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体育教学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探究的。下面谈谈我在体育课堂中的几点做法:
一、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且极具模仿力,对于老师的一言一行总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们。如:无论是在体育课上还是课下,只要看到操场有纸屑、食品袋等垃圾,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将它们捡拾起来扔进垃圾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说话讲文明,对人有礼貌等,时刻让学生以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榜样,用自身的良好品德感染孩子们。
二、巧设比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堂上,巧设比赛项目,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快速习得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熟练地掌握各项基本技能。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是一场比赛而使有的学生求胜心切,部分学生为了争第一而不遵守比赛规则,投机取巧,不讲诚信。因此,每次比赛前,我都要在比赛规则中加上一条诚信得分,如果哪一组亦或是哪一组的某个成员出现不讲诚信违反比赛规则现象则直接取消比赛成绩。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们逐渐克服了缺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巧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现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被长辈们照顾得特别周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合作意识较差,集体主义感不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利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对孩子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跳大绳》这项教学内容的时候,跳绳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两个人互相配合才能把绳子摇好,以便让跳绳的同学能够配合默契获得成功,还需要依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这就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要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服从大局,才能在整个跳绳活动中尽快掌握跳绳和摇绳的技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对每一位同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其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我设计了小组比赛的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小组成员一起合作,以配合最默契、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每人跳绳一次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在一次次的评比中,让孩子们明白了当个人喜好与集体成绩相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教育,使孩子们爱到了良好的集体主义教育。
四、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大量的体育器材,比如篮球、足球、体操垫、鞍马、跳绳等。每节体育课的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总是那么短暂,大多数孩子都急于拿到器材多体验一会儿体育课带来的独有的乐趣,所以,孩子们都不愿意去拿上课所需要的器材。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提前宣布一条特殊的规定:“谁去器材室领取今天课上所需要的器材,谁就可以当选为今天的劳动之星,今天的劳动之星就会获得优先体验权和平时成绩的加分卡。”这项规定一出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搬运器材了。时间长了,主动拿送上课所需的体育器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使每个孩子都受到了爱劳动的良好教育。
五、抓住典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对老师有极强的模仿欲望,对身边的人和事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一名学生拾到了一部手机,主动交给了老师。这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的教育,在体育课当即,我便对这名学生给予了表扬,同时号召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争做拾金不昧的好学生。这样在平时工作中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必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是很难达成教育目的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实践,采取多种形式,紧抓教育时机,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要不断反思总结好的教育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体育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的法则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牢牢筑起。
论文作者:戚军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孩子们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课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