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身手段与体质变化的本质联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质论文,本质论文,手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人体发展不同时期体质变化的规律与健身手段的本质联系,给人们提出了科学健身的理论依据,对规范人们在健身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健身 健身手段 体质 体质变化 本质联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加强了人们对健身这一事物的认识和需要。本文的基本思想就是想回答健身所要遵循的一个规律:健身手段与体质变化的本质联系。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健身手段或方法,进行科学的健身。
1 体质变化规律——新陈代谢
1.1 体质研究的方向
体质:“是指身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变异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体质完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过遗传变异所获得的胚胎的质量;二是人体形态结构发育的质量;三是生理功能运作的质量;四是心理发展的质量。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人体体质的目标体系,是体质研究的主要方向。
1.2 体质变化规律——新陈代谢
“在人体发展过程中,人们根据体质发生的系列变化,把人的生命过程划分为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图1)”[2]。在这三个时期中,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体质变化是指人从出生经过生长发育、成熟、衰退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说明了在人体发展各个时期,存在着一个质变界点。正是这一“质变界点”使人体发展不同时期的健身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人体发展过程中体质变化遵循了新陈代谢的规律。
表1 人体各时期体质变化情况表
时期体质状况(例举)[3]
生长发育期
骨骼肌肉:软骨组织多,水分和有机物多,无机盐少——富弹性,坚
固性差。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少——肌肉力量弱,有弹性。
心血管系统:心肌力弱,血管弹性弱,心率快,收缩压低,每搏、分
输出量小。
呼吸系统:呼吸肌力弱,呼吸表浅,频率快,肺活量小——肺功能不
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独立个性逐步形成。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情
绪不稳定。躯体发育超前心理发育。
骨胳肌肉:软骨钙化,水分和有机物相对减少,无机盐多——坚固性
肌肉水分减少,蛋白质无机盐相对增加,使肌力增大,弹性增强。
心血管系统:心肌力强,血管弹性增强,心率相对减少,血压渐高,
每搏、分输出量最大,功能最强。
呼吸系统:呼吸肌力强,呼吸深,频率慢,肺活量大,肺功能强
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均衡
心理特点:事业、家庭、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思
想负担大。
骨骼肌肉:骨质脱钙变疏松——脆性强。肌肉重量减轻,收缩力下降,
弹性差,易断裂。
心血管系统:心脏搏出血量下降,心肌力下降,血管弹性变脆,毛细
血管减少,血流速度慢。
呼吸系统:呼吸肌力下降,肺弹性减低肺活量大幅下降。
消化系统:牙齿脱落,舌味蕾减少,食欲下降;胃肠道粘膜萎缩,分
泌消化液功能下降;胃排空速度变慢,肠蠕动减慢。胰腺、胆囊分泌
消化液的功能减退,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去均衡,抑制占优势。脑重量减轻,脑皮层
变薄——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性格改变。
心理特点:对生老病死的态度与寂寞感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图1 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退三时期体质强弱示意图
1.3 新陈代谢的层次和意义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新陈代谢规律既有具体意义的,又有一般意义的。本文把它归纳为三个层次方(图2)。第一层次是指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具体的食物消化和放能、排泄。第二层次是指人从出生经过生长发育、成熟到衰退的代谢过程。第三层次是指建立在历代人体体质消耗换来的人类体质更新进化。由图2我们可以领悟到,在这三个层次的新陈代谢中,每一层次的内容都是以上一层次的内容、目标为原则,实施自己的内容;上一层次的目标完成,又依赖于下一层次内容和手段。每层次中的这种必然联系,构成了人类体质、寿命发展的系统。由于第二层次的新陈代谢是对人体发展不同时期体质变化的概括,是指导我们健身活动关键性环节,我们把它作为论述健身、健身手段的主要依据。
图2 人类新陈代谢三层次关系示意图
2 健身手段与体质变化的关系
体质变化这一规律,对于行体质之事的健身来说,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
2.1 健身与健身手段
何谓健身?具体地说,健身就是对体质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发展建设。健身手段是指围绕健身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必然给健身和健身手段带来复杂性和困难。同时,也正是这一复杂性和困难才使健身和健身手段有其科学意义和很高的价值。所以,林笑峰教授讲:“健身、人体建设、人体建设工程,其难度和价值不亚于建设一幢高楼,不亚于导弹上天”。所以,健身手段不是指单纯的身体运动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日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工作职业性质等;各种运动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健身手段都必须统一在健身的目标上。也就是说健身目标规定了健身手段的性质和量,反过来讲,在具备一定健身手段的性质和量的作用下,才能达到一定的健身目的。健身手段的性质是指不同健身手段间质的区别。如:饮食营养与身体运动就是两种不同质的健身手段。健身手段的量是指同一种健身手段在量上的规定。如:每天运动量、每天进食的营养量等。所以,我们在使用健身手段时,必须在目标指导下,对其性质和量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体质变化规律是健身和选择健身手段的依据
在人体发展不同时期,由于体质变化规律的约束,使健身有其不同的意义。
在胚胎期,胚胎的好坏,“种子”的优良,是决定一个人后天体质是否最具生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这一时期健身的目标是优生。健身的质量决定于父代的体质状况和体育文化教养。
在生长发育期,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新陈代谢同化胜于异化过程。所以人体主要处于一种吸收状态,吸收足够的养料进行体质构筑。这一时期的健身,主要是进行合理的体质储备。体质储备在这里不是指简单的能源储存,而是指由多方因素促成的,对人的体质和寿命产生最佳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理想体质,即人类这一时期所要达到的体质目标。在这种理想体质指导下,这一时期的健身,主要是合理的营养搭配和必要的休息,加之一定量的身体锻炼进行“搅拌”,建造出一个强健的体质,以备后用。
对于健身手段的选择切忌偏颇,要紧紧依靠体质变化规律进行健身。
由于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和休息,而忽视身体锻炼。其结果是营养过剩,建造出一个个虚发的体质。近些年来在我们身边出现的许许多多的超胖儿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虚发的体质,实质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潜在的疾患,不过是被强大的生命力掩盖起来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另一方面,也不应过分地使用身体运动之健身手段,要在身体各器官系统生物弹性范围之内进行。因为过大的运动量会加速人体成熟过程,而缩短体质储备时间,造成储备不足。即使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由于休息的不足,也会造成体质储备不良,形成一个亏空的体质。为什么在生长发育期人的生理睡眠时间长于成熟期?为什么体育文化发达的日本限定不满二十岁的人不准参加马拉松赛跑?为什么田径训练中,过早地挖掘人的潜能,致使早期出现同龄段超常运动成绩,导致成熟期该出成绩时,却上不去。这些都是与这一时期的体质储备有关。
进入成熟期,人体生长发育结束,新陈代谢同化与异化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体质储备已近饱和,人体基本上关闭上它的总体吸收“阀”。所以这一时期健身主要是保证基础代谢服从总体代谢的情况下,加强器官系统生物弹性范围内身体锻炼;在饮食营养上要保证身体内、外部活动所需要的营养、能量并与消耗大体保持平衡;进行必要的心理疏通和娱乐,减轻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形成这一时期的理想体质。健身时要注意,不要过大的消耗体能,过早地动用体质储备;也不要过多的吸收,增加身体的负担。今天在中老年人中泛滥的现代“文明病”,就是由于基础代谢违背了总体代谢而在吸收上的疏漏造成的。
到了衰退期,总体新陈代谢异化胜于同化过程,人体开始逐步分解消耗自身的体质。即人体各器官系统发生着退行性变化。所以这一时期健身主要是合理地动用体质储备,放慢、减缓体质变化的速度。采取的健身手段是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饮食营养,并保证基础代谢的平衡;注意休息;适当地维持正在逐渐缩小的器官系统生物弹性范围;及时做好体质的修复工作。特别是在心理方面,要有乐观豁达的胸怀,要多把自己置于家庭、集体之中;培养个人的爱好,从思想上摆脱老的意识,从而形成这一时期的理想体质,最大限度地延长人的生命过程。由上可知,体质变化的规律要求我们在人体发展不同时期,健身要有不同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在此应该指出,人体发展总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但其变化的快慢和体质的强弱在一定范围内是可控制的,这就要看人们健身的科学水平。
3 健身手段与体质变化的本质联系
到此,我们已经知道,健身手段与人体发展不同时期体质变化规律,是健身这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体质变化”是健身所要遵循的规律;健身手段则是完成健身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体质变化”离开健身手段,在人们的健身活动中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健身手段离开“体质变化”,就会使人们的健身成为一种盲目的活动。体质变化与健身手段构成了健身从理论到实践较完整的体系。所以我们说健身手段与体质变化具有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揭示了健身不是无目标的、杂乱无章的、随意可行的活动。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一种理性活动。它直接告诉人们,在健身时,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体质变化规律选择健身手段。否则不但不利于健身,相反有害于身体。所以,当我们懂得了这一规律时,就应该按此规律办事,提高国人体质。
4 后话
在体育院、系学习知道,由于在基础理论方面一直是把《人体普通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点。而《人体普通生理学》又是为《运动生理学》铺设的,最终指向运动成绩。对于真正与人们健身活动密切相关的体育的基石学科——《人体发展生理学》却涉及甚少或几乎是空白。当前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时,加速体育学科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