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美国经济形势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美国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71.2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04528832(2001年)5期0036-05
到2001年3月底,美国经济已连续扩张120个月,不仅打破了美国经济周期史的纪录,也打破了世界经济史的纪录。不过自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突然放慢,与全年平均GDP增长5%的幅度相比,3季度只增长2.2%,4季度只增长1%。其下降幅度之大,速度之快都出人意料。因而,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的人在增加。6月29日商务部公布2001年1季度GDP的修正数字,增长率达到1.2%。消除了人们对一季度负增长的担心。但前景究竟如何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即使政府方面也是如此。财政部长奥尼尔五月下旬宣布“美国经济放慢已经过去。”而格林斯潘却迅速作出了谨慎的反应,声称美国“经济在平均水平以下的增长时期尚未过去,我们还没有摆脱比目前预计更大的经济疲软之风险,需要有进一步的政策回应。”预示着联储并没有放松对经济进一步下滑的警惕。鉴于美国经济在世界的举足轻重地位,美国经济的走势究竟如何,为世人所关注,下面谨就这几个问题略抒己见。
关于中长期走势。观察当前美国经济,需要作中长期和近期两方面的考察。这两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长期走势较多受结构因素影响,近期走势较多受周期因素影响。从中长期看,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走在世界前列,这一调整给美国带来不少结构性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将在较长时间中发挥作用,现在美国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多方面的优势,为中长期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具体表现为:
第一,信息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美国带来了结构优势。
美国走在信息革命的最前列。90年代,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且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的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像微软,英特尔,思科系统公司凭着技术创新所造成的垄断,取得了“赢家通吃”(winner takes all)的特殊地位,成为信息产业的极大受益者。信息革命是可以同第一、二两次产业革命相媲美的另一次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它不仅本身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可以用于武装传统产业,使整个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效益。此外信息产业还有一种网络效应,使所有网络经济的参加者不仅从自己的投资中获益而且可以从他人的投资中受益。一个有10万人参加的因特网,同有1亿人参加的因特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然不同的。信息技术还是一切高新技术领域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的强大工具,它促进了美国的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加速发展。总之,信息革命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企业的区域结构调整,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区域优势。
现在许多美国大公司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能够在世界各地生根的经济组织。因而能通过在全球配置资源而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效益。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8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年平均递增6.8%,90年代每年平均递增11.6%。几乎翻了一番。2000年全球1000家市值最高的跨国公司中有495家是美国公司,差不多占了一半,而且无论从资产、销售额、利润等指标看大都处于其他各国跨国公司的前列。这是美国经济实力的源泉。
第三,第五次兼并潮促使美国经济更加集中化,造成了更大的规模优势。
90年代的兼并潮具有大规模、加速度、全方位的特点。1998年以前,购并额超过285亿美元的只有14起,1998年一年即发生了8起。1999年个别公司的兼并数额更创造了1200亿美元以上的新纪录。从集中的速度看,1994年企业购并金额开始超过前次兼并潮,此后即一浪高过一浪。从1995年的5070亿美元直线上升到1998年、1999年的1.6万亿和2000年的1.8万亿美元。目前美国的钢铁,汽车,电话,百货商店,烟草,会计,广告,饮料,音乐等行业都被不到5家寡头公司所控制,规模经济的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四,金融创新促进了小型初创公司的技术创新,使小企业发挥了比大企业更突出的创新优势。
通过股市进行直接融资本来就是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但是二板市场,创业资本(风险资本)等金融创新则更是美国所特有的制度创新。它们始于70年代,到90年代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小型初创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驱动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研究了美国的金融创新之后认为,欧洲、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并不比美国落后很多,但在创业资本问题上则瞠乎其后。这是美国所以能在技术创新上领先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
就规模结构说,美国现在是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各展所长而又相互促进。小公司的创新能力强,大公司资本雄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化。现在大公司常常要靠收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上述这些优势都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生的,是结构性的因素,9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这些优势的集中体现,据统计在1973年到1993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年增长率为1.43%,而在1993至1999年间则上升到2.9%。即使是经济放慢的2000年第4季度,劳动生产率增长仍达2.2%。近期的经济收缩会对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不会使这一结构性因素全部丧失。格林斯潘在债券商大会上说:他自己仍然相信近年来对计算机和其他高技术设备的投资已经永远地改善了生产率的前景,疲软的经济可能使生产率有某种放慢,但这种间歇只是暂时的。
关于近期经济走势。近期美国经济正处于周期收缩阶段,联储紧缩银根和周期性生产过剩都在起作用,使美国经济大滑坡。目前衰退和反衰退的力量正在进行激烈较量,好坏消息都有,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对联储软着陆目标形成威胁,但避免衰退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同时由于有结构性因素在起作用,不会导致日本泡沫经济那种长期经济萧条的后果。
美国近期的经济走势是由高速转向低速。原因首先是,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进行了宏观调控。6次提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上升了1.75个百分点,加大了融资成本,抑制了企业的投资热。这个结果本来应当说是联储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问题在于经济滑坡太快,幅度太大,有使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矛盾转化了。于是联储在12月19日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宣布,把调控目标转向防止经济疲软。从2001年1月起到5月连续五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2个百分点使之达到4%。5次降息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还没有起到使经济全面回升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作用有时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还有外部因素和周期因素在起作用。
外部因素是去年下半年能源价格的暴涨,它使非能源成本平均增长20%,影响了投资,也使居民冬季的能源开支多花了2500亿美元,挤掉了其他方面的购买力。
周期因素则是投资过度,特别是信息产业投资过度,使供应与最终需求脱节,导致生产过剩,由此造成的库存积压需要有一个消化过程,5年前随着美国新电信法的通过,美国电信公司感到美国和欧洲对电信业的放松管制给它们创造了无限商机。一些大电信公司开始狂热地对传输声音、数据、图象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连续的大量的投资。与此同时不少初创的电信公司也应运而生。于是在市场上同一行业出了太多的竞争者,它们为分得一杯羹而激烈角逐。残酷的价格竞争开始了,利润受挤压,长途电话公司的处境尤其如此。在此情况下,大电信公司如AT&T,MCI-World.Com,Sprint纷纷削减投资,结果与它们相关的几乎所有信息业,如网络设备供应商,门户网站,软件供应商,光纤器件制造商等等都受到这种投资突然刹车的影响。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思科系统公司在正常情况下库存6亿美元,一下子积压26亿美元,美国最大的电子配件供应商索莱克特朗公司的库存因为来不及取消向它供货的4000家公司的订单,积压47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即使在“新经济”条件下,西方市场经济周期性生产过剩的老毛病还是不能避免。原来人们以为信息化有助于把库存降到最低点,从而避免生产过剩,现在看来,低库存或零库存在一个企业内部有可能做到,但在一个行业中就很难做到。仍以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内部的各公司,在商业上是相互保密的,为了抢占市场,在经济形势看好的时候,每家公司都急于增加生产和订货,而不考虑也不了解社会总需求,一旦总供应量与最终需求脱节,直接对消费者服务的电信服务商停止投资,就必然导致向它提供产品的所有供应商库存积压。在这些公司能够消化库存之前它们必然被迫减产,利润自然随之下降。对股票持有者说,当一家公司的利润下降或业绩达不到预期时,他们就急于将股票脱手,股票的价格就要跟着滑坡。当整整一个产业的股票都陷入熊市时,股民的财富就要大量缩小,消费者信心就会下降,从而影响消费。同时金融机构也会由于贷放给公司的资金变为呆帐而陷入困境。据计算这次美国信息产业将有100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无法履约,这一恶性循环靠联储降息是不能立即打破的。它需要相当的时间进行调整。
6月27日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决定第六次降息,幅度0.25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3.75%,达到7年来的最低水平。联储在解释降息的理由时强调:“近几个月的明显特征是,盈利率和企业资本开支下降,消费扩张乏力,国外经济增长缓慢”。“委员会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主要风险是导致经济疲软的各种情况。”而另一方面委员会对通货膨胀的估计则是“预期劳工和产品市场压力的减轻将使通货膨胀受到抑制。”简短的声明一方面表明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也暗示,联储已作好准备在经济继续恶化时,将继续降息,以防止衰退。从联储的声明中还可以看到,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已引起联储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日本的经济形势不好,4月份所有产业指数较上月下降2.5%,而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指数则减少3.6%。欧盟的情况也令人担忧,德国央行委员雷克斯警告说,德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德国正面临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增加及消费疲软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鉴于美国信息产业需要国际市场,这种险恶的国际环境无疑正在给已处于低迷状态的美国信息产业雪上加霜。
美国是否已处于经济衰退的边缘?对此,负责确定经济衰退起始日期的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根据会议委员会公布的四项同步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公报。它把这四项指标自2000年9月至今的变化,同它们从1990年7月到1991年4月期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全国经济研究局在决定经济进入衰退时特别看重工业生产和劳工就业两个指标。从2000年9月到现在,工业生产下降了2.8%,而在1990-1991年的衰退中,工业生产从高峰到谷底下降了4.5%,要使现在的经济增长放慢达到衰退的程度,工业生产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还应当有更大的下降。这是今后必须严密注意的一个关键指标。不过,工业生产现在只代表整个国民经济中很小并且正在下降的一部分。因此该局认为应当更加关注同步指标中有广泛代表性的劳工就业指标。就这个指标说,自今年2月份至今一共解雇27.6万人,而1990-1991年解雇人数是180万人。同步指标的第三项是需求,需求的急剧疲软也是衰退的一个关键要素,它是需求、生产和就业三者相互影响所造成的一种恶性循环。对此全国经济研究局考察了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个人收入和企业销售。据此得到的数据是,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销售额自2000年8月至今共下降了0.9%。而上一次经济衰退从高峰到谷底共下降5.1%。最后,第四项同步指标是个人收入,1990-1991年衰退时,个人收入下降2.6%,而从2000年秋天至今,这个指标则是一直在增长的。全国经济研究局所提供的上述数据说明,这次美国经济放慢与经济衰退尚有一段距离。企业部门和宏观决策者应当努力争取好的前景。
关于美国经济的前景。从目前美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宏观层面看仍有若干有利条件,可能使经济避免衰退。这些条件是:
第一,通货膨胀仍然处于受控状态,为联储进一步降息创造了有利条件。
联储有运用利率杠杆支撑美国经济,使之避免衰退的决心。这是美国当前能避免发生衰退的重要依托。然而要联储放手降低利率,其前提条件是通货膨胀处于受控状态。否则联储就将面临“滞涨”局面,陷于进退两难的地步,这对联储来说将是“大忌”。
通货膨胀在美国是否已初露苗头?这是一个需要密切观察和仔细剖析的问题,从5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0.5%,与2000年5月同比上升3.6%等数字看,形势似乎相当严峻。但是如果把能源和食品两项去掉,只看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则5月份只上升0.1%,与2000年5月同比,12个月累积只上升2.7%。
另一种对通货膨胀的忧虑来自对紧张的劳工市场尚未充分缓解的担心,害怕因下半年工资上涨而对成本和价格形成压力,并导致通货膨胀,联储理事迈耶就持有类似看法。6月6日,他在纽约企业经济学联合会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必须想到在我们致力于减轻经济持续放慢或防止发生衰退时,不要同时制造出一种环境,使之在经济扩张取得势头时导致高通货膨胀。”在这个问题上格林斯潘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强调说:“通货膨胀在当前时刻不是一个重大问题。”他的这个看法为个人消费开支消涨指数的数据所证实。尽管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2.7%,但个人消费的开支的消涨指数在12个月中(从2000年4月到2001年4月)却只上涨1.7%。
《商业周刊》在剖析为什么通货膨胀目前不构成威胁时提出三点理由。第一,尽管低利率和减税必将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但企业界对资本开支和劳工成本的削减将阻止出现一个强劲的复苏,使公司无法强化自己的定价权。第二,尽管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暂时受挫(如1季度下降1.2%),但随着经济复苏它会很快回升,届时单位劳动成本的上升压力将得到缓解。第三,通货膨胀滞后于经济周期。到秋天,全年增长率如果不超过1%,即大大低于可持续增长的速度,那将意味着工业部门有大量闲置资产,它将阻止价格的腾飞。
由于通货膨胀目前不构成威胁,如果6次降息仍然不能使经济回升,则继续降息仍有余地。与此同时布什政府的减税措施还将为启动经济带来新的动力。今后的一年中,减税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即相当GDP增长1%。其影响在今年第3季度将特别深刻,届时将有400亿美元的税收折扣支付给纳税人,另外纳税人工资的税收抵扣还将削减150亿美元,并直接进入消费者的钱包。如果消费者只使用其中的一半,就会使他们的实际消费开支以1.6%-3.6%的年率增长。这样金融、财政两大宏观调控杠杆将成为抵挡制造业衰退浪潮,促使美国经济回升的强大支柱。
第二,传统产业的支撑。联储降息后抵押贷款利率随之下降,房屋需求上升,扭转了自2000年4月以来的下降趋势,住房开工1、2、3月份连续保持在160万栋以上的较高水平。2001年1季度,住房投资比上一季度上升2.9%,而上季度则是下降3.3%。5月,新房销售达到92.8万栋,而4月份只有92.1万栋。而且今年已经销售的新房比2000年同期高9%。汽车库存积压已经受到控制,自2000年9月到今年1月生产连续下降达20%以后,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已经稳定,1、2、3月份汽车销售都在170万辆以上。2001年1季度,居民在汽车和零配件上的消费比上一季度增长12.1%。目前整个经济的弱点仍然是信息产业,由于这个产业生产的多是中间产品,库存严重积压,生产处于低迷状态。不过它的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0%,因而对整体经济影响较小。同时,即使是信息产业也有令人鼓舞的亮点。即库存调整比较迅速。1季度GDP增长幅度从2%调整到1.3%,主要是反映库存下降189亿美元。虽然它把GDP增长率拉低,对未来生产的回升是有好处的。
第三,消费保持增长,成为抵消投资不足的支撑力量。消费者开支继1月份上升0.6%之后,2月份又上升0.1%。2001年1季度增长年率达到3.1%。4、5月份消费继续有所增长。两种形势可能做如下解释,第一,失业率虽有上升但仍保持较低水平,居民收入继续增长,2001年1季度比上一季度增长1.4%,购买力没有削弱。第二,股票缩水还没有使消费者勒紧裤带。这种现象可能从联储最近发表的一项材料得到解释。根据这个材料,到2000年底美国住户的资产净值为41.42万亿美元,股票缩水和房屋涨价两相抵消,净资产只损失8415亿美元,仅占总资产的2%。而从1995年到1999年的4年中美国住户增加的净资产则为17.6万亿美元。2000年至今股票缩水4-5万亿美元与之相比,仍然是小焉者。从耐用消费品的订单看,5月份比4月上升2.9%,而4月则比3月下降5.5%。同时交货的数量上升,而未交货的订单和库存只有微弱下降。
第四,债券市场预示着经济在未来的强劲增长。长期利率近期上升,财政部10年债券的收益在经济前景暗淡时曾经下降到低于5%,现在接近5.25%。随着联储连续降息,收益曲线(长期利率同短利率之差)显著扩大。它现在已经同90年代金融危机以前的差额相近。从历史上考察,长短期利率差距越大,一年以后的经济表现会越是强劲。
避免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使之变为现实则取决于能否采取进一步的积极政策,巩固住消费者的信心,使占GDP三分之二的消费支出不滑坡,同时使积压库存得到完全消化,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从根本上扭转股市的下挫,使整个经济重新活跃起来。鉴于政策效果的滞后,这种局面可能要到下半年或较迟时间才会出现。预计2001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将在1%至负增长之间,第三季度会有所回升,第四季度或至迟到明年将逐步表现出强劲回升的态势。
〔完稿日期〕2001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