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中医风湿科 广西柳州 541002
【摘 要】目的 探讨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抗炎、控制痛风急性发作、降尿酸等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炎、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及降尿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2.01±0.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8±1.24)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 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可靠,镇痛效果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火针;中药外敷;临床效果;尿酸
痛风是现代人常见病,近年来受饮食方式、饮酒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患者呈高血尿酸水平,而尿酸易在关节出沉淀结晶,引发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目前,西医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法尚未特效治疗药物及疗法,为此本次研究从中医角度出发,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因近期关节疼痛频繁发作入院,急性炎症局限于下肢关节,如膝、踝等个别关节,且不对称,存在可疑/证实痛风结节,实验室检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经影像学及体格检查符合《痛风》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中已排除合并慢性关节炎及其他关节者、感染性疾病者、本试验药物过敏者、未成年人、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等。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06±25.03)岁,病程3~8d,平均病程(5.67±2.51)d。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3.21±24.06)岁,病程2~8d,平均病程(6.07±3.20)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抗炎、控制痛风急性发作、降尿酸等西药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洛昔康(15mg 口服 1/日)+秋水仙碱片(0.5mg 口服 2/日)+别嘌醇片(0.1g 口服 2/日)。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火针及外敷药治疗。火针采用直径0.5~0.8mm钨锰合金火针,选择阿是穴、行间、丰隆、阴陵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若患者湿热盛则增加内庭、地机、太白等穴位;治疗前,将患者调整至仰卧位或坐位,保持体位稳定,患处及选穴位置暴露彻底消毒,火针消毒后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向穴位迅速刺去,关节肿痛、肿胀严重可在局部增加2针散刺,促进炎性物质排出,筋络青紫暴露处,直接针刺至出血,患者每次治疗出血量30~50ml,治疗后局部禁止碰水,预防感染;每周治疗3次,以2周为一个疗。外敷药为本院自拟中药外敷方(痹消散),方由、黄金子(去衣炒黑)、当归、赤芍、牛膝、片姜黄、五加皮、羌活、木瓜、白芷、威灵仙、防风、防己、天花粉、川芎、秦艽、连翘、甘草、番土鳖、黄柏、鸡血藤、虎杖、侧柏叶、苦参组成,共研细末,和匀,取药末适量加入饴糖调和成厚糊状,置缸内备用,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选择大小合适的敷料,使用时将药物摊于敷料上,约厚0.3-0.4cm,外盖桑皮纸一层,外敷患处,留置24小时,每日换药 1 次,以2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估
1.3.1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关节疼痛、肿胀、颜色改变等完全消失,炎性指标、血尿酸正常,患关节功能正常;显效:患关节疼痛、肿胀等显著改善,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炎性指标下降、血尿酸指标恢复正常或显著下降,患关节活动受限显著减轻;有效:患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肤颜色等有改善,炎性指标、血尿酸指标有所下降,患关节活动受限减轻;无效:患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肤颜色改变、活动受限等均无改善或加重,炎性指标、血尿酸指标未下降或上升者。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2]。
1.3.2患关节疼痛情况监测
两组患者初诊时(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估疼痛情况,评分0(无痛)~10(剧痛)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关节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关节疼痛较为强烈,活动受限明显,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需及时给予治疗。目前,运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因其毒副作用较多,使用有局限性,因而近年来痛风研究领域开始从中医角度探究该病的治疗方法[4]。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为素体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复加思虑伤脾,伤食伤胃,运化失职,滋生湿浊,内蕴化热,煎津成痰,久则入络为瘀,在此基础上,兼以感受外邪或过度疲劳,浊邪凝聚,气机逆乱,痰瘀相并,气滞血瘀而发病,因而应采用活血化瘀、泄浊祛邪、清热化湿、续筋骨、利关节之法治疗[5,6]。火针是一种借火助阳,行气散瘀、驱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传统疗法,可改善湿热阻滞、痰邪内蕴等证,较多文献报道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良好,但尚有待提高[7,8]。为此,本院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思想,自拟了外敷药方,药物能直达患处,使肿痛消、热毒散、关节肌肤经络的水湿之邪从外解而不侵及内脏,同时由于具有风险小、费用低等特点。本次研究对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效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观察组疼痛评分[(2.01±0.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8±1.24)分],可知该疗法治疗效果及镇痛效果较好。目前,关于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研究较少,本研究认为该疗法操作简单,是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但就外敷药及火针比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综上所述,外敷药联合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可靠,镇痛消肿效果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孟昭亭.痛风[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0-121.
[2]张程悦.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2,12(02):226-228.
[3]陈玉婷. 近年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述要[J]. 河南中医,2012,10(10):1273-1275.
[4]董伟光,赵娇娇,董玉山.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15,14(04):505-508.
[5]向伟明,丁思明,杨友金,等. 火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3,8(06):12-14.
[6]郑丽嫦. 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1-22.
[7]黎文杰. 刺络放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3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3,8(06):142-144.
[8]陈江非,熊屹,程志刚,等. 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0,8(02):286-287.
论文作者:刘柳,戴小良,郑聪,宋利梅,高旭,张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关节炎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痛风性论文; 疗效论文; 疼痛论文; 痛风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