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证”中的“牡丹亭”理论_牡丹亭论文

“遂昌证”中的“牡丹亭”理论_牡丹亭论文

《牡丹亭》作于遂昌证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遂昌论文,牡丹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究竟作于何时何地,迄今尚无定论。本届编纂《遂昌县志》,在“人物”卷中理所当然地要为汤显祖立传,既要记载他在遂昌当知县时的主要政绩,又要表述他在遂昌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促成笔者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就教于专家学者。

关于《牡丹亭》的创作时地,目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徐朔方先生根据汤公《牡丹亭题词》所署纪年,为万历二十六年秋,归临川后所作,一是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册)认为“大约在投劾回家的前一年,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汤显祖写成杰出的古典名剧《牡丹亭》传奇;次年秋,作《牡丹亭记·题词》,付刻,并演出了这个剧本。”经仔细探究,我认为后一种观点更合情理。其理由是:

一、《牡丹亭题词》作者自署纪年,并不等于写作年代。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以汤显祖的《紫钗记题词》自署纪年为例可以说明之。徐先生于1964年写的《紫钗记·前言》中说:“《紫箫记》即所谓红泉旧本,是《紫钗记》的初稿。”“《紫箫记》大约作于1578年前后,”“大约在写作《紫箫记》十来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把未完成的少作改为《紫钗记》。”于1982年版的《牡丹亭》附录——《汤显祖年表》里则是:“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紫钗记传奇作于本年前后。”而《紫钗记题词》作者自署乙未春,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是时汤显祖在遂昌知县任上。从“曲成”到“题词”这之间有8 年之距。由此可见,“题词”的纪年,不一定就是作品的创作年代。《牡丹亭题词》作者自署“万历二十六年秋”也当合理地理解为定稿、付刻的年代。

二、《牡丹亭》不可能是汤显祖罢官初归一气呵成之作。

1.徐朔方先生发表于《戏文》1983年第二期的《再谈“牡丹亭”的创作年代》一文中为了说明《牡丹亭》是汤显祖“神来之笔”、“一挥而就”之可能,举例如“传说张凤翼在新婚闹房时不出一个月写了一本《红拂记》。《牡丹亭》和它相比,那就从容得多了。”(《汤显祖评传》第121 页)焦循在《剧说》卷四记载的关于张凤翼在新房写《红拂记》一事,毕竟是一个传说,不足为凭。这如同清朝禾川贺贻孙在《激书》卷二《涤习》条中所说的“近世黄君辅……乃游汤义仍(显祖)先生之门。先生方为《牡丹》填词。……乃授以《牡丹记》。……趣归就试,遂捷秋场,称吉州名士”一样,不宜作为研究此问题的例证。

2.根据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初归至七夕前几个月的经历、活动和心境,他不可能在那极短促的时间里写成“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张琦《衡曲麈谈》)的《牡丹亭》。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谷雨(农历三月中,公历4月19、20或21 日)之后,上计返遂夜宿龙游县溪口镇有《题溪口店寄劳生希召龙游》云:

“谷雨春将去,茶烟满眼来。

如花立溪口,半是采茶回。”

说明汤公在谷雨之后才抵达遂昌。返遂后在妙智堂小住,此时两岁的吕儿痘殇,作《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有“缕发误随肠断尽”句。他在官场上再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回到遂昌两岁的吕儿又痘殇,凄苦极了。离遂之前告别友好,处理杂务等等许多事,都需要时间应酬。约谷雨之后10天左右才能启程,时已农历三月底四月初。从遂昌归临川,当时必先乘轿出侵云岭北界至龙游县溪口住宿(见《罢令归过太末》诗),次日改乘小船顺灵山港而下,经龙游县城,出衢江,复溯江而抵衢州,再逆流而上抵江山,换轿途经江西玉山——横峰——贵溪——余江——东乡——临川文昌里,可谓千里迢迢。途中船轿交替,逆旅既慢且劳顿,加上妇孺拖累,天气影响,歇息休整,路途上就需化20余日。他的《初归》诗云:“彭泽孤舟一赋归,高云无尽恰低飞。烧丹纵辱金还是,抵鹊徒夸玉已非。便觉风尘随老大,那堪烟景人清微,春深小院莺啼午,残梦香销半掩扉。”到达临川时近小满(农历四月半,公历5月20、 21或22日)了。距七夕,《牡丹亭》开始传唱,仅有两个半月左右。更何况“新归门迳草凄凄”(《移筑沙井》诗),穷愁更茫茫,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重整家园,走亲访友,应酬宾客,又要在沙井巷附近建筑新居,七月二十日移宅沙井,西儿患病八月殇。汤的《草堂》诗云:“负却临江旧草堂,断桥马路何来忙……身将百里郎官隐,心为西河爱子殇。”汤显祖连殇二子,够悲伤的了!他此时的心境是不利写作的,而且可以用来写作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牡丹亭》是长达五十五出的杰作,就假设他平均每天写一出戏,也要写五十五天!汤显祖为明万历年间剧坛上创新倾向的代表,他写的是传奇,传奇是南戏四大声腔均可演出的文学剧本。他不能不和所有明清传奇作家一样,依腔酌句,按谱填词,不能不以相当的、甚至大量的精力在全剧填写400余支曲词。 该剧工程如此之大,即使汤显祖有“神来之笔”,在刚刚弃官初归、连殇二子,又在经营扩建房舍、乔迁杂务、心境十分不佳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致力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牡丹亭》创作的。

3.从汤显祖在《牡丹亭》上所下的功夫来看,也不可能是初归写成的。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中说:“汤若士,明之人才也。读文尺牍,尽有可观,而其脍炙人口者,不在尺牍读文,而在还魂一剧。并以“工师之建宅亦然”作譬,“故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

《牡丹亭》系汤显祖以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为蓝本,结合《真真故事》、元杂剧《碧桃花》和谈生的事迹等爱情故事,将自己所有创作新事物、新观点的才华全数倾出,赋予《牡丹亭》以全新的思想内容。他对剧中每一个情节的构思、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关目转折、情感营造、熔铸新词,无不竭尽匠心巧意。才能达到灵奇高妙,无境不新,文采清逸,透过故事充分抒发自己的心思,成为宝光陆离独具风格的成功的艺术创造。正如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所说的:“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者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固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

汤显祖写《牡丹亭》,那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大放异彩。剧中许多为世人朗朗成诵的名曲、名句,是非经过精心斟酌,用心熔铸,不可得的。这如李渔说的:“《惊梦》首句之‘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情丝。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可谓惨淡经营矣。”又如《皂罗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等曲词都是一向为人称道。加之每出戏的下场诗都是选用唐诗七言成句,而又和剧情融合无间,实非匆猝而可为。在《牡丹亭》曲词中艰涩之处也是有的。这正如徐先生在《再谈“牡丹亭”创作年代》一文中所说的:“白璧微瑕不失为杰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成功的杰作也如此。更不能因为《牡丹亭》有这点“微瑕”而断定是汤显祖初归临川匆促写成的。

三、《牡丹亭》第一出《标目》“忙处抛人闲处住”,可说明《牡丹亭》写于遂昌。

汤显祖在仕途上多有坎坷,于万历二十一年从广东徐闻量移浙江遂昌知县。此次“量移”,谈不上朝廷对他量才重用。

汤显祖到遂昌上任之后,希图以遂昌作为他理想政治的实验地。他比较深入地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布政施令“因百姓所欲去留”,深得民心。因此“治绩日益懋,政教日益彰”,“一时循吏声为两浙冠”。尽管如此,还是受到许多挑剔、排斥。他在《复项谏议征赋书》中说:“仆以疏才闲局”。又在《和宋周太常平昌草堂四·月岩夜读》有云:“君子山房月倍清……如今更有闲官烛。”在《超然楼集后序》写道:“盖平昌令局于面墙而无语者,五年于兹矣。”在《寄吴汝则郡丞》中说:“斗大县,面壁数年,求二三府不可得。”在《与李道甫》信中叹道:“……如平昌老令尹,叶落更无还枝。”在《送谢君实理高州》诗中感叹:“世路烟波只如此……一官如寄谁可谈。”他在遂昌当县官是“闲局”、“闲官”、“老令尹”、“闭门令尹”、“一官如寄”。这是牢骚,也是实话。从朝廷来说,对他采取的正是“投闲置散”之策。所以说:“忙处抛人”,被抛者汤显祖“闲处住”(在“闲局”做“闲官”)。这是非常符合汤显祖在遂昌当县官时的实际情况的。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从汤显祖其他诗文中得到佐证。他在《答吴四明》信中说:“雷阳归,得憩此县,……赋成而讼稀。……至今五日一视事,此外唯与诸生讲德问字而已。”又在《与周叔夜》信中说:“……人生忙处须闲。弟作县何如,直是闲意多耳。”此信中的“忙处”则是“官场”之意。说明了他在遂昌做县官实在是“闲”的。所以他又在《标目》[蝶恋花]接着写道:“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他已无心仕途,此时的志趣是在“诉情”——《牡丹亭》,情也!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春肠遥断牡丹亭”。

至于“玉茗堂前朝复暮”句中的“玉茗堂”,汤显祖喜玉茗花韵格最高,而命名居室为“玉茗”,以喻自己的操守。这,正如他在《紫钗记》第一出《本传》中所说的:“只缀红泉旧本,标题玉茗新词”句中说的“玉茗”一样(他将《紫箫记》改为《紫钗记》),并不实指临川故居。《紫钗记》最后定稿于遂昌县衙君子堂。

四、从汤显祖所写的有关诗文尺牍和《牡丹亭》中可以寻到他在遂昌撰写《牡丹亭》的迹象。

1.“江花入梦有年余……定道穷愁能著书”。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三年秋写的《长卿初拟恣游浙东胜处,忽念太夫人返棹,怅焉有作》云:“江花入梦有年余……定道穷愁能著书。”汤公是个写“梦”大师,正像他在《复甘义麓》信中所说的:“性无善恶,情有之。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有极善极恶。”何谓:“情?”他在《董解元四厢记题词》中解释说:“志也者,情也。”在《赴帅生梦人有序》云:“梦生于情,情生于适。”他说的“情”是颇有倾向性的。这“情”包括了志向、道德、思想、感情色彩,不只局限于爱情。有这样的“情”,才有“成梦”、“成戏”。“世总为情”,情是一个世界,艺术家的世界。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所说的“情”,是指人们的真正感情,“理”是指以朱程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牡丹亭》分明是以“情”抗“理”的。这句诗,暗示他进入第二个“梦”——《牡丹亭》的构思或写作已“有余年”了。他所说的“穷愁”不是别人,而正是他自己。他在《超然楼集后序》中写道:“若平昌令者……仕而偏穷。”在《答平昌孝廉》信上说:“诸君贫而病,令尹病而贫。山水廖廖,爱莫能助。方自恨弦歌浅韵,诸君那得澹台也。”与他在这之前写的《怀帅维审》一诗中写的:“万壑千山兴有余,仙人署里赋楼居。只教卧病常中酒,莫道穷愁欲著书。”两诗互相印证,都说明了他在遂昌“著书”——写“梦”。此时《紫钗记》改本已定稿,当指《牡丹亭》。

2.他在《答习之》信中非常直白地说:“平昌令得意处别自有在。第借俸著书,亦自不恶耳。”

汤显祖经过一疏被贬海南徐闻,然后量移遂昌的经历,对社会风云、人事纷争等有了较深的感受。他到遂昌知县上任之后,作书《答吴四明》云:“前为郎所言事,天下似皆以其言为可,然时有出位之讥。雷阳归,得憩此县,在浙中最称僻瘠。仆又不善为政,因百姓所欲去留,时为陈说夭性太义,百姓又皆以为可。赋成讼稀。……至今五日一视事,此外唯与诸生讲德问字而已。”又《寄马心易比部》:“弟素不习吏,喜遂昌无事。”在《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诗中云:“平昌四见碧桐花,一睡三餐两放衙。”《玉云生过遂昌画扇为别》诗云:“碧玉溪桥嗽金石,弦歌市里合官商。”总而言之,他在遂昌期间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时间从事著作。这是很重要的客观条件。他所说的:“得意处别自有在”,正是他在《太平山房集选序》中说的:“后乃畔去,为激发推荡歌舞诵数自娱。”在《与李孺德》信中说的“舞班之暇,加以弦诵,自是人间至乐。”在《答余内斋》信中说:“平昌令拥万家长,含峰漱石,大类五松。风遥近胜,琴歌余暇,戏叟游童,时来说语。当其得意。”在《答张梦泽》时讲:“时为小文,用以自嬉。……如弟薄命,韵语自调积精焦志。”又在《答祝无功》时说:“……小文破理,亦不足明公道矣。”

旧时,儒家称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技艺为“小道”。孙过庭《书谱》:“杨雄谓诗歌小道,壮夫不为。”《牡丹亭》分明是以“情”破“理”的“小文”、“小道”也。这些书信既说明了他在遂昌任上从事戏曲创作活动,而他“借俸著”的“书”正是以“情”格“理”的《牡丹亭》。

3.“梦因为鸟得从容”。

汤显祖在《戏答平昌建亭之问》一诗中写道:“看山忽忆排衙鼓,望月时闻出寺钟。政与栖鸾同恍惚,梦因为鸟得从容。”他在这首诗里回忆了他在遂昌作县官时的政事与文学活动。戏剧创作是他政治活动的补充和继续。“鸾”即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此处的“鸟”比喻杜丽娘辈。杜丽娘生于名门望族,生活在寂寞的闺阁之中。她的父母用封建礼教来束缚她;她的老师陈最良则教她“收其放心”、“思无邪”。如此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樊笼。而杜丽娘成了这“笼”中之“鸟”。正如春香所说的:“《昔氏贤文》之类的教条把人拘束死了。如果完全听从他们的教训,除了教笼中小鸟学说话,别的还有什么事可做呢!”春香:“故此了。小姐说,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寻梦》一出中春香说:“娇鸟嫌笼会骂人!”汤显祖的《牡丹亭》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鼓励追求个性解放。正合“梦因为鸟得从容”之意。

4.“解事长亏女秀才”。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所作的《漫书所闻答唐观察四首》有云:“县小河阳花遍开,金盆露冷醉人来。也知不厌山公启,解事长亏女秀才。”所闻,指得知迁调温州的消息,未果。借“山公启事”的典故,喻自己的仕途坎坷,“世路良难,吏途殊迫”。“解事长亏女秀才”句,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中说:“其女年一十六岁,小字丽娘,……这小姐聪明伶俐,无书不览,无史不通,琴棋书画,嘲风弄月,女工针指,靡不精晓。府中人指称为女秀才。”“解事长亏女秀才”的“女秀才”当指杜丽娘。这也说明万历二十五年汤显祖在遂昌任上撰写以“女秀才”杜丽娘为主角的《牡丹亭》。

5.“玉兰花尽牡丹荣”。

词人学者王国维曾引江熙的《扫轨闲谈》云:“王文肃(王锡爵)家居,闻汤义乃到娄东,流连数日不来谒,经去,心甚异之。乃暗遣人通汤从者,以观汤所为。汤于路日撰《牡丹亭》。从者亦窃写以报。逮成,袖以示文肃。文肃曰:‘吾获见久矣!’”当理解为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五年冬赴京上计途经太仓(娄东)时,利用歇息时间加工《牡丹亭》的情况。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6)戊戌三月由北京上计归,过南京之东龙潭驿时所写的《再觐回宿龙潭驿·戊戌》诗云“谁向归舟唱一声,玉兰花尽牡丹荣。”此时此刻,他弃官之意已决,曾经为之追求的政治理想,为现实社会所不允许,彻底破灭了,他的精神寄托在“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曲创作事业上。自然界的玉兰开于早春,此时已败了;汤另一层意思借喻元杂剧《碧桃花》中的碧桃借其妹玉兰之身还魂,与道南结为夫妻的“玉兰”。他在写《牡丹亭》时,也受《碧桃花》碧桃“还魂”故事的启迪,但翻出了新意。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死而复生,因梦成真,别具一格。是时正值三月牡丹盛开之时,一指自然界的牡丹,二喻他的得意新作《牡丹亭》业已写成,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欣慰。

万历二十五年,梅鼎祚写信给汤显祖:“近传新著业已杀青,许八丈可置书邮,何不以一部乞我”(梅鼎祚《鹿裘石室集》卷八),所说的“新著业已杀青”,当指《牡丹亭》脱稿。尚未付梓,用以赠送的则是抄本。

6.汤显祖把在遂昌任上的作为与感受写进了《牡丹亭》。

(1)第五出《延师》中,“[浣沙溪]山色好,讼庭稀。 朝看飞鸟暮飞回。印床花落帘垂地。”第八出《劝农》中,“《长相思》你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讼庭。”

汤显祖《班春》二首之一诗云:“瑞牛山色雨晴时”。《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也有云山开百里。”《松阳周明府乍闻平昌得纬真子,形神飞动,急书走迎之,喜作》:“即看山色排云起,似听泉声喜客来。”《平昌君子堂》:“庭中有讼多蕉鹿,市上无喧少斗鸡。”《寄荆州姜孟颖》:“一意劝安之,讼为稀止。”《初至平昌与苏生说耕读事》:“杏花轻浅讼庭闲。”《丁酉遂昌迎春口占》:“琴歌积雪讼庭闲”。汤显祖《寄马心易比部》:“弟素不习吏,喜遂昌无事”。《答吴四明》:“至今五日一视事”。“印床花落帘垂地”句,形容衙门清闲无事。正是汤在遂作县的写照。

(2)第八出《劝农》[古调笑]“时节时节,过了春三二月。 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农重农重,缓理征徭词讼。”[孝白歌]“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前腔]“春鞭打,笛儿沙,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汤显祖甲午正月《迎春口占》二首:“并得花齐近午衙,花前含笑插乌纱。不妨春色迟迟好,等是春三二月花。”“去岁春花插较迟,风烟晴雨半参差。年来乞与春晴好,得见河阳似旧时。”《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仙县春来士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大有年。”《丙申平昌戏赠勾芒神》:“春到平昌立四年,勾芒迎在土牛前。也知欲去河阳宰,为与催花蚤一鞭。”《丁酉平昌迎春口占》:“琴歌积雪讼庭闲,五见春阳凤历班。岁入火鸡催种蚤,插花鞭起睡牛山。”汤之门生叶澳(遂昌独山村人)《立春》诗云:“见说迎春日较迟,东风送暖太平时。儿童窃学红楼胜,乾插梅花三两枝。好对春牛共着鞭,生涯无可不种田。从今休惹公门事,便是民间大有年。”(光绪二十二年《遂昌县志》艺文辑存)。

打春鞭,古时遂昌立春日在睡牛山麓(又称瑞牛山、瑞山)举行迎春仪式。县官沐浴更衣烧香跪拜。供桌前放一纸糊的春牛,内填有五谷。由县衙役扮作象征丰收的“勾芒种”,县官首先以春鞭打春牛,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春鞭发给农民大众,鞭打纸牛,纸破谷溢兆丰年,以此勉励大家勤耕细作,争取丰收。后改为踏春仪式,每年立春日,县官脚穿草鞋到田间巡示劝农。

以上汤显祖的自述和诗文,可与《牡丹亭》曲白互为印证。

综上所述,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五年赴京上计之前在遂昌县官任上写成《牡丹亭》传奇;次年秋定稿,作《牡丹亭记·题词》并演出于临川。

标签:;  ;  ;  ;  ;  

“遂昌证”中的“牡丹亭”理论_牡丹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