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创新战略研究_加拿大经济论文

加拿大创新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拿大论文,战略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7)01-0131-06

2006年初,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显然,这是中国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今天的必然选择和正确决策。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活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拿大政府在20世纪就认识到创新在21世纪知识经济中的重要性,并在2002年提出了创新战略。显然,加拿大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大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加拿大的创新战略[1]

2002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让.克雷蒂安先生指出:在21世纪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繁荣取决于创新,创新又取决于我们对国民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投入。我们不仅应该投资于技术和创新,而且应该按照加拿大的方式,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让所有的加拿大人都能从中增长才干,提高技能,共享聪明才智,让想象能力、技巧能力和创新能力完美结合,形成最大效益。2002年2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出台了“加拿大创新战略”,主旨文件是工业部发表的《追求卓越:投资于民众、知识和机遇》[1] 和人力资源部发表的《知识至关重要:加拿大人的技能与学习》[2]。

加拿大创新战略的总目标是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家。《追求卓越:投资于民众、知识和机遇》是加拿大建设强劲的、更具竞争力的经济能力的蓝图,它提出了知识是国家的战略资源。重点是如何提高加拿大的科研能力,如何使加拿大的科学研究为创新经济做贡献,造福人民。这份文件提出了知识效能、人才技能、创新环境和社区创新等四个方面的规划和目标。

其一,在知识效能方面,大幅度增加对知识基础设施的投入,改进全国的研究开发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能从知识的商品化中获益。2010年前,全国R&D绩效进入世界前5位;政府对R&D的投入至少翻一番;因技术创新使民营企业销售额增加的部分居于世界领先;人均风险资本投资额超过美国。

其二,在人才技能方面,建设世界上最熟练最心灵手巧的劳动力队伍,保证国家得到所需要的技术娴熟的移民,使他们在加拿大充分发挥作用。到2010年,加拿大硕士和博士生的人数平均每年增加5%;自2002年开始执行新的移民和难民保护法;到2004年,改进加拿大招募外国人才的工作,将通过永久移民和临时外国人工作计划;未来5年内,获得继续学习机会的成年人增加到100万。

其三,在创新环境方面,启动之前,阐明公众和企业信心可能的挑战,保证加拿大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政策架构是世界通行的,改善对创新的政策激励,使加拿大成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国家。2004年前,全面执行科技咨询委员会的指南,保证政府科学决策。到2010年,对重要管理体制进行系统的专家评审;确保企业税收体制较其他G7集团国家更具竞争力;到2005年,大幅提高加拿大在国家投资意向调查中的排名。

其四,在社区创新方面,要求各级政府通力合作,创建更多的社区创新产业群,在客观评估本地的优势、劣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激励和释放本地的创新潜力。到2010年,发展至少10个国际公认的技术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大大提高加拿大社区的创新成效;到2005年,在加拿大各个社区普及高速宽带网。

《追求卓越:投资于民众、知识和机遇》特别提到,为了提高加拿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联邦政府将于2010年把科研经费预算在当时的基础上提高一倍,加强加拿大大学和政府实验室研发能力,加强把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能力。

在《知识至关重要:加拿大人的技能与学习》中,加拿大人力资源部部长Jane Stewart指出,国民至关重要,知识更加重要,当今就业市场上,知识会带来个人的成功,成功则提高对前途的信心。在21世纪,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是未来成功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力大军,是全国各级政府,各个机构,各个阶层的头等大事,必须通力合作。这份文件就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移民的现状与任务进行分析(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1)在初等教育部分提出,所有的青少年必须获得扎实的基础训练,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目标是。加拿大青少年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应居世界前三名;具有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工作能力,所有中学毕业生具有参与知识经济工作的能力,具有英法两种语言工作能力的中学毕业生的比例翻番。(2)在高等教育部分提出,所有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一定形式的高等教育;10年内,25-64年龄段中50%的人持有高等教育证书;10年内,接受证书项目培训的学徒人数翻一番;到2010年,在加拿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同时为贫困学生降低学费,增加招生规模,发展远程教育(e-Learning)。(3)在职业教育部分提出,五年内,全社会的成人学生增加100万,各个企业的员工培训费用增加1/3,十年内成人文盲人数减少1/4。(4)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外国移民对加拿大的经济腾飞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份文件提出,到2010年,65%的移民接受过中学后教育,移民的收入与具有同等学历和技能的本地人的差额减少50%。

“加拿大创新战略”发表后,加拿大联邦政府组织了各地区各领域的一万多有识之士对这两份文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各个企业、团体、单位都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并在讨论的基础上,于2002年11月18-19日举办了“创新与学习全国峰会”(National Summit on Innovation and Learning),邀请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共500多人,对如何实现“加拿大创新战略”进行了讨论。克雷蒂安总理、工业部罗克部长、和人力资源部斯图尔特部长自始至终参加讨论,听取各方意见。这个全国峰会凝聚了各方共识。在会议总结中提出:加拿大政府的着眼点是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最富独创性、最富技能的国家,成为全世界人才和投资的吸铁石[3]。这次会议确定了加拿大促进创新的最紧迫任务,并对如何完成这些任务提出了18项建议。克雷蒂安总理提出了五点行动计划,目标是把加拿大建设成:(1)一个学习与提高配套成龙的学习型社会;(2)一个孕育独创思想的知识型社会;(3)改进独创思想通往市场的渠道,创建连接生产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群体;(4)制定相应的激励创新的法规和政策;(5)改善社区生活质量,使加拿大成为全球人才和投资的吸铁石,实现人才多元化。

二、创新战略的执行

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竞争力,未来的经济繁荣取决于当前对知识、对人才的投资,跻身未来世界经济五强,必须抓各类教育,抓科学研究。这是加拿大全国上下形成的广泛共识。从2002年提出创新战略以来,官方主导、民间配合,加拿大全国吹响了创新战略的进行曲。

从2002年克雷蒂安政府确立创新战略以来,尽管政府更迭,从继任的保罗.马丁总理到现在的斯蒂芬.哈珀总理,加拿大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战略,着眼于增强研究实力,加速成果转化,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推出了一系列项目,比如:加拿大技术伙伴TPC项目(Technical Partnership Canada)、技术转化计划TTP(Transformative Technologies Program)、加拿大千年奖学金(Canada Millennium Scholarship Foundation)、加拿大助学金(Canada Study Grants)、加拿大教育储蓄金(Canada Education Savings Grants)、子女就学存款计划(Registered Education Savings Plans)、医疗和社会服务转账计划(Canada Health and Social Transfer)、学生贷款计划(Canada Student Loans Program)等等,此外,还设立了专门资助政策研究的特鲁多基金会[4](Pierre Elliott Trudeau Foundation),鼓励学者与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各方面专业人员沟通,从人文社会、公民责任、国家与世界、人与自然等方面研究创新战略的软环境,每年向25位专家、博士颁奖。加拿大研究理事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是联邦政府负责并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为支持创新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它推出了工业助研计划IRAP,建立了加拿大技术网络CTN1,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在全国设立了由260个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学科的工业技术顾问组(ITA),着眼于全国和全球,提供现场的技术和管理的咨询、诊断。为促进企业创新,加拿大工商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表彰先进。加拿大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CME(Canadian Manufacturers & Exporters)设立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次。

各项计划中,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基金会CFI、加拿大首席科学家(The Canada Research Chairs Program)项目和谢德国际(Shad International)项目等。

创新基金会CFI[5](Canada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是加拿大政府在1997年成立的,专门资助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基础设施,以增强科研实力。首先由各个大学提出各自的战略研究计划。所需的总经费按照分摊的原则进行,CFI一般承担总经费的40%,所在省政府提供40%,其余20%由大学自酬。从成立至2005年,CFI已经资助了36.5亿加元。到2005年11月,CFI为4400多个研究项目的基础设施提供了26亿加元的资助。CFI提供经费资助的立项和额度须经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估,指标是:研究水平,添置或更新设施的必要性,对增强创新能力的贡献和对国家研究潜力的贡献。最后有CFI理事会批准。

加拿大首席科学家项目CRCP(The Canada Research Chairs Program)[6] 是加拿大创新战略的核心,旨在保持加拿大的科技研究开发能力为世界的前五位。早在2000年起,就开始了这项计划,拟在2008年前在全国设立2000个首席科学家职位,每年投资3亿加元以吸引和延聘世界一流的智力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出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这项计划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到目前为止[7],已经设立了1641个首席科学家(表1),其中524人来自境外,侨居美国者和外籍人士有332人(表2,表3)。

加拿大CRCP项目由秘书处进行日常管理,它向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向筹划指导委员会(由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会SSHRC,自然科学及工程基金会NSERC和医学研究院CIHR,创新基金会的主席和工业部副部长组成)负责,所有候选人由各个大学推荐申报,由全国的评议院(College of reviewers)指定3人进行独立评选和推荐。由跨学科评审委员会(Interdisciplinary Adjudication Committee)进行终审、处理投诉。首席科学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必须为教授,或两年内会晋升为教授的副教授,或者是在非学术界具有同等学术资格的学者。第一层次应被同行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聘期七年,可以续聘。所在大学可在七年内连续得到每年20万加元的资助。第二层次应是新崭露头角的年青学者,具有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头衔,或具有同等学术资格者,大学需认可聘任获得最高学位之后超过十年的教授为第二层次是正当的。第二层次应被同行认为是杰出的后起之秀,具有在本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潜力。第二层次学者聘期五年,可以续聘。所在大学可在五年内连续得到每年10万加元的资助。

CRCP项目采取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全部公布在互联网上供查询。除了有力地推动了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之外,还在加拿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既留住了一些加拿大科技精英,又吸引了一批海外科学家来加工作,更使一些旅居海外的加籍人才回流到加拿大。目前,到位的1641位首席科学家的名单、简历已经在网上公布。CRCP项目着眼于增强整体研究实力,首席科学家职位分布遍及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文和社会科学及医学学科。

如果说创新基金会和首席科学家项目是着眼于提高国家当前的整体创新能力,那么谢德国际(Shad International)项目就是着眼于未来创新的努力。谢德国际正式名叫加拿大创造性技术中心[8](Canadian Centre for Creative Technology)。它是一个包括加拿大工业部,12所大学,IBM公司、皇家银行等150多个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共同支持的民间非赢利机构,目的是培养未来在科学、技术和创业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袖。每年夏天,它在滑特卢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12所大学举办谢德谷项目(Shad Valley program),为期4-5周,按照合作教育的模式,为优秀的高中学生提供教育和工作体验。自1981年至今,已经有9000多人参加这个项目,他们来自加拿大全国以及美国、英国、新加坡、巴巴多斯和香港。参加者是在全面评价其智力、创造性、能动性、人际交往能力和魄力的基础上选拔出来的。其中17人获得罗德奖学金[9](Rhodes Scholarship)。这个项目把创业精神与数学、科学、工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他们或在大学听讲座,或在公司参加团队的技术开发,或在牧场观察动物生息,或在海边体验自然变化。内容涉及如纳米技术、基因组学、宇宙探险等科学前沿,也涉及企业家创业体验、法医DNA鉴定、软件设计制作,还有游泳、爬山、音乐舞蹈欣赏。总之,活动丰富多彩,为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奉献了一系列知识大餐。每一期都是精心安排的寓教于乐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参加谢德谷项目的学生是未来科学家、企业家和国家领袖的苗子,已经成为加拿大各大学抢手的好生源。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校长Martha Piper说[10]:“我们大学不能等这些谢德谷的学生来报名,一定要主动地从这些好生源中招收优秀学生。每个谢德谷学生都具有影响和改造未来社会的潜力,他们是未来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和大老板,他们是发现新药治病的科学家、研究员,他们是能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发明家”。

加拿大大学学院联合会AUCC(加拿大政府未设联邦教育部)按照联邦政府的两个文件,提出了代表93个成员大学的行动计划,作出了15项承诺[11]。更新和扩大教职工队伍,解决积压待修的设施,使设施状态指数由11.3%降为5%以下,增加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质量;扩大招生,在2011年全职本科学生规模提高20%-30%,达到620000-660000人;五年内,成人学生扩招100万人;按照雇主和市场需要,修订教学计划;扩大研究生规模,提高学位授予率,2006-2011年,博士和硕士人数平均增加5%,2011年达到38000人的目标;加强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国界的科技合作,使科研工作总量至少翻番,以使全国R&D绩效在2010年位居全球前五位;加强产学合作,改进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使商品化的绩效翻三番。大学应该提高自身实力,发展研究特色,争取增加在国家研究经费中的份额;增加学生奖学金,减轻学生负担;争取更多校外捐助;通过知识和创新,推动本社区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中枢作用;派遣出国学习的学生人数翻番;发展外国留学生规模,促进国际交流,既提高加拿大的国际形象,又吸引国外的智力资源。与此同时,AUCC也对省政府和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加拿大是地广人稀的国家,发展知识经济急需人才,所以,加拿大十分重视移民政策、留学生政策和国际合作。为了促进大学的科技创新,AUCC在2005年又提出加强与主要国家的知识伙伴关系[12]。仅与中国、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国就有3100个正式合作协议项目,与中国有244校际合作项目(其中80项是合作研究),与印度有100项。为此,AUCC提出三项要求:一是通过提供奖学金等方式,确保对加拿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的长期管道,以获取优秀的学生生源,并实现学生双向流动;二是建立大学的技术转化部门与国内外的国际贸易机构的联系渠道,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三是借鉴2003年由外交部、外贸部、工业部联合与印度建立产学研科技合作的经验,在其他国家也推广这种模式,建议从中国开始深化知识伙伴的合作关系。

加拿大社区学院联合会ACCC代表175个成员学校也提出了政策建议[13],在发展职业教育、贫困生学费资助、短缺技工培养、在职技工轮训、办学经费不足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加拿大各个大学围绕国家创新战略和相应的计划、项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研究计划,规划了近期的目标,整合内部的学科群,强化了研究成果转化功能。多伦多大学成立了本校的创新基金会UTIF[14],并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1)政府应该为大学和医院的技术转移机构提供直接运行费。(2)建立全国性的技术转移、孵化和创业网络,以促进本地的和跨地区的知识产权市场合作,促进技术孵化和创业信息共享。(3)开展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培训。(4)仿效安大略省小企业投资基金,建立全国性的民营小企业起步基金资助体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战略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功能,并规划了11个跨学科的研究群体:生物技术基因组学;人类健康基因组学;神经科学与认知系统;人群健康服务和人类发展;微电子与信息技术;量子结构与信息;纳米科学;起源与数学结构;全球社会与文化代表性;可持续性与环境。滑特卢大学结合自身的实际,2002年制定了其创新战略的四个领域[15]:知识转化的管理;深化合作教育;加强学术领域的创业精神;完善创新管理和战略基础设施。预计在2010年,通过与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滑特卢大学的科技园达到50亿加元的经济效益,成为10个技术和产业集群之一。从2002年到2010年,该校研究生规模年增7%,外国留学生增加5倍。围绕创新战略举办了知识产权管理高级进修班;技术创新管理专业证书班;技术管理本科辅修专业和技术创新管理专业人员会议。滑特卢大学由社区学院演变而来,经过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加拿大最富创新性的大学,它的特色是合作教育和技术转化。学者认为[16]:滑特卢大学的优势是创新的价值观,这已经成为全校的共识。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又不断强化了创新的价值。

三、启发与思考

其一,创新能力建设应该是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各个团体,全社会、全国人民的大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这是政府的认识。国家的决策、政府的意志要变成千千万万人的创新的行动,首先要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识(比如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怎样培养创新能力等),使创新成为共识,成为风尚,成为氛围,成为众人的追求。其次要确保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决不能互相掣肘。千百万人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在习惯于千篇一律,“从众心理”,“随大流”的中国人中,没有富于创新精神的人,自然难于创新,没有富于创新精神的人的团结合作,就可能扼杀创新。加拿大滑特卢大学的合作教育,中学生的谢德谷项目年年成功的举办,都离不开各个部门、企业、社区的支持与合作,这与我们大学生实习环节安排困难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加拿大官方主导、民间配合,实施创新战略的实践证明,全体国民的共识和意志是实现创新的基本条件。创新,着眼于未来,创新,着手于眼前,创新,有赖于全民的努力。

其二,创新是一个过程,是认识的过程,是培养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是栽树的过程。社会意识和思维方式在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往往是由多数成年人的意识形成的。成年人往往具有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在中国,企业文化、企业运作管理规律是长期形成的。一些中小企业仅按照买来的图纸组织生产,一些中外合资企业更是按照国外图纸要求加工。在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总是沿袭历史相对稳定的,照抄照搬总是最省事最安全的,这就造就了一批因循守旧的队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要破除一些墨守成规的“八股”教条需要勇气,需要睿智,需要在破旧中立新,更需要时间检验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思想交流,需要新老交替,需要学科交叉,需要吃苦奉献,需要合力栽树,让后人乘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除了抓眼下可能的局部创新外,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培养既具有创新意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内,包括政府、企业、团体等全社会的任务。创新能力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

与此同时,我们现在的社会舆论应该宽容,对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与众不同的人或事应该予以尊重和爱护。与我们共性多、个性少的教育相比,加拿大各类学校中的个性教育为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终身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或者说创新教育早在幼儿教育就开始了。

其三,创新的核心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他们需要适宜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精英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各国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就或明或暗地开展了人才争夺战。加拿大的经济实力使它可以大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分析这些人才前后的工作环境,可以发现,优秀人才的成材需要环境和氛围,出成果需要环境和条件。因此,盲目的争夺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有些人在一个单位怀才不遇,平庸无奇,而在另一个单位则硕果累累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落实创新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改善创新平台与引进高水平人才同样重要。

其四,创新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是一个社会的风气。当前,提倡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人的培养,人的意识的形成,人的独创思维的产生,成果的物质化和商品化,都孕育在漫长的认识世界过程、知识积累过程和个人能力培养过程之中,都处于民族文化和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之中。因此,提倡创新,应该从根本上树立一种创新的文化,一种创新的氛围。我国有些地区经商者众,有些地区移居海外者多,都与本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有关。我国有些大学专利申报多,有些大学工程项目多,都与大学的校风密切相关。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行业,一个机构,一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风气,它们是无形的动力,无形的能量。这些文化和风气的建设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了与经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需要创新以外,医学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需要创新。机制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创新风气的形成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加拿大CRCP项目的筹划指导委员会由三个大学科类基金会的主席组成,且有22%的首席科学家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这就说明了加拿大的视野。事实上,科学的发展已经提出了一些交叉的问题,十年前多利羊在英国爱丁堡出生,生物克隆技术就向伦理学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就向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迎接挑战,就是创新的机遇,就是学科发展的契机,因此,不仅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需要创新,医学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需要创新。创新,是所有学科的课题,对于跨学科的研究,更是如此。

其五,创新,需要有国际化的眼光,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跨国公司组织设计、生产、销售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体的品质、维护、成本、价格优化。同样,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生源、教师、教材、课程都面临国际化的趋势。显然,闭门造车,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就不可能创造出“新”来。加拿大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先天决定加拿大社会比多民族聚居的中国的国际化程度高,国际视野更广,也正因为如此,加拿大能够在全球吸引优秀人才。相比之下,虽然中国早已对外开放,但具有实质意义的对外合作和交流还不多,世界前沿的专家参与中国的重大项目研究、决策、评审、鉴定的还不多,其国内有些专家对本专业、本行业的世界领先水平还知之甚少,中国目前引进的人才多数是华人学者,多数单位至今还没有招天下贤士为我所用的胸襟和气魄。因此,实现真正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创新和繁荣,还为时尚早。没有国际化的视野,就不可能创新。

其六,滑特卢大学的创新氛围是值得赞赏的。滑特卢大学被Maclean' s杂志誉为加拿大最具创新性的大学,在泰晤士报2004年世界大学200强中排名143位。它的主要特色是:全国最大的合作教育项目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学校争取了可观的研究经费,为雇主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知识产权归开发人员本人所有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研究成果转化,促进了高新科技的产业应运而生,使滑特卢地区成为加拿大朝气蓬勃的科技产业园;校园文化鼓励创业,支持教授、学生在校园创办自己的公司,把研究、学习、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算法语言WATCOM Fortran 77,符号计算软件MAPLE,无线个人信息助理Blackberry等都是在滑特卢大学的校园里孵化长大的。创新,已经在这里开花。

可以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目标,创新能力建设是中国长期的任务。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需要着力建设创新的环境,催化适宜创新的氛围,需要建设国际化的环境,需要联合方方面面,通力合作,需要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分步执行。真正的创新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标签:;  ;  ;  ;  ;  ;  ;  ;  

加拿大创新战略研究_加拿大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