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刘子瑛
(中共三亚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海南 三亚 572000)
摘 要: 《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完整的、系统的表述,深刻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向全世界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宣言》的科学内涵以其鲜明的实践本色和缜密的逻辑论述,展现出无可辩驳的真理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个阶段,始终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基石、行动的实践依据、党建的根本宗旨、奋斗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托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部政党纲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接下来的170年间,这本在1848年2月公开发表于伦敦,印数仅为几百册,翻译成中文不足2万字的小册子,几乎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文字,出版了上千次,以其缜密周详的政治论述和科学系统的实践路径,深刻地影响了全人类历史的进程,被称作共产党人的圣经。
《宣言》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年仅30岁的青年马克思以其天才的思想、鲜明透彻的语言以及形像犀利的文笔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唯物史观。他从历史的本身来阐述历史,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客观规律及其经济社会结构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入手,分析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科学地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基本构想。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表述。在此之前,从没有人能够如此深刻清晰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恩在《宣言》中向全世界开创性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中蕴含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内涵,正是其作为一个革命性政党的行动纲领,具有强大且久远生命力与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1]也正因如此,在之后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宣言》鼓舞和指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为改变自身命运,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不懈地斗争,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格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宣言》下促生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创立之初就抱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人在《宣言》这一纲领的引领和照耀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1921年以来的近百年间,沧海桑田,中国革命实践和国际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一部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结合的政党纲领,《宣言》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数次飞跃,时值今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精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思想的火炬,以其真理光芒的绽放,永恒地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程。
一、“两个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基石
《宣言》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及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结论,他的这一观点通常被表述为著名的“两个必然”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的这一结论,并非建立在被压迫阶级冲动简单的革命愿望和对资本主义空洞抽象的道德否定之上,恰恰相反,他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2]253恩格斯也认为,这个评价“十分公正”。[2]249
马恩创立的唯物史观令人信服之处在于,他对资产阶级既不是无原则的褒扬,也不是无依据的贬抑,而是将其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来考察。《宣言》高度评价和肯定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创造过的辉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积极的进步作用。马克思在《宣言》中明确肯定资产阶级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个曾经被压迫的等级,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场手工业被现代大工业所替代,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占有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逐渐上升为统治阶级,从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进程中,资产阶级瓦解了旧有的封建制度,破坏了封建的等级关系和道德观念;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活动、对新技术新机器的推崇促使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进行经济掠夺和倾销的同时,开拓了世界市场,“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2]262正是资产阶级以其追求资本的本能驱动,有意无意地促进了不同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结,打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端,从而奠定了人类现代文明的真正基础,引领了人类原本国家或民族间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因而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256
在此基础上,《宣言》进一步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最终是如何因其矛盾运动的本质而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在对生产过剩所导致的周期性商业危机的分析中,马克思形象地描述:“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2]281
对购电商来说,存在最低收益如果履行合同,购电商从中获取的收益E(Ui)至少不低于最低收益为简化计算,假设
随后,马克思又分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分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过程、性质和特点,得出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2]26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彻底摧毁和破坏封建社会形式,并在形成普遍社会物质交换的基础之上,一面发展自身,一面不断地在自身内部积累社会主义的新的因素,并据此作出无产阶级将会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不断发展自身,最终成为打碎旧世界,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存在的预言。
尽管从发生学来说,《宣言》的作者在写作当时的那个年代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修正的能力,断言资产阶级很快就要灭亡了的预判与现实的发展不符,但其中对资本运动的内在基本逻辑的揭示,永远都不会过时。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1年以后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对这一“预言”补充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思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只有把“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统一,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宣言》中表述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长期复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宣言》发表以来的170年间,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始终处于变动和调整之中,这也恰恰印证了马克思在分析中对资本主义“永远不安定和变动”的本质的描述。
因此,《宣言》指出的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势,绝不是仅仅存在于共产党人头脑中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的,是从人类历史演进的高度说明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一个半世纪以来,支持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伟大事业的理想信念,正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认识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也正是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领悟和把握与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宣言》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实现这一历史发展方向的科学预判,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基石。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阶级斗争理论与两个“彻底决裂”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实践依据
可以看到,正是结合对资产阶级社会结构和资本的性质的分析,以及前面所阐述的阶级斗争理论及“两个必然”思想,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得出结论:历史上存在的所有制关系是经常变更的,而且这种变更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达到了顶峰,资产阶级所有制是私有制的最完备和最后的形式,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消灭阶级和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前提就是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且首先必须同现存的、根植于落后生产和与生产关系的各种维护私有制的旧观念、旧思想与旧文化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对其进行最彻底的批判与革命。
《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话,马克思首先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250后来马恩二人对此观点进行了补充修正,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总结强调《宣言》的基本思想时说:“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2]252后来他又在1888年英文版《宣言》上对这句话加了一个注解,指出《宣言》中所说的“一切社会”不应当包括原始社会,而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
《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纵向地考察了人类有文字以来历史上各个阶段的阶级斗争,得出阶级斗争正是一切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直接动力的重要结论,而且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状况与之前所有的阶级斗争不同的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261因为无产阶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身的阶段。从后期马恩对《宣言》中所阐述阶级斗争思想的补充修正可以看到,在1847年写作宣言的时候,马克思还没有认识到阶级的产生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他把以往全部的人类历史都看作阶级斗争的历史。但马克思已经看到了真理的另外一端:阶级不是永远存在的,即阶级的消亡。因此《宣言》中谈到,“当无产阶级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阶级差别就会消失了。”[2]252
《宣言》在谈到欧洲反动势力即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种种攻诘和污蔑时,从七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有力的驳斥,阐明了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进而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265他从资本的社会属性出发,指出资本不应当是一种个人力量成为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而应当是一种公共的、没有阶级性质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力量。因此他说:“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2]266“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他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267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将《宣言》中表述的这个思想简称为“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在唯物史观上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在于马克思从每个历史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出发来考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存在,由此把阶级斗争理论变成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是阶级斗争理论在马克思之前所没有达到的认知高度。
《宣言》在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的时候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263恩格斯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进一步明确:“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能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在这里,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已经由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上升到为全人类谋利益,因而共产党人在这一点上并不与其它任何工人政党对立。基于这一原则,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提出任何的特殊的原则,不谋求任何私利,我们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共产党人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马克思在《宣言》中对共产党人阶级性质的分析与阐述正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理论来源,1945年毛泽东同志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之后的历届领导人也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邓小平始终坚持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准则,进而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江泽民同志则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将这一思想上升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共产党人的“阶级性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党建的根本宗旨
最后,抛开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马克思同时指出了实现这一可能的具体途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力量,逐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点马克思在1852年写给魏德迈的信中讲得非常清楚:“(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106
《宣言》第二章的结尾,马克思做出了一个结论性的预判:“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作为阶级消失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并把无产阶级专政看成是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路径这一思想是极其深刻的,这一基本观点至今看来仍然非常正确,且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和实践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社会主义”这一本质特征,将其作为改革开放根本指向和持久动力。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须同时把握另一个大前提,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为低下的现实中,一定程度上要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仍需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且这一点在十九大党章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和逻辑起点上,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面的、根本性的变革,世界政治格局也随着全球化进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执政必须把人心作为最大的政治,“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宗旨,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终极追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产党人与一般群众和其它政党没有什么不同,恰恰相反,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正体现为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和坚持的是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共产党人在与资产阶级斗争发展的不同阶段里,始终代表的是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的是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始终坚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在理论上共产党人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武装起来的、高瞻远瞩的政党,在实践上,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运动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那一部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基础这一大前提之上的,到那时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始终扮定重要角色的剥削阶级,因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实现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失去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性占有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时在历史进程中因反对资产阶级斗争而联合起来形成的无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取得统治地位后,消灭旧有的生产关系,即消灭了阶级之间形成对立的历史条件,从而也就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因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公共管理机构只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而不再具有政治性,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得人们摆脱物质的束缚和强制分工的限制,在高度和谐的社会交往中进一步完善人的本质,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水准,从而生成真正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大都会博物馆转心瓶解说词链接: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8764;
事实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一种运动和一种社会形态,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正是由于它科学地描绘了一个实现高度和谐的、人人都可以在其中自在幸福地生活的、并且社会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促进完善的美妙图谱。马克思所阐发的一切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构想和描绘,也是《宣言》所阐述的整个思想体系的落脚点,是马恩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旨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与价值诉求的高度统一,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的崇高价值和终极追求。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终极追求,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荷叶是我国分布广泛的一种睡莲属莲叶片,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每年因生产荷丹片、莲子而弃用荷叶的综合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采用微生物发酵荷叶提高其拮抗致病菌、抗氧化性,可为进一步开发降脂减肥产品积累技术基础。本文研究表明,WEFA23作为益生性的乳酸菌,在荷叶发酵以及产品深加工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念,其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共产主义所必须的现实前提,共产主义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人民的物质条件和道德素养同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目标高度仍有较大的差距。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表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步过程,一方面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联,一方面同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紧密相联。中国共产党人从《宣言》的科学内涵中得到启示: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继续和发展《宣言》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认识规律、坚持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特别是反复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其民族意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指向,以其世界意义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基,将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展现出了更加强大的科学力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学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可根据社会上近期发生的引起重大关注的事件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设定主题,先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述,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疑问和见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时尚风格以及对时尚趣味的偏好,在相当多的人像摄影作品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对摄影本体和纯粹影像的追求在商业时代的潮流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显示出难能可贵的价值。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一表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政治担当、与时进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执着高远的价值追求,进一步体现了《宣言》科学内涵的当代价值。
总之,《共产党宣言》从历史的本身出发来考察原始社会以后每一个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规律,极其生动鲜明且无可辩驳地展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正如意大利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安·拉布里奥拉所说:“这一著作的中枢、实质和决定性特点完全贯穿着新的历史观。它赋予这一著作以生气,并在这一著作中部分地得到了阐明和发挥。由于有了这一历史观,共产主义不再是一种希望,一种信念,一种回忆,一种猜想,一种出路,它第一次恰当地表现为意识到它的必然性,也就是意识到它是结束或解决当前阶级斗争的方法。”[3]
《宣言》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唯物史观以其科学内涵决定它是一部永远不会终结的历史,人类自身在不断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在《宣言》公开发表25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德文版序言中,针对二十多年间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实际运动状况,公开承认“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并对《宣言》所阐述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正和具体分析,同时指明:“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2]248
由图6、7可见,右幅裂缝中有水泥浆充填,左幅存在较为明显的剪切裂缝特征,裂面平直光滑,无任何充填,且两侧发育剪切节理。
事实上,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化,《宣言》及其七篇序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以其牢固的科学基础不为所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中以唯物史观首次揭示了人类的过去与未来的真知灼见已无数次被世界历史进程所证实。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是《宣言》的真理力量与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意味着《宣言》阐发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宣言》科学内涵的指引下,不断地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古老的东方绽现出真理的光芒。
2.2.1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完善管理机制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所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无论在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还是管理体制上,大理大学都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完善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包括学生管理网站、门禁系统、多功能校园一卡通(用于就餐、购物、图书借阅、考勤计数等刷卡)等,亟待完善。
深褐影调常见于黑白作品,但事实上也适合用来处理彩色照片,让画面看上去更加温暖。添加照片滤镜调整图层,将滤镜设置为深褐。我们可以使用默认的25%密度,也可以酌情提高设置。接着,再加入一个色阶调整图层,将左下角的黑色输出设置为20加强阴影部分的灰雾感。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
[3][意]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LIU Zi-y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arty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The Party School of CPC, Sanya Municipal Committee, Sanya Hainan 572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s the first ever programmatic document for international proletarian parties in the world, is the first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revealing profound development laws for human history and expounding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ccentuated by the focus on practice and rigid logic proves to be indisputable.Throughou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China, it has served as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guidance, ultimate purpose and pursuit of CPC.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scientific social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11-0032-04
收稿日期: 2019-08-05
作者简介: 刘子瑛(1977-),女,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 马 蓉)
标签:共产党宣言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中共三亚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