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图书扫描与孤儿图书_版权保护论文

谷歌图书扫描与“孤儿图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孤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谷歌图书扫描成为众矢之的,媒体上铺天盖地,多为谴责之声。本文拟从“孤儿图书”的角度来谈谷歌图书扫描,或许能为相关的讨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孤儿图书”指的是那些仍在版权保护期限,但是版权人不清或下落不明的图书。就像小孩没有父母一样,这些无主图书被称为“孤儿图书”(orphan works)。

“孤儿图书”的数量有多大呢?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联合目录是WorldCat,收录了112个国家的71000个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登录在这个联合目录里的图书包括450种语言,数量达3200万种,其中52%为英文图书。在这3200万种图书中,15%为公共领域图书,即版权已经失效、可以随意引用的图书;另外10%为仍然在版,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剩下的75%全是版权所有人不祥的“孤儿图书”。

在美国,“孤儿图书”问题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过去30年里美国版权法的两个变化:一是取消了版权登记等法律行政手续,二是延长了版权保护期限。

美国目前的版权法是1976年颁布的版权法以及其后的若干修订案。在1 976年版权法实施以前,一部图书作品若要获得版权保护,版权人必须做以下事情:

1.向国会图书馆版权办公室登记,并缴纳一本样书;

2.在图书版权页上注明符号和版权人姓名;

3.在28年后重新登记版权,方可得到另一个28年的保护期(之后该书便进入公有领域,成为全社会的财富)。

这些程序是强制性的,不走这些程序就会丧失版权。虽然这些强制性程序给版权人带来诸多不便,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机制,根据一部图书的版权登记,公众很容易查出谁是版权所有者。这是一个“选入制”(opt in)的模式:一部图书首先属于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版权所有者必须主动登记,向世界宣布自己是某书的作者,然后才能获得版权保护。在这个“选入制”下,大量曾受版权保护的图书源源不断进入公有领域,因为版权所有者可能觉得自己的图书没有价值,不值得花时间精力去登记版权;或在首期保护到期后,不愿重新申请。这时的版权法基本上兼顾了版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大众的利益。

在1976年版权法实施以后,这些强制性程序被逐渐取消。现在,版权人不需履行任何正式手续,均自动获得版权保护。美国的版权法由“选入制”变成了“选出制”(opt out),一部图书首先属于私有财产,除非作者主动采取行动放弃版权,任何作品一旦成形,便自动受到版权保护。例如,用数码相机拍一个快照,在网上发一个帖子,都立即受到版权保护。

同时,1976年版权法延长了保护期限。在此之前,一部图书作品的版权保护期是28年,之后可以再延长一个28年的期限,但是版权所有者必须向版权办公室申请。1976年版权法以及后来的几次修订,将版权保护期限延长为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70年。如果是一个年轻的作者,其作品所享受的版权保护期会达到125年甚至更长。美国国会在1998年还将所有当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保护期延长了20年,这样,目前所有受版权保护的图书作品里面,最早的要到2019年才会进入公有领域,而今天创作的作品要一个世纪以后才会进入公有领域。但是,上面提到,全球图书馆里,75%的图书属于“孤儿图书”,主人不知踪影,图书却在漫长的版权保护下无人敢用。

版权保护的对象是版权所有者,如果版权所有者下落不明,版权保护就失去对象,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在版权的保护下,“孤儿图书”无人敢用,这是社会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

面对这个困境,2003年以来,美国国会屡次试图制定解决“孤儿图书”的法律,有的议案试图加快某些“孤儿图书”进入公有领域的速度,有的议案试图建立一个合法使用“孤儿图书”的机制,有的议案则试图限制“孤儿图书”侵权官司的赔款额度。但是,这些旨在方便社会使用“孤儿图书”的立法尝试,都在强大的版权既得利益团体的游说压力下夭折。至今,美国还没有一个有关“孤儿图书”的法律,大量“孤儿图书”既因漫长的版权保护无法进入公有领域,又因版权所有者下落不明而无人敢用。如果不是谷歌图书搜索项目,这种僵持的局面还会长期维持下去。

谷歌图书扫描项目迄今已经扫描了700万种图书,其中70%属于“孤儿图书”。“孤儿图书”之所以“孤”,就因为无法找到版权所有者。要为这么多的“孤儿图书”逐一找到“主人”,实在比登天还难,所以,谷歌采用了“选出制”,先扫描,如果“书主”现身,可随时将图书认领,带回家去。谷歌的这种做法是否属于版权法允许的“合理使用”,只有法庭可以裁决,目前各方的说法和谴责都只是各个利益团体自己的观点而已。遗憾的是,现在诉讼双方庭外和解,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谷歌“合理使用”与否的答案了。

但是,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谷歌图书扫描项目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打破了“孤儿图书”的僵局,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开发利用巨量的“孤儿图书”提供了一个渠道。

《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谈到文化的借鉴和继承时说:“所有的创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知音。一篇文章、一幅图片、一段旋律或一个故事,如果能与其他的作品和想法连接到一起,就是最大的成功。事实上,各个文艺作品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正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由于“孤儿图书”的僵局,文艺作品之间的借鉴和融合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这个角度看,谷歌图书扫描项目将巨量的“孤儿图书”从冷藏状态下解放出来,不能不说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有人会说,谷歌图书扫描有商业赢利目的,但是,商业赢利本身并不应成为否定谷歌图书扫描的原因。在没有一个“孤儿图书”法律的情况下,巨大的文化资源无法为社会所利用,现在的谷歌图书扫描项目是唯一能够救“孤儿图书”于水火的办法。

标签:;  ;  ;  

谷歌图书扫描与孤儿图书_版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