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人民医院 甘肃 武威 733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偏头痛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的疗效研究。方法:研究纳入患者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5例偏头痛患者,对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持续用药6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分析,持续用药6周后,对照组52例患者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53例患者(χ2=8.449,P<0.05);观察组5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433,P<0.05);经随访调查显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9.179,P<0.05)。结论:相比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阿司匹林的疗效更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阿司匹林;尼莫地平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164-02
偏头痛是临床高发性头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搏动样、中重度头痛症,发作时头痛时间持续长,患者常合并有声、光刺激、呕吐、恶心等病症。目前,临床中对该病症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医师认为其发病与患者精神、饮食、代谢、内分泌及遗传等因素相关。临床医学界对该病症多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05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两种药物治疗该病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4年IHS制定偏头痛分型诊断标准,将本组患者确诊为偏头痛;对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7.4±5.2)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3.4±1.0)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8.1±5.6)岁,病程0.7~8.5年,平均病程(3.5±0.9)年。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3020926)治疗,用药剂量:50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5019)治疗,用药剂量:20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6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头痛头晕等);对两组随访调查6个月,记录患者偏头痛复发情况。
疗效评价:治愈:经持续治疗6周后,患者不适症状及偏头痛等病症完全消失,停药1月后无复发;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及频率明显降低,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且较治疗前VAS(觉线性模拟量表)评分下降50%以上;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头痛程度有所改善,且VAS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20%以上,但≤50%;无效:与治疗前对比,患者头痛程度及发作次数、频率等均无较大改善,VAS评分下降不足2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痊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卡房(χ2)检验,百分率(%)表示,定义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研究分析,持续用药6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52例患者总有效率80.77%低于观察组53例患者94.34%,两组间数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对比两组半年内复发情况
经随访调查显示,观察组6个月内1例(1.89%)患者偏头痛复发;对照组52例患者中,7例(13.21%)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9.179,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高发性原发性头痛疾病,其具有反复性、周期性发作的特点,患者处于休息、安静、黑暗等情况下,头痛稍缓解。有研究指出,患者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时,存在精神与神经方面功能障碍。现目前,医学界对偏头痛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等尚不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外界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偏头痛患者发病时易损伤局部大脑组织,甚至诱发脑卒中;且患者发病频率越来高、对脑组织损伤则越严重。因此,临床中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缓解患者头痛症,减少脑损伤等至关重要[2]。
现代医学对治疗偏头痛通常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两种方法,其中物理治疗主要通过磁疗、氧疗及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治疗干预,可暂时改善病症、缓解疼痛,但但复发率高,且长期疗效欠佳[3]。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症有效方法,临床中多采用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治疗。尼莫地平是临床治疗偏头痛常用药物,其属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对脑血管具有扩张作用,不断降低脑血管收缩力,进而缓解血管痉挛,提高脑血液灌注,达到治疗目的[4]。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物,临床常用语治疗风湿关节炎、疼痛、发热等病症,可有效抑制机体合成血栓烷素,降低脑血管收缩,逐渐缓解因血管收缩所致的偏头痛视觉先兆症状[5]。其次,该药物可促使机体血清白蛋白合成释放色氨酸,促使机体合成5-羟色胺,使其血液中含量水平上升,有效保证血管的正常运行,达到预防偏头痛发生的效果[6]。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52例患者总有效率80.77%低于观察组53例患者94.34%,两组间数据值对比(P<0.05);指出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偏头痛作为临床高发性疾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不仅具备显著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低,可作为治疗该病症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张士良.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2):1353-1353.
[2]曾利.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0):58-59.
[3]张敏.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医学信息,2017,30(7):79-80.
[4]蒋凤玲.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156-156.
[5]张志华.偏头痛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效果的对比性评价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9):36-37.
[6]郭霞.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133-134.
论文作者:俞登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偏头痛论文; 尼莫地平论文; 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病症论文; 两组论文; 头痛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