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融资论文,集群论文,边界论文,竞争优势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面临的日益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已制约着其持续快速发展。尽管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措施,但收效甚微。反思其原因,是由于政府寻求的是一种外生性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而中小企业融资首先需要的是内生性金融安排。由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出路不在于鼓励国有金融机构增大信贷规模,而在于建立根植于中小企业体系的内生性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如浙江省、广东珠三角、江苏的苏南等地区的专业市场、专业镇。按照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集群企业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但为什么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比较集中的地区如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还有41.15%的融资需求不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来满足呢?个别学者的回答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这仍没有回答为什么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基本逻辑思路。

二、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企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100年时间,经过韦伯(1909)、艾萨德(1959)巴顿(1976)等人的传统集聚经济理论,马歇尔(1890)、克鲁格曼(1995)等人的产业区理论,以及斯科特(1992)、波特(1990)等人的新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企业集群理论日臻完善。但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为对象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更少有比较系统的实证分析。

国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近几年来,有学者注意到并着手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魏守华等(2002)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在间接融资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建议。张炳申等(2003)认为,改进我国企业集群融资的对策重在拓宽民营金融的经营范围,加快企业集群区域民营金融的发展。任志安等(2004)系统分析了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形成机理以及企业集群信用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费淑静等(2004)提出了关系型借贷的政策主张。王晓杰(2005)认为通过在企业集群内建立互助担保联盟,可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徐进(2003)、赵强等(2005)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赵祥(2005)探讨了基于社区非正式制度的融资安排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张荣刚等(2006)认为社会资本网络通过非正规融资推动了中小企业集群资金短缺问题的部分解决。

上述各个观点,基本上都是从外生性的角度(或外源性角度)而没有从“内生性+内源性” (既“根植于”、“服务于”中小企业集群又能发挥其融资优势)的角度看问题,尤其是对于具有融资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为什么仍然存在融资困难、中小企业集群如何帮助群内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集群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融资难题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研究的不足。

三、建立准内源性群内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内生性需求和外在化表现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一种特殊的以其整体力量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彼此独立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Poaer,1998)。这些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产业关联化,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就是以这种“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力量作为担保或抵押来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筹措或运作资金的行为过程。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发挥集体合成的力量,以一个“区域品牌”的形式,作为整体利益代表者与贷款者进行讨价还价,建立交易契约关系,而不是群内各个企业借助“区域品牌”的优势,以单个利益代表者“单打独斗式”地向贷款者融资。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比单个中小企业融资更具优势

1.信用优势。中小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是指企业集群相对于单一企业与市场具有较高的信用,或者说,企业集群相对于企业或市场具有整体信用优势。中小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不仅是诚信经营的企业家信用、高质量生产的经营信用、合同签订与执行上的合约信用等三个层面信用的综合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中小企业集群特有的信用优势,即企业集群特有的交易环境,改变了交易的博弈规则,迫使交易主体在交易中倾向于选择守信行为。而且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同群内、群外企业交易时倾向于选择守信行为,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就逐渐显现。

2.信贷优势。中小企业集群的作用如下:第一,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集群很强的“地域依附性”使银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非常容易地收集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增加信息的对称性,有效减少信贷的“逆向选择”;集群很强的“地域根植性”提高迁移的机会成本,有效地减少企业逃废债务的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很强的“信息透明度”产生的“声誉机制”有效地减少了企业违约的“道德风险”。第二,减少银行的信贷成本。群内“信息高流动和共享”降低了信息的收集成本;众多小企业贷款形成的规模经济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平均交易成本和贷款后的平均监管成本;使用同样技术具有的同质性降低了银行的办理成本。第三,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除了集群能降低企业逃债的机会主义行为外,集群可以把企业个体的风险部分地转化为整个企业集群的风险,而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作为行业的系统风险,本身有很强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可把握性和可规避性。第四,增加银行的收益。企业集群使银行信贷风险和交易成本降低、规模经济产生,贷款利润自然增大;企业获得贷款后,资金周转产生“乘数效应”,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储蓄和投资不断增加,银行获得更多利润。第五,为信用互助担保创造组织条件。集群内中小企业彼此了解,其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同质性构成了一个“互识社会”,而互识社会很容易产生“乡村社会信誉机制”,为中小企业实现信用互助提供了社会土壤,进而为企业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创造了优越的地理和信任条件。

3.集体理性优势。从博弈论角度来看,在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决策行为是直接相互影响的,一个企业在决策时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而且还要兼顾暂时利润和长远利润。企业的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它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其他企业的选择;企业的最优选择同时取决于其他企业的选择,是其他企业选择的函数。在中小企业集群的环境下,群内企业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高透明度的信息、企业的高折现率和较高的再次遭遇率使集群内企业实现了“集体理性”,更偏重于采取高信用高回报的行为,从而体现出企业集群融资的整体优势。

(三)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发挥的有效组织载体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但现实中为什么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还是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呢?这是因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缺乏一个体现其“内生性需求”和“外在化表现”的、有效发挥其优势的“中间性体制组织”。

笔者认为,这个“中间性体制组织”应该是一个内生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需求的,既能解决“市场失灵”,又能解决“内部失灵”;既能充分发挥“内部功能”,又能及时摄取“外部资源”;既不是古典或新古典意义的市场组织,也不是古典或新古典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而是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网络组织。其具体的路径是创新性地建立一个准内源性的中小企业集群内财务公司。之所以称其为“准内源性”的,是因为这个财务公司的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而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各个企业又是相互独立的法人,所以其融资资金的运用就不能像一个企业的内源性融资一样无偿使用,但与外源性融资相比它又具有内部性和便利性的特征,即中小企业集群内相互独立的各个中小企业的融资采取了内源性融资方式。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发挥的有效组织载体,通过这个“群内财务公司”可以使中小企业集群潜在融资优势外显化为现实融资优势。

四、群内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

(一)群内财务公司是一个正规性质的、以产业为基础的、为内部成员服务的综合业务型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首先,群内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正规金融组织安排。它不仅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小企业非正规金融组织安排的帕累托改进,更是从国有金融制度的产权扩展“挤出效应”向民营内生性金融制度“适应效应”转变的实质性创新。其次,群内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内部金融机构。基于中小企业集群而建立的群内财务公司,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内部金融市场(IFM),它有别于外部金融市场(EFM),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群内企业通过它从事汇集和重新配置企业的剩余资金、筹集资金、集中交易、监督管理、咨询、中介、担保等活动,实现资金资本在群内企业之间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再次,群内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产业金融机构。依托中小企业集群主导产业而建立的群内财务公司,是产业金融存在和发展的组织载体,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意义在于扶持和依托特定产业的发展。最后,群内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综合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职能定位不能仅仅囿于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2004)规定的“财务管理服务”,而应该是“提供全面的内部金融服务”,应具备并履行储蓄、融资、投资、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咨询顾问、担保代理等多重职能。

(二)群内财务公司的融资边界由地理、交易和生产三个维度共同确定

1.地理生态边界。中小企业集群与组织生态学中的种群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同样存在最适密度和承载能力即地理生态边界问题。一方面,集群经济效应只有在足够多的个体参与时才能产生,如果企业太少,尤其是核心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达不到产业链生成要求的链核门槛,则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配套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进驻,积聚效应无法形成。但另一方面,如果集群内企业过多,则会使土地、人才、基础设施等资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利润减少,削弱集群的竞争力。

如果以集群内企业数量代表产业集群的规模,我们借用Logistic方程分析中小企业集群的地理生态边界:dN/dt=rN[K-N/K]。

其中,N是集群企业数量,r是集群企业数的瞬时增长率(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增长率),dN/ dt为瞬时增长量,K是环境承载量,[K-N/K]表示环境阻力。当N<K时,集群企业数量尚未达到集群环境的最大承载力,即还存在剩余能力没被利用,此时集群的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集群规模和边界得到扩张;当N>K时,集群企业数量已经超出其环境承载力,集群出现拥挤效应,成本上升,效益下降,集群内将有部分企业迁出或因竞争激烈而消亡,集群规模和边界收缩;当N=K时,集群企业数量正好达到环境承载量,集群内企业数量将不再变化,集群规模和边界趋于稳定。所以,群内财务公司融资的地理边界以环境承载量所决定的企业个数为限。

2.交易成本边界。群内财务公司作为中小企业集群这种混合组织的载体形式,其融资的成本边界范围可以用威廉姆森关于市场—中间组织—等级制企业的适用边界的分析框架来确定。随着资产专用性、交易的频率及不确定性的提高,三种组织所对应的融资成本上升的速度是不同的,其中市场组织的融资成本的上升速度最快,中间性体制组织融资成本的上升速度次之,而科层企业组织融资成本的上升速度则最慢。若以M(k)表示市场机制的融资成本,I(k)表示企业集群的融资成本,H(k)表示等级制企业的融资成本,k为三个维度的水平。M(k)、I(k)和H(k)都随着k的增大而增加,当0<k*≤k[,1]时,0<M(k*)≤I(k*)≤K(k*),市场组织是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当k*>k[,1]时,M(k*)>I(k*)>K(k*),科层组织(即企业组织)则变成了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而当k[,1]≤k*≤k[,2]时,I(k*)≤M(k*)且I(k*)≤K(k*),中间组织是最佳的组织,即该区间就是群内财务公司的融资边界。

3.生产能力边界。地理生态边界和交易成本边界规定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需求限度,却无法回答群内财务公司是否有能力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金融产品,即无法限定群内财务公司融资的供给边界。群内财务公司融资的生产能力边界取决于三个因素:首先是群内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相似互补但具异质性。群内财务公司有其特有的要素嬗合要求、经营流程路径以及资源管理禀赋,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知识能力积聚通道和不能替代的核心能力,在成长进程中积累了各自的能力、经验和技能,与生产同一类型产品的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也有不相似的知识生产和配置路径。其次是群内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是扩展和延伸其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再次是群内财务公司的生产能力还受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则、企业契约等因素的制约。简单地说,群内财务公司融资的生产能力边界主要受其核心能力、金融创新和内外部规制等因素决定,但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需求和交易成本边界为限。

(三)群内财务公司的竞争优势基于多重力量合成

1.金融、产业、企业结合优势。产融企结合实现了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促进群内财务公司的成长。这种产融结合增强了群内财务公司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渗透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增强群内财务公司的实力和金融竞争能力,降低“纯金融”的风险性,促使不断开拓和发展新型金融服务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群内财务公司也促进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群内财务公司是为中小企业集群量身定做的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的金融服务职能,发挥“内源融资”的功效,尽最大可能聚集群内资金,利用信贷杠杆,充分协调集群企业单位资金运动的时间差、空间差、生产环节差和行业差,灵活调度资金,合理投放资金,帮助企业进行资本调整和资本置换;也能利用其强大的“外源融资”能力,通过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条渠道同时融入大量低成本资金,吸引国内外的金融资源注入群内的生产经营项目,缓解由于资金总量束缚和外在信用制度的牵制而对集群造成的压力。此外,这种产融结合还能产生综合的经济效应,如提高经济的货币化水平和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能力;消除或缩短资本循环链条,弥补商业银行对产供销活动特别是商品流通领域金融服务的不足,健全金融体系;群内财务公司的“银行信用”可以派生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信用总量;群内财务公司的直接融资使得储蓄—投资的转化机制由外部化转为内部化,加快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速度,大大降低储蓄—投资的转化成本;通过提高产业资本的流动性、改进企业资产重组方式和建立有效的“筛选机制”等来提高投资的生产效率。

2.系统自组织优势。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整合要素资源,使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的功能。正如前文所述,中小企业集群虽然具有诸多融资优势,但还是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其原因不仅在于缺乏一个有效发挥优势的组织载体,而且更在于没有这个组织载体就不能发挥整体大于要素之和的功能。群内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这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而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则是这个复杂系统的“要素”。群内财务公司在这里就发挥了“一身兼二职”的作用,一方面使中小企业集群的潜在融资优势转化为现实融资优势,另一方面实现依靠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自身不能实现的融资需求。

同时,中小企业集群内财务公司的形成、演化过程存在一个自组织机制。尽管群内中小企业的动机、目标和行为各不相同,但是通过这个自组织机制,在系统结构保证下,集群具有融资协调一致性;实现融资信息共享,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建立相互信任的信用关系,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经历多次渐变与突变的演化过程,群内财务公司在出现——壮大——升级的反复迭代中不断趋于优化。

3.内部金融市场优势。群内财务公司构造了一个内部金融市场,它在监督、激励、资本的低成本配置和放松融资约束等方面具有外部金融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1)监督更有效。在群内财务公司内部金融市场上,信息更充分、透明、廉价,而且出资者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直接所有者,并拥有剩余控制权,拥有剩余控制权的群内财务公司也能更有效地监督和激励资金使用者。(2)优化资产的再配置。外部金融市场只是一种外部控制工具,对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缺乏参与,在审计方面受到规章上的限制。而内部金融市场由于公司总部与子公司(分部)的上下级关系或众多企业同级关联关系,所以无论是账面记录还是存档资料都可以审查,这更有利于资本的优化配置。同时,群内财务公司拥有剩余控制权,比银行有更大的激励和更大权力进行优秀项目的挑选,通过“胜利者选拔(Winners-picking)”过程,各个项目相互间竞争,将有限的资本分配到最具效率的项目上。(3)资本的低成本配置。在群内财务公司内部,信息的不确定性比较小,能够减少内部市场主体在外部证券市场上进行逆向选择的机会 (Hadlock,2001),既可以避免在外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也可以避免因过多的股东和债权人介入而导致代理成本的增加。(4)外部融资约束宽松。群内财务公司放松了外部的融资约束,能够灵活地实现内部资源的跨项目流动,可以按照项目投入产出比来配置稀缺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五、结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是一种融资模式的创新。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建立的群内财务公司既不同于外源性融资模式,又不同但相似于内源性融资模式的“第三种融资模式”。第二,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内生性需求和外在化表现。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巨大的融资缺口在外生性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需要内生性的金融机构来填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的潜在融资优势需要外显化的组织载体转化为现实优势。第三,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的建立是可行的。产融结合模式已经被国内外的经验所证实,而且其发展的趋势是将现有财务公司改造为产业金融机构,将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从单一企业集团扩大到所在产业,建立由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内不同企业共同出资的产业金融机构。第四,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五,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不仅具有组织先进性,而且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又具有竞争优势。第六,建立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标签:;  ;  ;  ;  ;  ;  ;  ;  ;  ;  ;  ;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