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自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精神论文,自觉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精神,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关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弘扬,追求人与人的平等、人与自然的统一。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提出,直接源于人们对人文关怀的诉求升级和人文精神的泛化。其次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图书馆服务手段迅速更新。其结果:一方面逐渐拉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距离,使图书馆原有浓浓的“人情”味似乎变得越来越淡,远离了图书馆传统人文职业的馨香;另一方面,一些图书馆的研究者及领导者热衷于现代技术层面上的研究和应用,重视技术而轻视人文,背离了“人文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我们的职业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我们的目标实质是人”的指向,而导向工具理性——关注手段而否认目的,重视物性而轻视人性的价值取向。
图书馆是社会人文精神的缩影,它记录人类历史的过去,关注今天的现实和发展轨迹,期待着明天变革与完善,因此图书馆与人文精神有着特殊的关联和渊源。然而,我们倡导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自觉,并非意味着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而是在人们生活普遍宽裕,物质普遍富足后,如何提高精神层面的关怀与终极追问,努力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环境文明的需求。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的永恒情怀,是图书馆的精神的特征。
1 人文精神下的读者意识
图书馆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以读者为主要对象人性诉求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真善美的自觉体验与不懈追求。因此图书馆需要精心培育人文氛围,倡导平等与自由,尊重读者的人格,强化读者意识和服务理念并自觉地付诸实践,让所有的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灵魂得到沐浴与净化。
1.1 平等对待读者意识
平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终极关怀的深层理念。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开创了我国教育平等思想的先河,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公众终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也应当做到“有教无类”,让踏进图书馆大门的每一个读者都拥有平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环境的权利。
图书馆自从上个世纪初叶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图书馆的平等意识就逐渐确立起来。不论读者是哪个阶层的人物,只要愿意,均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然而,图书馆平等意识的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而提高。从目前的状况评估,馆员的平等意识普遍提高,服务氛围比较和谐。但是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比如因读者的身份不同,而借书数量和期限不同;又因身份不同而阅览环境也不同,如:教师阅览室,专家阅览室等等。这些都是不平等的表现,会给一些读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和不愉悦、不和谐的氛围。
“图书馆是用户的图书馆”、“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到理想的圣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享用图书馆的权利”,这些都是当代对图书馆平等的呼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呼声,我们如果做不到平等地给予,也应当努力做到平等地满足每个读者的需求。
1.2 普遍尊重读者人格意识
人格的尊重是源于平等的思想。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拥有强大的尊重人格的理念,而作为传统文化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与折射。在现实的图书馆中,大部分读者和馆员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体现图书馆人和用户的文明和修养,但在图书馆里还是存在不尊重人格的事情。如在服务态度上分别对待,对有地位者或熟人接待比较热情周到,而有时对一般的读者比较冷淡;再如不少图书馆都设有探头对读者的行为进行监视,这显然是不尊重读者人格的举措。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的图书馆,应努力创建温馨的、和谐的人文图书馆。
2 服务过程的人文意识
人文精神不是教条而是一个过程,它贯穿图书馆整个服务过程之中。图书馆有责任给每个读者全过程的人文关照,让他们身心得到满足。
2.1 热情周到服务
热情服务是图书馆人的敬业精神和人文意识的表现,是图书馆人文精神付诸实践的内在动力。热情服务也是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的外在形式,传递给读者是温馨、愉悦、快乐的信息,让读者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是无偿的附加值服务。
热情服务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处处可见:在各类阅览室、书刊借阅处、咨询处、电话服务等等地方,无不体现图书馆人热情的气息和音容笑貌。热情服务是图书馆获得读者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情服务是图书馆对每个员工的具体要求,是图书馆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图书馆人时时要保持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周到服务是热情服务的深化,赋予热情服务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周到服务即是全方位、一条龙链接式的服务。周到服务讲求的是细致、认真和全面。因此,图书馆人需要缜密的工作思维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图书馆树立服务品牌,增加图书馆人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人文意识的自觉。
热情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周到是服务的完善。
2.2 快速准确服务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人们对服务行业的服务速度已有相应的期望值,希望快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图书馆快速准确服务包括传统的手工服务和网络服务。目前手工服务主要是帮助读者索取书刊资料等服务,要求服务人员熟练掌握馆藏状况和具体的布局,在读者有需求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地为读者服务。网上的信息检索查询更应当做到快速准确,以体现现代服务手段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此,服务人员首先必须拥有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其次必须建立友善的网上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检索条件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再者设施要不断更新换代,以加快网速和检索的准确性。
图书馆提供快速准确服务是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人文服务的拓展与深化。现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快速准确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3 个性化服务
人文精神深植于科学精神之中。没有科学精神的创新和发展,就没有今天人文精神的成就。图书馆从传统的手工服务跨越到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服务,这是科学的进步,也是人文的提升。
个性化服务是指按读者要求定制特殊读者界面的技术。这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个性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从物流服务转化为信息流服务的重要表征,是至今图书馆开展人文服务的最好载体。开展个性化服务一直是传统图书馆提高读者利用专业文献效率的重要手段,但限于传统图书馆员工的精力和服务手段,个性化服务仅能限于少数的重点读者。而进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后的图书馆可设计专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服务是图书馆人文服务的巨大进步。
3 管理制度的人文意识
管理制度在社会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何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社会进步服务的,都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理念,都必须适应人的发展和人的精神自由。图书馆管理制度中人文意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无偿服务规则、开放规则和借阅规则。
3.1 无偿服务规则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主体上是靠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并长期提供补给,所以,所有的图书馆理应向辖区内的读者开放,并提供无偿服务,这是图书馆管理制度中一条大原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的办馆宗旨。客观地说,大部分图书馆基本上都遵循无偿服务的办馆原则,得到用户认可。但是有的图书馆却巧立名目向读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比如新书和热门图书租赁,收取检索费、咨询费等等。特别指出,现在不少的图书馆都有收取读者上网费和信息下载费用的规定,这与图书馆管理制度中人文意识是相背离的。因为购置电子计算机设施和网络信息资源是现代每个图书馆年度资金安排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经费列支范围。
所以,依照常理,依照无偿原则,所有图书馆都不能做损害读者利益的事情,应抛弃狭义的功利行为,但是在现阶段可以适当收取打印费和复印费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图书馆任何费用都应当免除,真正体现图书馆公益性的本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人文精神的旨归。
3.2 开放规则
从人文精神角度看,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对谁开放。现在我国除了公共图书馆向全社会开放之外,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只接待特定的读者,把其他读者拒之门外。高校系统、党校系统以及科研系统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源,但是这些图书馆宗旨上只对圈内的读者开放,其结果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和不平等性,不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样也不符合人文精神的诉求。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要站在全民族的高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使用图书馆所有的资源。所有图书馆应当自觉地、有序地、逐渐地接纳更多的读者,让图书馆在开放对象方面更多体现公平性和人文性。
其次是开放的范围。现在绝大部分图书馆都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闭架管理方式走向开架的管理模式,这无疑是图书馆管理体制的一大进步。但是绝大部分图书馆还都留着一块不开放的处女地,并都提出保留不开放区域的理由。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的确认上。一个图书馆根据自身办馆的宗旨设置若干个用户服务区,这是通常的做法,本无可非议,但从人文关怀上看,似乎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个图书馆功能区的设置一般分为普通区域和特殊区域。普通区域面对该图书馆辖区内所有的读者,而特殊区域只向特殊读者开放,资源只为其设定的用户所利用。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变相的不平等,是不为图书馆人文精神所接纳和认同的。
3.3 借阅规则
借阅规则是图书馆服务窗口的重要管理手段。它规定了读者借阅范围、借阅数量、借阅期限以及如何爱护文献和遵守图书馆相关的制度等等。订立规则的初衷是为了强化文献资源的管理,保证文献资源的正常流通和合理利用。而问题在于在借阅规则中有许多处罚条款,如丢书罚款、污损罚款、撕页罚款、过期罚款等。暂且不论罚款是否应该与合法,如此之多的处罚条款,显然与人文精神是不相和谐的,也不符合“以德治馆”,以德化成天下传统的文化思想。
图书馆精神应当是教化精神、激励精神,我们更多地是要做好读者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读者自觉地爱护书刊,遵守相关规定,理解和支持图书馆服务工作。做好读者工作应当是多鼓励少处罚,多教化少禁忌,让读者与管理者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建立互为信赖关系,创造和谐的借阅环境和人文环境。
4 图书馆建筑设计以及借阅环境上的人文意识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本质与核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的舒适度是现代人的普遍追求。所以,我们对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和环境的人文意识要更加重视,努力满足读者和员工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创造有现代人文气息的图书馆。
4.1 人文景观气息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集散地,保存着大量的文化典籍,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和浓浓的书香氛围。因此,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建设都必须考虑图书馆特有的文化底蕴,创建与图书馆相匹配、相和谐的建筑物,使建筑文化与图书馆特有的文化相融合,创造出脱俗、高雅、厚重的图书馆人文景观。
图书馆营造人文景观气息,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对整个建筑物起到重要的点缀或点睛的作用。营造人文景观气息是每一个图书馆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的体现,所以我们在构思和选择时要细心慎重,要反映出图书馆鲜明的个性特色和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并与整体建筑物以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图书馆人文景观要有厚重的历史感,要有浓郁的书香味。
4.2 人文环境意识
图书馆人文环境是读者和员工所感受到的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度,它包含着前文所言的人文景观,但更侧重对图书馆整个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空气质量以及宽敞度、便捷度和安全度等因素的诉求。
除了人文环境因素以外,也要注意防噪声、防干扰、无障碍通道的畅通。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应该做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使图书馆环境更加优雅美丽,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收稿日期: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