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承担着社会职能,“大而不强、大而不专”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目前其他所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国有企业“穿着棉袄游泳”的现状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当前,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工作加快推进,企业社区党支部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采取全局性、前瞻性的工作方针,才能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维护核心,促进企业谋求更高、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三供一业;党建联动;模式
一、“1+3+X”党建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创新内容
该企业社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基础设施配套落后,辖区人员密集,约8万人,且流动人口较多,社区现状已与当前社会变革发展的步调不适应。面对这样的社区实际,要想在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以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革的大潮中保持稳定、推进工作,就需要建设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树立干部职工敢想敢干、逢先必争的精神。基于此,该社区党支部试行“1+3+X”党建模式,构建党建联动格局。
1.1“1+3+X”党建模式
即一个基本框架、三大工作机制,以及丰富的活动载体。其中“1”指社区支部党组织为核心,“3”指联席议事、联动服务、联合发展的三大工作机制,“X”指创新各种活动载体。突出社区党组织的基层建设,达到因地制宜、资源利用、灵活务实、动态延伸的目的,使社区党建工作朝着彼此融合的健康方向发展。
图1 社区支部“1+3+X”党建架构
1.2、联动格局
即落实党建任务共担。具体指党建工作任务交由支部支书记、支部委员和包干干部三个层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实现任务分担、分解、分抓。改变工作“上紧下松”推动不畅的不良现象,真正实现上下联动、责任分担,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图2 社区支部“1+3+X”党建工作模式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1统筹规划,科学布置,开创新的局面
2.1.1联建成立支部。
该企业社区支部班子成员共四人,分别为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兼纪律委员及分管总支委员;所辖部门五个,分别为社区站、后勤站、房管站、安环科、设备科,形成了业务涵盖社区管理、环卫绿化、班车管理、餐饮服务、房屋管理,及安全运行及检维修管理的大支部格局。支部所属各站既有机关管理科室职能,又有基层车间职能,针对这一特点,支部提出了“总支抓统领,支部抓落实,一个站、一个科就是一个党建单元”的组织框架,确保了强化党建职能在基层中延伸。
2.1.2创建发展支部。
该支部建立联席议事、联动服务、联合发展“三大机制”,着重提高党组织的统领能力。一是联席议事方面,建立社区支部所属各部门协商共议和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务推行议事恳谈会、意见征询会和民主考评会等,做到“怎么样干,请党员群众商议;干得怎么样,请党员群众评议”。如召开单身住宿职工恳谈会,通过意见征询后,全面实现单人间住宿。二是联动服务方面,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按照党员锻炼到社区、部门挂钩到社区、组织延伸到社区、活动开展到社区的工作思路,以纵向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将横向上不同类别的业务区块进行有机联系,实现职工群众满意的共同目标。如2017年公司总经理信箱留言近40件,社区支部全部实现了线上答复,较2016年线上答复率提高50%。三是联合发展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名党员、部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后勤服务单位结对共建,形成共驻共建的联合发展机制。如班车路线经过收集职工意见后优化调整了6条。上述难题得到顺利解决,职工满意率也有了较大提高。
2.2明确职责,分担任务,激发新的活力
2.2.1党组织抓落实
该支部确定了“定标—执行—改进—评级”的工作流程,对党建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一是明确目标,即以职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将党建工作分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6大类14小项,每一类标准下细化为若干子指标,促进支部工作规范化。二是对标执行,开展社区“党员示范岗”活动,以“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大后方”为创建计划,逐项逐条进行对标创建,至2017年底创建达标率为100%。三是检查整改,由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支部班子成员分片联系指导1-2个部门的党建工作,每月至少有一次到社区、后勤就“党员示范岗”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定期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四是分类评级,通过“上考下评”,结合群众意见按实绩评议,对党员示范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分级评定和干部年度工作业绩评定。
2.2.2包干干部抓督导
重点围绕“服务实质化”这一目标,解决便民利民措施落地问题。一是服务深化,通过服务信息网络化、服务载体具体化和服务内容精细化,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如将生活区、市内班车线路明细表链接到部门主页,实现班车路线随时查询;开展“4A级文明和谐示范小区创建”活动、“社区安全大讲堂”活动、与居委会联合开展“小区广场消夏晚会”等,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增强了职工归属感。二是品牌示范,社区支部依托公司确定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革方案,整合业务骨干,落实主体责任,打造社区服务示范品牌。如签订了分离移交专项考核责任书,依据考核指标对各责任人进行考核;2012年至今先后完成了石化社区供气、供水、部分小区供暖移交,签订了供电、供热、市政移交框架协议。三是素质提升,将“三会一课”纳入年度重点行动,每次党员大会开展一次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全部定期登录“奋进石化”公众号答题,2017年社区支部“三会一课”总数超过2016年的40%,为支部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结语
社区党支部在试行“1+3+X”党建模式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对服务单位支部作用有限、个别党员参与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基层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单元,党建向基层延伸势必需要像社区支部这样的基层力量予以保障,该模式的提出仍需要千千万万的广大党员真抓实干,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企业核心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衍成.油田企业开放式基层党建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64.
论文作者:李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支部论文; 社区论文; 党建论文; 党员论文; 党支部论文; 工作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