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与作用--第21届ICDE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综述_远程教育论文

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第21届ICDE远程教育国际会议”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国际会议论文,网络时代论文,终身教育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179(2004)02-0008-08

一、会议概况

2004年2月18~21日,第21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远程教育国际大会是世界远程教育领域最具规模和权威的盛事。会议由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主办并每两年举行一次。本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由香港公开大学承办。

本届国际远程教育会议的主题为“网络时代的终身学习”,旨在总结过去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和探讨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为不同阶层人士提供开放与远程学习机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这一主题,会议从七个分主题集中探讨了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理念、政策和策略;内容与方法;教学和技术;支持与服务;管理;研究和评估;质量保证和资格认证。会议分别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层面上讨论了如上七个方面的主题。

会议共收到657篇论文。经国际专家匿名评审,其中430篇被选为宣读、190篇被张贴、37篇未被接受。受时间和其它因素限制,本次会议只安排272篇宣读,87篇张贴。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530人,分别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代表共161人,约占参会总人数的30%,是历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参会最多的一次。会议为此专门安排了两个汉语宣读和讨论专场。

综观代表的论文和每天贯穿于会议的主题报告及专家主题座谈,本次会议在一定程度和较广范围上,集中交流和探讨了远程教育未来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认识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正确定位和作用?对此,我们认为,全面认识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是正确推动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前提。因为在这个时代,远程教育已不再是常规教育的一种补充,而是未来教育模式的一种代表。作为这个时代的先进代表,远程教育正引领教育世界的全面变革,其目标直指为所有人终生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在这场变革中,远程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远程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在近十年内规模发展迅速,并逐渐为更大范围的群体提供了多层次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如在中国,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作为各国政府实现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不再是昔日“球场上”的替补,而是终身教育系统的主力军。

第二,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时代模式,已经渗透到了传统教育,并正在改变着传统教与学的理念和方法。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和自治的能力;远程教育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全球化的主要教学模式,因此,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将是传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上述两个作用充分显示,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将肩负空前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远程教育的实践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重大变化,才能在新的高度推动本国乃至世界远程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和专家主题座谈始终围绕上述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结论,对读者正确认识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供了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看法。这些观点和结论,是本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的标志性贡献,也是最应该与读者分享的内容。

主题报告一:开放与远程学习对普及教育的卓越贡献(Daniel,2004)

约翰·丹尼尔(John Daniel)是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位资深远程教育专家,他曾任英国开放大学校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事务助理总干事。在本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上,约翰·丹尼尔应邀为大会首先做主题报告。丹尼尔报告的题目是:开放与远程学习对普及教育的卓越贡献。

作为ICDE创始人之一,丹尼尔首先回顾了1975年在英国布来顿举行的函授教育国际会议(ICCE)。远程教育是在函授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1975年ICCE国际会议上,远程教育实践者就像骆驼一样,在函授教育中首次凸现,特别是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反响。在随后的十年中,远程教育特别是开放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空前的发展。1982年,通过投票表决,ICCE正式更名为ICDE(国际远程教育协会),而后“远程教育”这一术语被广泛使用。到了90年代,ICDE的全称变化为“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但ICDE的缩写并未相应变化。丹尼尔特别指出,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术语“远程教育”可能将会被新的术语替代,因为远程教育只强调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体现促进教与学再度整合的方法和支持再度整合的系统。

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丹尼尔指出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有三:

一是远程教育应用层次的多样化。在过去的30年,远程教育主要提供大学层次的课程,现在远程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层次的教育系统和项目中。如中国的网校,就是远程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在传统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了远程学习的内容。远程教育的应用层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远程教育机构性质的变化。早期的函授教育机构多是私立的。在70-80年代,公立的远程教育机构逐渐取代私立,主要原因是公立的可以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现在,私立机构(企业和社会办学团体)又重返远程教育阵营。导致这种循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政府不再资助所有的远程教育课程,公立机构只能利用学费支付所有的开支。

三是远程教育教与学方式的演变。正如技术曾将函授变成远程教育一样,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也正在推进远程教育教与学模式的演变。尽管这种变化还不能称之为“革命”,但这种由资源环境变化带来的教与学模式的演变,必然导致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变革。

上述三个变化趋势充分证明,经历了30年的发展,远程教育在各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70年代,远程教育还只是一种边缘模式和替补教育形式。而在今天,远程教育已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模式,是各国政府实施国家终身教育制度的第一选择。丹尼尔提出的三个趋势也同样符合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

尽管丹尼尔强调,由新技术带来的远程教育的变化还不能称之为“革命”,只能称之为“演变”,但他在随后的报告中特别指出,远程教育在过去30年中,确实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因为,远程教育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第一次打破了传统教育固守的“机会、质量和成本”三因素的三角制约关系。(见左图)

在传统教育中,机会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必须以成本的提高为条件。与传统教育不同,远程教育可以同时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及高机会(见右图)。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的特点,足以证明远程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

早在58年前,教科文组织就确定了其终生奋斗目标:利用各种机制、促进教育交流,最终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但是由于艾滋病、贫困、以及政治等各种原因,现在世界上仍有10亿成人文盲,2.5亿的学龄儿童不能到学校学习。

由于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成本、机会和质量的三角制约关系,允许我们利用较小的投入,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远程教育可以大大加速普及教育的进程。这些条件是:1)国家教育体制。国家教育体制首先是机构和管理系统,其次是基础设施。因为即使使用简单的技术,也可以有效开展远程教育。所以,良好的教育体制是有效开展远程教育的关键条件。2)教育目的。政府应该将普及教育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

远程教育在普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远程教师教育,其中包括培养新教师、教师的在职培训和通过教师培训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第二,远程教育帮助发展中国家普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报告了9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利用远程教育迎接各个层次教育挑战的成功经验。

丹尼尔指出,发展远程教育的四个重要前提是:

1.明确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真正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在许多国家,阻碍和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真正问题不是实践方法,而是国家利用远程教育普及教育的真正决心。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财政拨软的方法,保证在外来援助结束后的可持续发展。

2.不要期待远程教育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尽管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类美好未来的责任不能只依靠远程教育来实现。远程教育只是从培养人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它不能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必须依靠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3.远程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远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放观念。远程教育只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教育系统的全部。远程教育不应排斥其它形式的教育,而应该在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注意与教育系统其它组成部分的合作。只有通过教育内部的分工与合作,才能促进整个教育全面发展。

4.远程教育的规模与可持续发展。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较小成本,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必须明确,实现这种优势的前提条件是规模。因此,远程教育不适用于小规模学习者的项目,规模才是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主题报告二:远程教育改变了贫困地区人们的命运(Wei Yu,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现中国科协副主席、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韦钰教授,应邀为大会做了主题为“改变命运”的主题报告。韦钰报告集中介绍了中国利用远程教育,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促进教与学模式变革的成功经验。

作为教育部前任副部长,韦钰教授曾直接发起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她首先强调,普及教育是社会由知识型经济向知识型社会转变的必然需要,普及教育是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所有人的共同责任。随后她用生动的例子,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展示了中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其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政府投资,发展教育科研网和研制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自1994年,政府开始投资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目前已建成2万公里的DWDM/SDH高速传输网,覆盖大陆近30个主要城市,主干网总容量可达40Gbps;中高速155M地区网已经连接到35个重点城市;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的校园网以100~1000Mbps速率接入;联网单位达900多个,网络用户近1000万人;CERNET已经成为大陆第二大互联网络。同时,完成了对卫星频道的改造,将2个C波段频改造为2个Ku频段卫星转发器,并实现了与CERNET的高速连接。改造后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具备了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建设是远程教育普及教育的重要保证。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向贫困地区输送优秀教育资源。为了帮助贫困地区普及教育,中国政府采取利用援助项目的方法,为贫困地区装备必要的设备和培训教师。培训教师采取集中到中心城市培训和在地方学习中心培训两种方法。同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将优秀资源以课堂直播等形式输送到贫困地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而且也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一名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学生曾这样总结他的感受,“任何高山也不能阻止信息的传递”。显然,是信息技术架起了时空的桥梁,是远程教育将优秀资源送到了贫困地区。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改变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交互、合作和实践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验,以培养符合知识型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韦钰介绍了利用双语主题网站“做中学”开展的实验研究项目。在该项目中,来自16个城市的数百学校的学生,通过“做中学”一起发现科学问题、设计科学实践、探索科学规律。通过跟踪研究发现,学生得到了多方面发展,不仅获得了科学素养和提高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等社会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韦钰的报告和生动的案例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反响,中国的成功经验证明: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进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信息技术既是数字鸿沟的根源,也是解决数字鸿沟的有效武器。中国的经验,值得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借鉴。

主题报告三:数字鸿沟与社会发展(Gourley,2004)

英国开放大学校长布伦达·葛丽(Brenda Gourley)在会上做了题为“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国读者可能对布伦达·葛丽还不太熟悉,她是会计和商务领域的一名教授,长期生活在南非,曾任南非纳塔尔大学校长,是南非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在她的领导下,纳塔尔大学成功地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结果不仅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成为南非知识型社会大学的典范。2002年1月,她开始担任英国开放大学的校长,成为英国开放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布伦达·葛丽以她长期生活在南非,并亲自参与和目睹了南非社会信息化进程的独特视角,向与会者阐述了认识数字鸿沟与促进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布伦达·葛丽明确指出,数字鸿沟不是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它只是造成贫穷等社会问题中众多因素的一个。数字鸿沟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技术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本质原因,相反,技术是缩小数字鸿沟的有效工具。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跨越传统的时空障碍,允许全世界所有阶层、所有地方的人携手共同发展,这在人类历史还是第一次。因此,她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应该将利用信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团体和地区在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使用网络等方面的机会差距。在定义中,“数字”包括广播和出版、远程通讯、计算机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技术。

近几年,不同个体、团体和地区之间在获取技术方面的差距在不断得到改善。如1999年,美国一个国家拥有计算机的总量就超过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同年,全世界拥有电话15亿门,东京的电话总量就相当于整个非洲;到2003年,全球电话总量已达到25亿门,其中75%在发展中国家,非洲的电话总量已是东京的两倍了。但即便如此,在发展中国家,技术也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政府机关和跨国公司等驻地,而落后地区的技术占有比例很小。更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上多数资源是英语资源,但全球英语人口总共不足10%。由于资源的不足,限制了世界90%的人口不能充分利用技术的潜力。因此,“内容鸿沟”或者“资源鸿沟”是解决数字鸿沟过程中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缩小数字鸿沟?布伦达·葛丽指出了如下七个关键问题。

1.政策和实际脱节的问题。数字鸿沟是由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包括,社会发展目标的方向性错误、市场驱动以及政府调控失误。要缩小数字鸿沟,首先要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纠正和避免这三个层次的失误。

2.缺乏经验交流和共享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缩小数字鸿沟,这其中充满着挑战,需要不断尝试、摸索和创新,交流和合作是避免重复错误,加速全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事实上,大量的教训在不同地区经常重演,多数项目在实施中不能很好地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缩小数字鸿沟的进程中,不乏具有借鉴价值的创新成果。例如,在教师培训、新的教学模式、最新技术的应用方法等各个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问题是这些创新成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得到系统学习和推广。

3.三方面的技术保证。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在技术方面实现三个前提保证:一是突破有线连接,实现无线通讯;二是计算机等设备价格不断降低,保证弱势群体都能够支付其费用;三是灵活、方便、便宜、语言本地化的软件资源。

4.残障人士的学习与发展问题。在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是由于生理残障造成学习与发展的困难。大量研究证明,信息技术在帮助残障人士改善学习与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这也是缩小数字鸿沟的一项重要工作。

5.语言、内容、软件系统等方面的本土化。内容鸿沟正在加剧全球范围的不平等,阻碍信息社会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思想应该高度认同文化的多样性,鼓励各个国家和民族继续保持和发扬各自的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各自文化特点的数字资源。

6.第三世界加入国际贸易市场。许多研究表明,在许多国家,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没有带来经济的联带发展(Hewitt,2001)。经济的现代化仍是许多国家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入国际贸易市场,用经济的现代化带动经济的国际化。

7.私营企业在缩小数字鸿沟中的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技术资源来源于以赢利为目的的各国私营企业,这些企业都在寻觅更大更广泛的市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在缩小数字鸿沟进程中的定位和作用是什么?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尝试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和有效方法,但是如何解决企业的赢利目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一直是个极具争议且有待探索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七个方面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只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能解决推动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平等机会的进程中,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是关键;国际社会还应该关注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三大问题:科学与道德、宏观政策(信贷、贸易和投资、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等有关技术全球化的问题;需要继续研制和开发更符合需要的技术和产品;要认同和鼓励各国发展自己的软件资源和内容资源;同时,我们应充分肯定人类掌握技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即使是落后地区的人们,或是儿童,只要得到必要的支持,都能够快速学会使用技术,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主题报告四:关于技术和终身学习的七个问题(Bates,2004)

托尼·贝茨(Tony Bates)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位资深远程教育专家。他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在该校工作20年。在1995-2003年期间,他任职加拿大英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与教育技术中心的主任。

托尼·贝茨长期从事电子学习(E-learning)和远程教育方面的政策咨询、系统规划、技术应用研究。在本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上,他应邀做了题为“关于技术和终身学习的七个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中,贝茨总结了人类大规模应用技术开展终身学习进程中在观念、政策和方法等方面最常遇到的困惑和误区,结合他多年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经验,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了明确的答案和建议。他讨论的7个问题是:

1.传统大学可否承担终身教育的重任?

终身教育是知识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高中后人士,包括高中毕业生。目前,由于传统大学的教师多数已经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传统大学不可能扩招更多的学生,因此也不可能真正承担终身教育的重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远程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最能满足终身教育的特殊需要。远程教育应该成为各国政府实施国家终身教育制度的第一选择。

2.远程教育必须追求规模效益?

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发展而来,早期的函授教育就是商业机构采用商业化运作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作为远程教育成功典范的英国开放大学,的确非常注重学生的规模。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是以学生规模足够大为前提条件的。但是,政府或者企业如果期待远程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观念,避免将远程教育应用在学生规模非常小的课程中。学生规模是远程教育项目能否获得理想经济收益的重要因素。

3.新技术能否解决一切问题?

目前在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中,人们纷纷尝试利用新技术提高远程教育的灵活性和质量。但是,新技术能否解决一切问题?新技术一定比旧的技术好吗?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技术确实在某些方面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功能,如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网上虚拟社区、实时交互系统、学习资源管理系统等。二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的保证、学生能够拥有和负担技术的费用、足够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更高的前期投入。实践证明,远程教育最需要价格合理的、稳定的、方便获得的媒体和技术。因此,对于某些新技术目前只是尝试和实验阶段,尚不适宜大面积在教学中推广。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即教学设计、项目管理和成本效益。

4.电子学习能否取代远程教育?

电子学习能否取代远程教育的关键是看学生是否都能拥有计算机和方便上网。在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学生或许可以方便地进行电子学习。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广大人群来说,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远程学习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天方夜谭。对于他们来说,最适合的媒体仍然是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印刷教材等。因此,电子学习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取代远程教育。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没有任何电子技术的面授教学阶段;电子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阶段;面授教学和电子学习混合阶段;远程教育(全部是电子学习)阶段。电子学习主要应用于校园内的学生。如果将电子学习整合到远程教育系统中,那么后者需改善教学设计、学习支持和管理系统。

5.电子学习是否更优的学习方式?

与基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远程教育相比,电子学习的确比前者更好。一是它能提供更多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二是能提供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三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但必须指出的是,它的教学方法并非最新。如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的。在电子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可以更灵活、更方便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更优的学习方式,电子学习的潜在优势还有待在实践中深入发掘,特别需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电子学习取得更优的学习结果。

6.电子学习能否商业化和全球化?

上世纪90年代末是电子学习发展最兴盛的阶段。许多人坚信,利用电子学习可以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于是,许多大学在利益驱动下投入巨资开展电子学习,以期待梦寐以求的更大利润,如纽约大学、美国开放大学等。这些大学平均投资总额高达2000万美元,然而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大学先后宣告失败,如美国开放大学就不得不关门解散。当然也有成功的,如全球21所大学网络联盟,Fathom知识网络联盟就是其中一二。它们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向在职教师提供的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实践证明,成功的电子学习项目需具备六项条件:提供新的课程选择;允许通过课程学习最终获得学位;学分可以与大学学分互换;课程由正规的教师负责;学生规模足够大;有持续的资金来源。

7.每个人是否都可以从事远程教育?

当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时,传统学校的教师和远程教育的教师各自从事着独特的教学活动。电子学习出现后,传统学校的教学相应发生了变化,正在由简单的传统面授向远程教育(电子学习)方向过渡。传统学校的教师必须适应远程教育的教学需要。对于多数传统学校的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在角色、作用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是不同于传统学校教师的。在角色方面,他们不再是讲授者,而是项目管理者、教学设计者、学习支持者;在作用方面,他们也不再是圣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工作方式方面,多数教学活动不再面对面进行,而是通过技术建立联系和表现内容,同时他们的教学工作经常由一个课程小组来完成,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媒体和适应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必须指出,尽管远程教育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但远程教育的确有它的特殊性。传统学校的教师要从事远程教育,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才能适应。远程教育是一个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职业,一般的学历教育(博士学位)是培养不出远程教育职业素养的,而只能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获得。

三、未来大学是否会消亡

在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电子学习逐渐整合于传统教学过程的今天,人们不禁会问“未来大学是否还会存在?”这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本届远程教育国际大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具有浓厚时代特点和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将其作为大会最后一天的专题讨论内容。该专题讨论由ICDE新一届主席,来自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詹姆斯·泰勒教授主持,邀请了分别来自传统大学、私营企业和远程教育机构的6位学者作为主要发言人。综合发言者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大学不会消亡,但大学必须进行顺应时代的变革;

·电子学习将成为大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面授比例将减少;

·虚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校园的内涵将包括物理校园和虚拟校园;

·政府逐步削减对大学的投入,大学财政的主要来源将是学费;

·企业参与大学教育,大学发展呈商业化的趋势;

·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将发生变化,部分教师将被淘汰。

从如上观点中不难得知,传统大学不是信息化的世外桃源,而应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场所。高等教育信息化不只是大学校园的网络化,而是传统大学为适应知识型社会需要进行全方位变革的必备条件。这一系列变革的方向和节奏将直接影响未来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高等教育变革是大学迎接历史性挑战的唯一选择。在这场变革中,大学之间不可避免地将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必然导致部分大学将退出历史舞台。

四、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创新

尽管从大会征集论文的七个方面,不能直接看出本届大会与以往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的不同。但当你置身于大会,深人参与分会场的具体讨论,你就会即刻感受到本届会议的突出特点——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创新。

1.远程教育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从本届会议论文的内容反映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远程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和扶贫项目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整个教育之中,尤其应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出现了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的虚拟学校。如在墨西哥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远程教育;在巴西,利用网络大面积培训中小学教师(Avila & Boseo,2004);在加拿大,中小学利用网络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Criehon & Li,2004)。在出现的虚拟学校中,部分是政府和大学支持的,也有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如波多黎加虚拟学校,就是由该国教育部与波多黎加大学合作兴办的,专门服务于残障学生、天才儿童和在校学生(Melendez,2004)。可喜的是,近几年已出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残障儿童进行学习的专门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乌克兰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成功地为盲人和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开发出了英语学习课程(Shunevych,2004)。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政府还将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用于帮助弱势群体,缩小由数字鸿沟带来的影响。如在中国就已经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育和经济(Wei Yu,2004)。

远程教育在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已经应用于教育的各个层次,成为人类改革传统教育、普及教育和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选择。

2.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进步飞速

按照一般思维常识,第三世界应是数字鸿沟的弱势一方。但在本次远程教育国际会议上却出人意料地发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型社会对终身学习和灵活学习的迫切需要;二是政府直接驱动和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如中国政府自1999年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到2002年底,已有67所大学参与了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共招收学生137.3万(Chen Li,Liu Ying & Huang Ronghuai,2004)。南非政府也通过国家项目的方法,成功地推动传统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Broere & Krluger,2004)。

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教育规模,促进经济发展,进而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3.教师在职培训中的成功经验

本次大会,包括主题报告在内共有超过40篇以上的论文中都高度肯定了远程教育在各国教师在职培训中的成功经验。如香港公开大学在2002年,利用远程教育的方式成功地培训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汉语教学法(Ma,2004);巴西也早在1997年就开始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在职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Avila & Boseo,2004);南非也在1996年开始,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大面积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更新教师知识体系,并已取得显著的效果(Coetzee,2004)。来自世界各国的经验共同证明,远程教育是大规模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性工作,只有通过教师培训,教师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整合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真正改善教与学的结果。

4.网络课程的开发和教学

本次远程教育国际会议论文的热点之一,是如何利用技术和教学设计方法实现网络课程的最优,其中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如何设计网络环境中的教学活动。

与其它媒体相比,计算机网络在多媒体资源共享、师生或生生间的交互,及虚拟学习社区这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否能够有效、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是否能够真正利用网络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有赖于有效的技术应用和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会上,领域的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

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对17个网络教学平台和100多门网络课程在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网络课程及平台的特征和异同,并提出了网络课程及平台的主要功能维度和特点(Zhang Weiyuan & Wang Lixun,2004)。目前,该研究中心已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出了网络课程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的70个问题,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回答,系统将自动评价课程在8个维度上的水平,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利用该评价工具,人们可以全面了解任一网络课程在8个维度上的实际水平,进而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网络课程的依据(Zhang Weiyuan & Wang Lixun,2003)。该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均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国内外专业人员、教学人员和学生的参与,保证了工具的适度、信度和效度。目前,该工具即将通过研究中心主页对外推出,免费使用。中国内地的广大读者在设计、开发和评价网络课程时,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加以借鉴。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深入研究了网络课程的社会性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学生问卷和访谈等方法,研究人员揭示出,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程中社会关系的感知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就是说,网络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中的社会交往关系,与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一样,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要注意利用同步和异步交互技术,努力创设教育社区,社区的核心是社区文化和社会关系,教师是创建社区的核心力量(Gunawarden,2004)。网络课程的社会性需要是教育社会性在网络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中国的网络课程在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但尚未专门从学生对社会关系的感知角度研究网络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教学设计人员,在第一手教学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整合专家实践确定网络课程学习对象的方法。这种确定学习对象的专家实践法,是利用同步或者异步交互技术,邀请专家参与网络课程设计,作用是帮助教师确定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此方法可以弥补学校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的不足,专家的实践经验将保证课程学习对象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上的适应性和有效性(Crithton & Li,2004)。

5.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

本次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的另一个热点,是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这一主题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这一现象显示了以下两点:一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规律具有新特点;二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其学习规律永远是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中心。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影响网络环境中学生与学生交互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以下四个因素将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参与、学生对待他人意见的态度、课程内容和评价要求、网络环境的文化氛围(Lowe,2004)。

香港公开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香港公开大学新生对网络课程的期待,并比较一年后他们对网络课程的期待。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对网络课程的期待远远大于课程所能提供的可能性。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不积极(Aylward,Kwok,Lam,Lee & Bobertshaw,2004)。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对象群体特征进行了调查。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条件和环境;学习动机和需要;学习态度和风格;知识、能力和素质;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对象与传统高等教育培养对象的比较;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时锦雯等,2004)。

6.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是远程教育会议的永恒主题。中国政府和各级远程教育机构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成为了本次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的闪光点。

从2001年开始,中国教育部针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需要,设立年报年检制度。每年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办学机构进行年检。通过两年的年报年检,一方面政府得以准确监控“试点”的各项进程;另一方面强有力地推进了试点机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Chen,Liu & Huang,2004)。2002年初,教育部启动“网络教育质量的认证研究与实践”研究项目,力图建立一种网络教育的第三方认证制度,通过更为规范的管理和评价,促进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会上,项目组代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汇报了关于网络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成果。网络教学过程的认证标准包括4个维度52项二级指标和144项三级指标(Huang,Zhang & Dong,2004)。

五、总结

本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主题中“网络化”的内涵已经大大超越了微观上的技术联接。在国际社会中,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及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呈现了网络化的趋势。教育的网络化一方面体现在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因特网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和在传统学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联盟的出现。教育联盟中不仅有公立的教育机构,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团体,甚至私营机构。教育联盟使这些机构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如何利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理论与实践。

远程教育在推进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将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作为独立教育形态扩大教育规模的作用,以及作为一种教与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这两个作用足以说明,远程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主流地位。我们只有站在这个高度,认识远程教育对终身教育的价值,才能够带着历史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到远程教育实践中,并以积极的态度大力推进中国乃至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与作用--第21届ICDE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综述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