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体会肖蓉论文_肖蓉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康复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喉舌发音训练、肢体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

在临床上,脑卒中作为致残性疾病之一,经过积极治疗后,存活患者常遗留后遗症,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需采取康复护理,协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脑卒中患者受病情影响,加上需接受一系列诊断、治疗措施,心理负担较大,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作为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喉舌发音训练、肢体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病情转归,提高生活质量。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康复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男患20例、女患14例;年龄范围50.3~69.5岁、平均年龄(58.2±4.6)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3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观察组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范围51.2~68.9岁、平均年龄(57.9±4.2)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以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降温治疗、预防合并症等对症治疗为主,结合神经保护剂,改善脑营养代谢,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喉舌发音训练、肢体训练;具体如下:讲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症状、治疗措施和护理注意事项等,发放关于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宣传小册子,明确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加强心理疏导,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明确告知并让患者了解该病是可治、可控制的,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另外,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喉舌发音训练,以喉头张合、舌头伸缩练习为主;并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单音节、数字重复发声,逐渐进行词、句的发音练习;根据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引导患者提出问题,回答简单的问题,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主诉;肢体训练,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类型、程度及恢复情况,实施个体化的肢体训练,具体包括:功能位摆放训练,定期按摩擦拭患肢的软组织,并变换体位;静态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翘趾/指、翻掌、转踝/腕等肌肉伸缩练习;动态训练,增加抬脚、翘膝、屈髋等关节阻抗训练;站立行走训练,分别进行下肢支撑站立、单腿扶拐单脚行走、搀扶行走、独立行走,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 [2]。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对比

3讨论

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心理状态作为疗效、预后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缺乏充分认识病情,容易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导致接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较差,直接影响康复效果[3]。此外,脑卒中患者损伤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具有可塑性、重组能力,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可整体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水平。由于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干预效果不佳;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临床普遍认为,康复护理与神经内科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可协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本研究的康复护理中,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可纠正患者关于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观点,提高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持续随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处理,对于整体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4]。在此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以喉舌发音训练、肢体训练为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舌发音训练、肢体训练,循序渐进,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5]。由本研究表1、表2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Fugl-Meyer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亦提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小敏,邢凤梅,杨坤等.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563-565.

[2]贾浩洋,邢凤梅,秦森等.续观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13-1015.

[3]张小丽,汪凤兰,陈颖等.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19-2220.

[4]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2,封3.

[5]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1-203.

论文作者:肖蓉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体会肖蓉论文_肖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