民。所以只有与农民相结合,采用“推广+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才能使农民信得过,更有说服力。只要成果过硬,增加效益明显,农民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学习,甚至不惜工本去引进。
4.与实体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可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新成果、新技术创办经济实体,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可以实体为依托,采取合同契约、资产参与、联产联营或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使两者互相依托,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型共同体。科技人员可凭自己的技术成果,利用实体的基地、装备等有利条件,尽快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5.技物结合,加速新成果的转化
技物结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成果转化形式,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或低偿服务,以创办各种公司为主要形式,如植保公司、专用肥公司、农作物良种公司、苗木公司、饲料公司、畜禽公司等等,把科技和经营结合在一起,减少了科技转化环节。这类公司既经营物资,又进行技术指导,农民信得过,愿意买,使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很快发挥了作用。
三、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全面运用,是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的过程。所以,要找准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1.科技龙头带动
农业产业化就其内涵而言,主要由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商品基地三个要素构成。在这三个要素中,建立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而龙头企业是以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龙头企业科技含量越高,带动能力就越强,所以,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科技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按照这一思路,一是要建设新的科技龙头企业。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科技示范园区为“样板”和“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上选择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功能强的企业作为龙头,通过自我发展、自我积累,逐步扩大膨胀,以此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二是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嫁接改造旧企业。在原来企业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化生产的要求,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其成为高科技的龙头企业。三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在立足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为我所用,使之锦上添花。
2.能人带动
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会管理、善经营、并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能人带动。青州市黄楼镇李洪儒从一个花卉个体户发展成为集花卉、苗木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民营科技企业,年收入2000多万元,利税5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 仅他所在的一个镇,花卉专业户就发展到500多户,种花卉3000余亩, 年产值6000多万元,利税2400多万元,并建起了江北最大的花卉市场。
3.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
种子作为一种科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可以使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增强了科技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完善种子精选、加工、包装、质量检测的自身系统,提高种子的科技附加值。在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中,要走“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道路,要从种子一体化经营入手,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对优良品种实行足量繁育,积极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实现集约种植,促进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另外,还要积极引进高产、高值、创汇品种,试种成功之后,实行基地化生产,以加快品种出口型转变。总之,通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实现农业的优质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4.发展特色农业,创名牌产品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再靠增加劳动投入、增加生产成本,既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形势,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意识,用发展特色农业、创名牌产品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选择品率高、市场容量大、易于组织生产的项目统一规划,走发展优势之路,在种养项目上标新立异,填补空档,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特色农业的内涵。为使产品闯入市场,走出国门,要依靠科技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如果没有叫得响的产品,在市场上就站不住脚,甚至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1997年4月份, 在潍坊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会上,寿光的蔬菜、青州的花卉、诸城的肉食品加工,吸引了众多的客户,其原因就是名牌产品产生了名牌效应。
5.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潜力在于科技。由于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推广手段落后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成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潍坊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也仅为47.8%,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实践证明,除其它措施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是促进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当前国家财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可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以加大对农业资金总量的投入。寿光市在“八五”期间对大棚蔬菜投入达4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1996年又投入5亿多元, 研究开发了第三代新式大棚。除此之外,他们每年还投资1000万元以上,用以研究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八五”期间至今, 他们开发推广了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大棚螺旋藻、 酵素菌肥、K100活性菌、大棚滴灌等6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 使寿光农业进入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良性循环。据统计,1996年该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73亿元,全市财政收入3.1亿元,人均纯收入3250元,城乡各类储蓄余额46亿元。科技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收稿日期 199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