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紧急行动:保护臭氧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臭氧层论文,紧急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臭氧层 地球的保护膜
早在半个世纪前,人们对臭氧层对于人类的保护作用所知甚少,而如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论证,世界科学家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保护伞。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臭氧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浓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不同,在距地球表面约25—3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臭氧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大约汇集了地球上90%以上的臭氧气体。这个臭氧最集中的大气层被科学家们叫作臭氧层。臭氧层可以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波长小于295mm 的太阳紫外线,以及吸收大部分的对生物有一定危害的波长在295—320mm的紫外线,而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则可以畅通无阻地辐射到地球表面。正是由于有了臭氧层的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才能够正常地生长和繁衍。
臭氧层被破坏:人类面临生存挑战
历史发展到20世纪,人类对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各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环境问题逐步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提了出来,其中,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变暖和酸雨的出现等三大问题最为突出。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米和英莱特通过反复研究断言CFC 中的氯离子对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1992年人类第一次通过卫星真实地观测到大气臭氧层中出现了一个大的空洞,从而证实了臭氧层被破坏的事实。世界科学家们通过反复的观测和精确的计算认为,该空洞面积正以0.046%的比例逐年递增, 由此导致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的有害辐射每年增加约0.07%,严重地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在1943—1993年50年间,全球人口中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就提高了将近66.3%,净增4.27亿人;此外,臭氧层被破坏后,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还使农作物和微生物的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能危及海面以下20米内的浮游生物,鱼、虾和海藻类,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ODS: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ODS”是国际通用的“臭氧层耗损物质”的英文缩写符号, 它是哈龙、甲基氯仿、四氯化碳与HCFC等臭氧耗损物的总称,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直接元凶。ODS主要分布于制冷、气溶胶、喷雾、消防、清洗、 发泡等8个行业,这其中,制冷工业所使用的ODS物质主要是CFC, 因而,CFC常常被人们认定为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CFC是一种囟代烃物质,卤代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氟里昂,它具有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无毒、制造方便,易于储存且价格比较便宜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制冷,发泡、清洗等行业。在传统的冰箱生产中,一般使用CFC-12作制冷 剂,用CFC-11做冰箱保温层的发泡剂。CFC物质在地球大气层中可以长期存在,当它们上升到距地球表面25公里外的平流层中时,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释放出氯离子,该氯离子失去对有害紫外线的吸收功能,而生成的一氧化氯又很不稳定,它可以与一氧原子结合,使氯离子再次游离出来,进一步破坏其它的臭氧分子,使其变为普通氧分子。这个过程可以重复若干次,因而一个氯离子可以使许多个臭氧分子遭到破坏,地球上逐年增加的CFC 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氯离子,足以使大气臭氧层这道天然的地球保护屏障很快遭到破坏,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面临绝境。
全球行动 保护臭氧层
迫于地球大气臭氧层被破坏日趋严重的形势,1985年3月, 世界21个国家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的保护臭氧层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首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要求缔约国采取适当措施, 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从而揭开了全球保护臭氧层运动的序幕。 1987年9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加拿大正式签署,该文件及其修正案要求发达国家在1996年1月1日前停止受控制质ODS 的使用, 同时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延缓期:在2010年最终淘汰ODS的使用,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削减目标, 《蒙特利尔议定书》还建立了一个过渡多边臭氧基金,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截止1995年8月,仅中国就已有14个冰箱生产企业,17 个项目获得了该基金执委会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唤起人类的环保意识,联合国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中国政府许诺:2010年停止使用ODS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ODS 生产国和消费国,毫无疑问,中国淘汰ODS 的进程对确保《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有效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缔约国,中国政府在全球保护臭氧层行动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早在1989年9月,我国就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并在1991年6 月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承诺在2010年停止使用ODS.1992年,中国政府又制订了第一个指导我国保护臭氧层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
我国的家用制冷工业从80年代初起发展,1994年全国冰箱产量已达764万台,冷冻箱产量234万台,居于世界前茅。因为家用制冷工业是中国ODS物质的主要消费部门,因此, 及时调整全国冰箱工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决策,从1994 年起, 为了研究确定家用冰箱淘汰CFC的行动方案,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 全国家电协会和家电办组织行业中的专家成立了专家组,在征询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形成了《中国家用制冷工业CFC逐步淘汰战略研究》, 提出了中国家用冰箱业淘汰CFC的时间表,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 确定我国将于2005年在冰箱冷冻箱生产中停止使用CFC物质。 为了切实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从1993年起,我国轻工总会家电办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家用冰箱行业的CFC替代工作会议,研讨CFC的替代技术,加速CFC 替代工作的顺利进行,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国冰箱行业共削减CFC629吨,超额完成原定到1995年削减500吨的计划, 作为中国冰箱工业的排头兵企业,青岛海尔集团早于1990年便首家推出了降低了50%CFC11 发泡的冰箱:1993年3月研制是成功中国第一台无氯氟烃冰箱。今年3月,海尔集团又成功研制出采用碳氢物质做制冷剂和发泡剂且节能达到42%的新型冰箱。采用异丁烷做制冷剂,环戊做发泡剂, 既实现了无氯氟烃(ODP=O),无温室效应(GWP=O),又实现了节能。目前, 海尔集团已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掌握三种CFC替代技术并可全面批量生产的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其它冰箱生产企业也都在用HFC—134A替代CFC—12.用HCFC—141B替代CFC—11,实现制冷剂、 发泡剂双代替代等主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保护臭氧层 任重而道远
有目共睹,中国政府在淘汰CFC 保护臭氧层工作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然而,毋庸讳言,我们面临的困难还有许多,堪称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ODS生产国和消费国, 要在短时期内完全淘汰的ODS,确实存在许多困难。而且, 我国目前主要是在家用冰箱冷冻箱中先行推动淘汰CFC物质的工作,而家用空调器、 制胶、清洗、消防等各行业的CFC替代工作尚无法确定具体日期。此外, 我国目前大多数冰箱生产企业的CFC替代工作还只停留在50 %替代的水平上,要实现完全替代,尚需要较长时间的研制和生产。
二、目前我们急于淘汰的CFC只是氟里昂中的一种,其它如哈龙、 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等卤代烃物质对臭氧层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要将这些物质逐一淘汰,使大气臭氧层免遭破坏,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三、着眼于保护球境,保护大气臭氧层而推行生产无氯氟烃冰箱确是大势所趋,但作为消费者,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要购买冰箱这样几千元的大件,首要关心的一定不是有氟无氟,而是价格和质量,以前冰箱都用氟里昂制冷,经过多年的研制,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如今突然改用其他物质制冷,冰箱的质量一时恐怕难以跟上。而且,目前无氟冰箱比有氟冰箱每台平均要贵几百块钱,这也是老百姓拒购或少购新型无氟冰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看来,要想推广使用无氟冰箱,保护臭氧层决非举手之劳,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