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校对于家校合作工作极为重视。我在家校合作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对家校合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当前对家校合作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我国教育学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与家庭是平等的,互助的,都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美国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将家校合作的内涵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总体而言,家校合作主要有三个内涵:第一,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第二,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第三,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单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家庭教育更科学,学校教育更灵活。
二、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或者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进行家校合作。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家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或者道德管教。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仅失去了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机会,而且还使得家长过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忽视人格教育。
2.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当前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固定,以介绍学生成绩为主。
3.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台。
三、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
1.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敌人,而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应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认真聆听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的态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与命令。其次,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因为家长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些高学历家长甚至超过普通教师的文化水平。
2.优化家校合作形式。第一,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召开分层家长会。这样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交流学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计划。第二,可以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活动。如,清明来踏青,六一同欢乐。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活动,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搜集节日相关资料,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第三,学校要积极鼓励并配合教师进行家访工作。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教师的家访工作。第四,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只有当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委会对孩子教育有用时,才会真正信赖并积极参加家委会活动。第五,延伸家长培训。学校将家庭培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这样的培训不仅具有针对性,也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3.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第一,沟通要真诚。指教师和家长坦诚相待,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教师要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在沟通时可以向家长询问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兴趣、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二,沟通要相互尊重。指教师和家长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宽容对方的缺点不足,意识到双方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第三,沟通要相互理解。指教师和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对方所处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在下班后也是一位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名教师,这样教师家长就有了共识点。
4.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指将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交流,共同反思。对于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学生的叛逆,与其一味地纠正学生缺点,不如让学生自己反思,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商量解决办法。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有机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教育就像幼苗茁壮成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和土壤一样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学校的未来发展之路上,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家校共建,不断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面利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论文作者:杨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家长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论文; 家委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