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探讨论文_向君

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探讨论文_向君

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瑞安325200

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有增加趋势。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可留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相关报道显示,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避免由于胆红素过高导致的胆红素脑病,减少重症发病率。传统中医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效果明显,京族药浴是京族民众传统的新生儿退黄措施,用法简单,价格低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以前者较为多见。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包括喂养不足、感染、免疫性溶血等,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进而发生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治疗存在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其中合并ABO溶血病2例,G-6-PD缺乏5例,头颅血肿4例,纯母乳喂养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其中合并ABO溶血病1例,G-6-PD缺乏1例,头颅血肿3例,纯母乳喂养5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时1min、5min、10minApgar评分均>8分。肝功能检查确诊高胆红素血症,且总胆红素值达到或超过《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南》的时龄-胆红素水平曲线低危区和中低危区分界水平(即第40百分位线)。

1.3排除标准

有以下任一情况者可排除在外:①总胆红素值达换血指征且进行换血疗法的;②因抽搐、尖叫等胆红素脑病表现而入院的;③合并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④合并有先天性肝、胆畸形的;⑤有脐部感染或其他皮肤黏膜破损感染的。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蓝光治疗及加强喂养、充分水化、保暖等一般护理。试验组除上述处理再给予京族药浴,1次/d。药浴方法:用红蓝草、广防风、桃叶各200g,加水5000mL,煎煮至500mL,加入洁净水稀释至2000mL,调整好水温在38~40℃,倒入盆内备用。药浴前用防水贴覆盖脐部,将患儿浸入调节好的药浴盆内,用左手托住患儿头颈部,全身其余部位浸泡在药液里,右手均匀用力抚触全身,使皮肤能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5min,撕掉防水贴,用75%乙醇消毒脐部2次。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72h时和治疗后的经皮胆红素值,并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

1.4疗效判定

计算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的比较:治疗前试验组的经皮胆红素水平高,而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良反应:试验组4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2例出现少许皮疹,治疗完成后均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循证医学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使婴幼儿发生手足不自主运动、耳聋、脑瘫、抬头无力等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为尽可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必须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大量临床科研结果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日趋多样化,且光疗、换血、药浴等常规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进一步证实。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黄疸多因湿热之气经孕母胎传,或新生儿于产时、产后受湿热邪毒侵入所致。同时新生儿脏腑娇嫩,脾运不全,受湿热之邪侵入后未能完全散除,郁结于体内,熏蒸肝胆,导致胆汁瘀积,透过表皮而显黄染,故黄疸治疗的重点在于清热解毒、疏肝利湿、益气健脾。国内较多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皮肤嫩薄,能充分吸收药液的有效成分,如能早期给予中药水疗,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中药水疗使用简单,价格低廉,无过敏性和刺激性及毒性等反应。京族药浴是京族民众传统的新生儿退黄措施,在本地区民间长期应用,并已成为本地区民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疗法,用法简单,价格低廉,未见有过敏性、刺激性及毒性等反应的发生。药浴主要是用红蓝草、广防风、桃子叶等煎水泡洗,红蓝草、广防风、桃子叶均具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从而达到退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京族药浴早期干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试验组的经皮胆红素水平高,而治疗72h时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京族药浴结合西医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抑制胆红素升高,缩短病程,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降低光疗率;居家治疗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且本研究试验组30例患儿均未见有过敏性、刺激性及毒性等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冯伟伟、黄伟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93.7%。

4结论

目前,大量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疗效,但仍没有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佐证。另外,对中医治疗机制尤其是外治法的研究较少,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中药治疗,尤其是中药方剂的应用,具有经济压力小、服用方便、避免住院等优点。希望今后在循证医学的支持下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素芳.新生儿黄疸病因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3):84-85.

[2]肖玲玲,张雪峰,王欣煜,等.足月新生儿黄疸经皮胆红素测定部位选择[J].中国医刊,2014,49(8):93-95.

[3]陈淑芬.三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2例[J].河南中医,2015,35(9):2104-2105.

[4]王欣颖,李梦光.消疸汤灌肠防治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5,37(9):1307-1309.

论文作者:向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探讨论文_向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