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在线问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线论文,人教版论文,新教材论文,问答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编写的《生物》实验教科书已于2004年9月进入实验区了。为了及时听取实验区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意见,了解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完善新教材结构和内容,人教网“高中生物”栏目于2005年5月18日,特邀高中生物课标组核心成员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编审赵占良老师,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新教材内容及结构等问题。现将有代表性的问答做一简要整理和加工,以供参考。
问:现在有哪些省份使用了新教材?
答: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已于去年出齐6本,同时还出版了与其相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与案例、投影片等。现已进入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实验,现在这四个省中大约有超过80%的学校用新教材。当然,对于没有进入实验区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和借鉴实验区的经验,以便对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问:北京在大概什么时间用新教材?新教材什么时候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答:预期北京在2007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大约在2007或2008年在全国推开,2005年暑假以后江苏省将开始使用新教材。
问:这几个实验区的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的反馈情况如何?
答:实验区的师生普遍反映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了,知识面较宽,给教师和学生留的空间较大,教材不仅是注重知识的呈现,更加注重科学方法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但是新教材教起来要费点儿劲,还有受高考命题的制约,因为现在的生物高考试题还不是按课标的要求命制的,高考命题方式和现行评价标准与课标有很大不同,高考制度和高考方案的配套改革出台,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改不行,改了一定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选修模块适合哪些学生选修?
答: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适合对实验操作感兴趣、有志于报考理科院校的学生选修;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适合对文科感兴趣或直接就业的学生选修;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适合对学习生命科学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选修。
问:必修模块的教材都有哪三本?
答:必修教材有三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
问:从学制上如何作好现行初中课标教材和高中课程的衔接问题?
答:第一批国家级试验区的学生正好衔接上。其他地区的学生要到明年或后年才能衔接好。
问:以前的生物学教学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初三和高一没有《生物》课,学生觉得到高二和高三才学生物,这就出现了学生学的难,教师教的难的局面。请问高中课标教材的开课时间是从高一开始吗?
答:现在高一开设《生物》课会好一些。按课程方案,必修课应当在高一开始开,一个模块36学时,每周4学时。选修模块不限定开设年级。由学生任选。不过,现在有不少学校没有完全按此方案开设,有的在高一第一学期开,有的在高一第二学期开,也有的在高二开始。有些学校每周开两课时。按课程方案的要求,各学校都有自己灵活掌握的空间,但是每个模块必须开足36学时,考试合格才能获得学分。新课程中《生物》必修课与理化一样都是6学分,可以说《生物》课的地位确实有所提高了。
问: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培养学生科学过程与方法方面,各模块有什么侧重点吗?
答:从科学方法来说,必修1侧重观察和实证的方法;必修2侧重假说演绎方法;必修3侧重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当然,侧重只是侧重,每个模块涉及的科学方法还是比较全面的。
问:赵老师,您好!我是辽宁的一位教师。我现在的中学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了,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我感觉真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教学好像被迫将重心放在应试上了。现在,我们对现行高中教材多少有些熟悉了,但又马上面临更换新教材问题。请问实验区教师如何克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的惯性问题。
答:《课标》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与以往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相比确实有很大不同。实验区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符合《课标》要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尽快进入状态。当然,有些教师出现难以克服教学中的惯性问题,这也与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的不到位等有关。
问:现行必修课教材我感觉到难度有点大,请问高中生物新教材在知识上是否也有一定的难度。
答:《生物》教材的难度大小是个两难问题,太容易了会被轻视,太难了又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另外,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新教材在知识深度及广度方面的评价也就不同。现在还有人说咱们生物课简单呢,因此,理科高考中《生物》占的分数比例不高。对于新教材,我觉得知识上不应当太难,但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却有所提高。因此,高中课标教材中知识水平基本上与现行必修教材持平,只是增加了些学科前沿内容。
问:新教材的练习编写是基于一个什么出发点,章节后面的那些活题要求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的?
答:新教材每章节的后面都编排了些与该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特别是增了一些活题,这些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品质。新教材还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人教社也出版了专门的习题册。欢迎各地师生选购。现在的高考强调源于教材又远于教材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使用相关习题,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问:请问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能否和课本一起征订?
答:不能配课本发行,这是政策所不允许的。
问:人教社如何计划让未进入实验区的教师尽快作好进入角色的准备?
答:我们正在编辑《试教通讯》,上面有实验区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文章,出版后准备发放到各省教研部门。未进入实验区的教师可以看看上面的文章,也许对尽快进入课改角色有所帮助。另外,我们还准备搞高中课标实验经验交流会,也欢迎其他省市教师参加。
问:新教材是不是会在实验区教师的总结之上有所改动呢?
答:是的,我们现在正做回访和调研工作,从实验区反馈回的信息将是我们对新教材进行挖改或修订的依据之一。我们还通过各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会议征求意见,然后修改课标,再改教材。我想,最后进入的各省市使用的新教材应当是修改后的教材。
问:我感觉动物行为那地方最不好教。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关于动物的行为,教学时应抓住不同行为产生的机制和意义,不要拘泥于具体行为种类。还要注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意义的辩证分析,以及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意义等。
问:请简单介绍下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在哪些方面体现了STS教育?
答:这个问题很大呀!我只能简单说明下。一方面是体现科学技术发展中科学与技术的互动,一方面是体现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前者如细胞的发现、细胞膜结构模型的建立、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等,后者如转基因生物和克隆对社会产生的冲击等。还有,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在教材中都有反映,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教材中的STS是结合具体内容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渗透的,有的以语言讲述,有的以思考题或练习题形式出现。新教材是科学教育范畴,科学不是脱离社会的闭门造车,也不能离开技术,科学教育本身就应当是STS教育的组成部分。
问:请问在发挥网络优势,使更多的生物学教师参与这样的交流活动方面,你们是怎样做的?
答:人教网生物栏目今年还将举办几次这样的交流活动,届时我们将在生物栏目主页上发布广告,敬请生物教师关注并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互动这来;另外,我们也非常欢迎生物学教师光临人教网生物论坛,在上面交流有关新教材的看法和建议。还有,为了方便教师浏览网页,新教材上也有我们网站的网址,将来我们也可以把生物论坛的网址印在教材或教参上。
问:新教材中遗传与进化部分的语言编排如何体现可读性?
答:其实不光是进化部分,科学教材的可读性是个难题,这方面美国的《科学探索者》做得较好,值得我们借鉴。
问:我想知道新教材在内容上就解决与学生自身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方面有什么侧重?
答:一方面是身心健康,一方面是将来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新教材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探究与自身有关的问题。如稳态与环境,既讲到人体自身如何维持稳态,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又讲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注意做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事。再比如细胞,既讲到人体细胞为什么会癌变,生活中应请注意什么;又讲到如何运用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农业和医疗上的问题。
问:城市学生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觉得同自己比较遥远,请问如何使他们消除对这部分内容的距离感?
答:正因为城市学生与农业生产有距离,我们就更需要讲这方面的内容。在呈现方式上要避免讲过于具体的生产方式方法等,应多讲道理,多举实例,多配图。教学中如果配一些音像资料,效果会更好的。
问:赵老师,实际上城市高中学生毕业后很少直接参加工作,继续学习朝不同职业方向发展的时候会面临很多困惑。请问新教材在介绍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方面是怎样做的?
答:新教材中有一些有关职业介绍的内容,但还不够。说心里话,这方面的内容很难写。比如说分子与细胞模块,介绍什么职业呢,介绍细胞生物学家?这不是一个职业。经查劳动人事部的职业分类表,我们写了一个医院里的检验师,也显得有点单薄。当然,介绍有关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不一定是直接帮学生确定职业方向,而是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学的价值,以便对他们将来确立志向能有所帮助。美国和加拿大教材中都有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编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问:如何作到将生物学科新进展的内容和经典生物学理论学习的衔接?
答:重点是先把基础理论讲清楚,然后将新进展简单介绍即可。
问:如何看待农村学生对生物职业技术方面的需求?
答:对农村学生来说,也是让他们了解生物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可能在生物课中讲具体的技术要求要领,那样,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就又回到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基础课了,那时讲三大作物一头猪,早已证明方向是错的。
标签:高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