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_何恪虔

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_何恪虔

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广东省佛山市

摘要:本文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也呈现成熟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国开始将目光放在城市及新农村的建设上。这也就对相关的建设工程行业提出新要求,同时也加大了工程量以及工程的实际项目规模,也就意味着对建设工程实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并且以快速的增长趋势在增加,所以加强对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借助科学技术来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既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发展需求,同时也能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对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优点

1.1质量安管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通过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支持与应用,实现了监管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监管方式的全面改革,实现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监督管理与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数据的共享,政府与建设单位可以实时了解数据的动态,降低了监管的难度,提高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信息化建设使工程监管有限定的标准,根据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的安全可靠性。所以,人们需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完善监管体系,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1.2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具有简便、快捷、规范、合理、公开的特点,在各工程建设中广泛地应用。通过信息化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掌握建设项目中的新进展,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提出整改策略,避免了监管漏洞产生的机率。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终端设备发展迅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机构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建设工程完整信息,用公正、公平的监督标准来保证整个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与程序化,强化监管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优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等方面逐渐重视,并针对信息化建设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新举措。但是,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利用市场化手段研发相关软件方面、信息化标准制定方面、相关数据库建设方面及整体规划方面,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除经济发达地区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监管系统研制、应用及维护管理工作开展进度较为缓慢。在已应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地区中,开发深度及应用效果差异明显。部分先进地区实现数据对接、动态监管等联动管理模式:在质量方面与检测管理系统同步对接;在安全方面包括了基坑监测预警、起重设备监控等动态信息。大部分地区的信息化监管系统相对独立、封闭,采用电脑单机处理监督业务,除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窗口部门或本单位其它相关管理系统实现部分数据交换外,基本没有建立与其它地区或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此外,由于开发、维护企业不同,在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较早、经验较多的地区,相关数据共享、系统对接端口开放涉及产品版权、后期权限等利益问题,信息化统一监管缺乏相关法律层面支撑,未能实现信息化能效最大化,不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解决的主要问题

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用来解决如下问题:

(1)解决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问题

针对某一个单项或分项工程,系统通过随身电脑的嵌入式软件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以国家和建设部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法规文件为依据,引导确定监督检查的内容。

(2)解决监督检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标准问题

系统通过随身电脑的嵌入式软件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提供向导性的监督检查程序和强大的现场帮助支持查询计算系统,引导监督人员在施工现场完成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测评,并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给出处理意见。

(3)解决监督检查结果的管理运用问题

整个信息化系统要建立一个与随身电脑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可进行实时信息传递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数据库,方便管理者对监督检查信息和监督人员的实时管理控制。

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统一监管平台

4.1 平台针对的主要问题

(1)统一监督平台的构件能够实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执法尺度的统一,促进监督档案、各责任主体的动态监管及全覆盖联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域的完善,国家、各部委、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基于现状制定、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但由于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以保证监督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运行,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可操作性受到较大的影响。要想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就必须详细地确定地界定监督工作内容、监督方法、监督标准以及对监督结果的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统一监管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机构实现监督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网络化管理技术,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强制性标准以及技术手册等文件转变为共享、动态、在线的、可及时为监督工作提供指引和帮助的新法律形式。

(2) 实现项目监督现场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无缝对接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涉及面广,信息量庞大,监管工作由具体的质量监督员或安全监督员在施工现场实施。通过统一监管平台,将每一个项目的基本信息、报监业务实施及记录、工地现场监督实施与监督记录、质量安全问题、整改与行政处罚实施及记录、工程事故、投诉等信息集成共享,并将有关内容与项目具体监督人员直接对接,保证监督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借助统一监管平台,实现对监督人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此外,鉴于监督工作流动性强,多为野外作业,而过程监管实质上依赖监督人员现场执法行为等原因,借鉴交警巡逻执法手段,借助统一监管平台,内嵌条目式质量安全行为违法行为内容以及对应的整改或处罚尺度,现场监督人员执法后由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直接上传服务器,最大程度杜绝监督管理的人为因素及随意性、降低现场监督人员劳动强度及抵触情绪,也便于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机构能在办公室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取项目监督情况,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及透明度。

4.2开发思路

在进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统一监管平台的开发工作时,工作人员可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执法文书来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采用“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WEB-SERVICE 技术和 GIS 技术等多项技术来完成系统机构的设计和完成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的重点课题所取得的项目成果,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开发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信息资源规划作为工作方法论的依据,不断整理整个业务流程、信息管理需求,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统一监管平台软件系统的框架模型;利用信息资源目录(IRDS)进行数据建模工作,促进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的实现,在工作中以“单位工程”为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单元,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统一监管平台的最大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满足了人们对监管质量的更高要求,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了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创建了高效、快捷的网络办公时代,推动了建设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建设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运用[J]. 包国平.??建设知识.?2016(07)

[2]探讨大型化工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与实践[J]. 曹东辉.??当代化工研究.?2016(06)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 万卫国,周志农,陈大萍.??工程质量.?2015(02)

[4]关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 沈思远.??建设监督检测与造价.?2014(06)

[5]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J]. 闫亚绒.??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

[6]全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会议召开[J]. 王凌云.??广西城镇建设.?2009(12)

论文作者:何恪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_何恪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