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银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主要是依靠各个地方设计院的施工蓝图来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再通过其计算出来的工程数据进行价格的组合,这个过程还需要根据工程计算规则来进行重复繁琐的加减、检验;这个计算结果还要受到很多因素的潜移默化,在精确度上得不到保障。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建筑和造价行业的发展和高速进步,我国各个建筑设计院基于BIM技术绘制的立体施工图也可直接精确地计算出工程量,这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工程造价的效率和精确度,也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BIM;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技术得到了逐步的认可与应用。但是,从现阶段的研究现状来看,更多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其在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等领域;少有的部分成本管理研究也更多的是基于可行性的初级分析,对于具体的应用模式涉及较少。这一背景决定了企业在实际的应用中缺乏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客观上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的优势
1.1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的效率与精确度
工程量计算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机制的第一要素,是进行工程造价估算、建筑招投标、商务合作、签约合同、施工款支付等一切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而BIM这一类专业算量软件结合了计算规则和国家规范,再通过精确的实体扣减和3D运算,它的工程量计算精确度远远大于手工工程量计算,而且还可以自动生成电子数据文档进行共享、交换、永久存档和远程传递;同时不同的建筑造价专业无需再重复建立模型,避免数据的反复录进,有益于加强各专业的融合、协同,提高了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把工程造价管理资源投入到工程招标、合同管理、商务谈判等更加有价值的工程造价领域中。
1.2改变了传统索赔管理、设计变更、多算对比的落后状况
BIM模型中的各种构件都被附加上了参数化思维,通过组合各构件的任意信息,为工程项目的多算对比参考出对应的技术支持。在BIM技术下,传统造价只重视结算价、合同价的状况得到了彻底地改变。BIM技术可以直接将设计变更的内容与模型挂钩。变更时只需将模型轻微调整,BIM算量软件就可以把变化后的工程量数据精确、快速地进行汇总,成本的变化也可以直接输入输出,操作方可以随时随刻了解设计方案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3提高了资源管理计划的上限
BIM三维立体模型与成本和时间组合建立的5D建筑模型,通过动态即时操控,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人员、资金、机械和材料等。5D建筑模型能够随时获得各个时间段任意项目的工作量资源信息,然后把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验算,可以更加精确的制定资金流转计划和派工安排,用以达到精细化过程造价管理的目的。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编制主要依据设计方案的深度以及资料完善程度进行编制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占全部工程的7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①设计阶段的造价概预算。传统CAD制图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在面对信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凭借调整系数进行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结果造成影响。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技术人员在BIM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修改,提高设计环节投资概预算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BIM技术下的概预算编制可以更加直观的方便设计单位与投资方观看设计方案的模型,依托BIM自检的功能,降低设计方案的误差,从而有效减少由于设计图纸的失误而造成了资金浪费情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自动化程度。
2.2算阶段的BIM应用
在工程预算阶段BIM系统对于预算报告的编制具有指导性意义。从实际的应用角度来看,其至少具有如下三方面功能与应用需求。第一,便于计算各部分工程量。BIM是基于工程设计进行的可视化实现,其中包括了工程量的基本信息,甚至可以细化到不同材料的具体应用方式与用量。这一数据可以直接作为造价报告中工程量的替代部分,且更为准确,并达到可追踪的根本目的。第二,便于形成单价管理系统。BIM系统允许对材料的成本进行标注,甚至可以基于不同时间对其进行动态标注,且内置价格预测模块,虽然从实际的准确性来看,准确性有限,但是对于简单的价格波动是可以作为后续参考的。第三,便于审计查询。审计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工程量的计算与单价评估两个方面。在BIM的应用前提下,上述两个信息可以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框架进行可视化展示。从而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撑,使得审计工作更具有实效。
2.3招投标阶段
对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往往需要造价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BIM技术在此阶段的应用,就实现了对招投标程序的改革。建筑单位和造价咨询的单位能够从设计单位所提供的BIM模型中快速获取工程量的信息,进而和项目的具体特征进行结合,编制出准确全面的工程量清单,这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漏项或者错算的问题,有效减少由于施工工程量的问题而出现纠纷。招投标的阶段中,建筑单位可把拟建项目的BIM模型当作招标文件向投标单位进行发送,便于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模型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量的信息获取,并和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进而更好地制定投标的策略。
2.4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工程成本控制在计划投资的额定范围。借助BIM模型能够实现施工数据的有效整合,还可以实施碰撞的检测,及时发现工程可能具有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作用,避免因为方案的反复调整造成成本的增加。借助BIM系统还可以对工程施工的材料量进行计算和掌握,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限额领料的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对于进度、变更以及预算等工作一般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负责,由于涉及部门多,其信息数据可能存在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借助BIM技术就能够有效地对进度的计量和支付问题进行解决。若在施工阶段出现工程变更,就能够利用BIM技术进行实时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变更的合理性,同时,碰撞试验还能够有效避免工程出现变更的问题。
2.5工程后期竣工阶段
该阶段的竣工阶段造价文件编制是一项巨大的工作内容。传统形式下的造价管理需要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造价人员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逐一的数据核对工作,其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人工核对的方式不仅效率较低,同时还容易出现数据的误差,影响结算造价文件的准确性。BIM建筑模型在应用中经过前期工程实践的不断完善,其包含的数据信息非常全面和准确,与工程竣工数据信息具有一致性,通过BIM数据模型进行的竣工结算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结算的准确程度,为后期的竣工决算编制奠定基础。
结束语
目前,如何提升BIM技术在我国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中必须重视与考虑的一个课题。因此,为了使该技术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需要建立统一的使用规则,要注意应用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规范该技术的使用标准,完善其中相关软件的配合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平台,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保证建筑行业在未来能够进行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2):251.
[2]王芷淳.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1):233.
[3]纪博雅,戚振强.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84~190.
论文作者:张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阶段论文; 工程量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