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 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518123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118-01
阅读,尤其是自主性地阅读,对一个适应社会、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力的高低,更主要地取决于个人阅读实践的多寡、悟性,以及所处阅读环境。教师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应该是在考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本文主要是想简单谈下自己在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提升阅读考试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感受。
当前全国新课标试卷中,基本形成了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基本是排除了诗歌、戏剧,主要考察小说与散文的阅读)、实用类文本(新闻、科普文、访谈等为主)以及文言文、古诗词的考察模块。我以为,在这类阅读材料、阅读情境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方法,“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简化难点,聚焦考点,突出得分点,反复强化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性价比”。
一、简化难点。高考考纲、考试说明以及历年高考试题,对现代文的考察看上去很驳杂。但是这些题目的设置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认为,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难点可以概括为散文(小说)词、句、段的内涵,作用与赏析三类题目。在教学过程中,将千变万化的题目往这三个方面靠近,就会发现一些所谓的“难点”也不再难了。具体言之,一是细化题型分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阅读教学中,把所有问题梳理一遍,让学生对阅读的问题了然于胸,细化知识点,比如小说的五要素教学,五要素再细化,如人物细化为人物形象概括、人物作用,这之后再细化,如主要任务作用、次要人物作用,等等。二是打通文体类型。这主要是基于文章都是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写”三个方面展开的。就“怎么写的”而言,各类文章的表现手法是大同小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把考试的五类阅读文本中的“手法”这一板块整合来看,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二、聚焦考点。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本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固然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但高考试题的考察要求,越来越突出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探究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不是以往的死记硬背与投机取巧。由此可知,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要尤其注重对考点的把握,做到文本、试题、讲解等与考点的对应。
三、突出得分点。不同文本有其自身的文本特征,在教学中,要特别突出文本的这种“自身特征”,这也就是学生答题的“得分点”。论述文阅读与课本教学基本脱节,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坚持研究性阅读。重分析,抓逻辑,多总结,攒经验。避免只对答案。强调基本的阅读方法,诸如随时勾画、慎重修改等,但在一些有个性的阅读方面,不强求统一,诸如是看题目还是先读文章,适合自己就行。文言文复习不可脱离文本语境。反复阅读与准确翻译,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不可一味“以考代练”。《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之战》 《促织》《张衡传》等课内经典做到常读常新,反复强化进行。脱离语境总结字词用法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重视理解之后的反复朗读。古诗词阅读鉴赏中,鉴,可理解为懂;赏,关键在于手法。对典型作品的深度赏析有助于快速提高鉴赏水平。应从文体基本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做小说阅读的内行。应仔细分析高考试题答案,规范答题思路。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将上述三个板块反复强化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胡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文本论文; 考点论文; 分点论文; 难点论文; 能力论文; 文言文论文; 题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