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资本营运决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营运是生产、流通领域里的核心问题。资本营运的精明与否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专业银行商业化后,国有商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国有商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新的生长点——资本营运的科学决策。
一、用普遍联系的“大市场”的观点决策企业资金分布、新项目资金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而且联系是以多种形式而存在的。一个商业企业或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细胞、一个环节存在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统一体中,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同社会经济有关方面、同有关市场、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相关的企业相联系。商业行为中的一切资本营运的决策都必须放在这些联系当中考察,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和企业的全局,才会获得正确的、科学的判断。如果不同商品市场的需求(包括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国家的有关政策、相关企业(包括同行企业)的经营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决策,仅从本企业的经营要求出发,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商业企业与外界的最重要联系,一头是商品供应的厂商,一头是消费用户。而用资本营运的观念看,如果企业不是用自有资金购进商品的话,企业的商品购进其实是债务输入,商品的销售,带正增量的货款回收才是对债务的解决。所以企业经营活动始于债务输入,结束于正增量的资金回收,才是正常的企业经营运行。所以说,用资本营运的观念去分析研究商业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就是一头是债权人(资本所有者),另一头是债务人(即用户)。企业的经营,实际上是债权人——企业——债务人之间一次一次地债务链的形成,债务链的解脱,并获得自有资产的增值,循环往复。过去的观点认为,在工业原料经过供、产、销中每一工序,只要质量合格,就一定获得价值的增加;在商业购销每一工序,只要有购有销,就一定获得价值。而从资本营运角度看,在价值正增长的同时,债务也跟着原料(购进商品)流动并增加,是效益的负增长。这种加与减决定着商品的效益。比如我们有的商业企业过去只要购进商品就行了,不管是冬天用品还是夏天用品,全部在春天购进;这提前的债务也许会吃掉商品今后价值的增加值,企业注定要亏损。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资本营运的决策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资金分布,必须均匀分布在债权人、企业、债务人之间的运作,绝对不能使资金运作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不能绝对地固定经营上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组成部份的资金分布比例,要用动态的观点决策,否则会因一个环节、一个项目上的资金沉淀而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国有商业企业在固定资产同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投向,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不能畸重畸轻。假若企业的资金集中在非流动的固定资产,企业经营的流动资金必定减少,企业的经营难以开展,投入的固定资产难以启动,形成固定资产的死循环。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投入、不断的改造,但它必须是正确的资本营运决策,即以最小投入(最小的债务)和真正能自我解脱债务为原则。要用项目可以确实带来的回报来选择确定投入,同时,必须把正确的投入决策和不超预算的投入操作当作决定项目成败的两大关键来对待。追加投入不是追加债务,有本领追加债务,就应该有本领用投入的结果来解脱它。如无能力解脱因投入造成的债务,项目就不能上,企业就要转向。否则,就是搞垮这个项目。
二、以小见大,从把握企业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决策企业资金分布、新项目资金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的东西;而可能则是可以实现但还未实现的东西,它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它都有发展的种种机遇和可能性。企业决策者必须以小见大,注意发现自己企业的种种可能性。现代企业经营者在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新形势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谋求企业的发展,扩张企业的规模,就必须具有以小见大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发展自己的可能性,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比如说,在行业调整过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产业的企业如同一棵枝叶茂盛的树,既利于裂变式发展,也利于可靠地保护自己。单产业的企业却是一根棍,发展不如前者快,而且危机时刻威胁着,因为你某一个时期还是单一经营的项目,只要比对手差一拍,就可能一败涂地。商业企业应该有多个支柱产业,并且这些产业互相间关联度越少越安全。有些老企业,为了用好资产存量和解决冗员问题,兴办第三产业,开辟“辅业”,往往只是作为“主业”的补充。其实,企业只有产业,不应有“主”“辅”之分,能盘大的产业无论是“主”或是“辅”,都应盘大成为支柱,每一产业都应该培育成企业的“养命”的产业,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减少危机的威胁。但是,要建造这种多产业的结构就必须要用以小见大的深邃的洞察力观察市场,把握好企业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实践证明,第一,企业由单产业调整到多产业的最佳时机是企业处于盈利之时。此时,企业不仅有可用的资金,而且信誉最好,最利于与银行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最利于吸引人才,吸引社会资金。如果当我们的企业陷于困境的时候才觉醒,再动手另辟新径,是最不高明的资本运作。聪明的企业家在开顺风船时才不务“正业”向新产业进军。第二,资本流动与重组是企业发展多产业的最佳方式。企业应将自己可分离的资产分为若干块,每一块单独与其他企业的资产组成新产业,并按新机制运行,这样裂变成若干个新兴的现代子企业,并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的多个顶梁柱。这种发展方式风险分散,速度较快。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最高领导层,实际是资产经营者,总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要不断将本企业的某一部份资产与外界组合,一变四、四变十六,裂变式发展。第三,开发新产业一定要十分注意项目效益上的匹配。一个新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企业有无合理的其他产业相匹配。同样的项目,某个企业上可能成功,另一个企业上可能失败,问题就常常出在这里。要想开发一个近期难以有效益的先进产业,必须先掌握一个或几个立即有效益的现实产业,用一个赚钱的去支撑一个超前的。无赚钱产业依托,除非新产业或新项目完成之日或实施过程中即可获得高效益,否则,决不能冒然上超前项目。
三、在资本营运的决策过程中,注意用逆向思维决策企业的资金分布、新项目资金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
资金营运决策中的逆向思维,就是在资金营运决策的过程中,不仅从决策事件的正面去考察,而且也要从事件的反面去分析与判断。任何事物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既然每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那么就必须顾及矛盾的双方,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不能忽视对立面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在企业资本营运的决策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正确地把握事物中的正反两方面,就会减少企业资本营运决策中的失误。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变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该公司80年代以前是一个不景气的企业,当新的经营管理者上任以后,他运用决策中的逆向思维,从资金分布的正确与否准确地诊断出企业的病状和重病原因为资金畸型分布,在调整资金不正确分布上采取了措施,用新的能带来正增长的快速循环和存量(未能增值甚至在负增值的资本)变现来调整资本结构。把原有的厂房、设备、土地等变现,与美国、新加坡等公司合作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把重组后变现的资金全部用于新的可带来增量的项目,使企业1994年总产值达22亿元,税利达4亿多元。玉柴的演变说明,对 一些亏损企业仅靠注入资金增加贷款,结果只能是加剧资金分布的畸型,加重企业的亏损。如果停业能缓解资金的畸型分布,停业就是减亏。以为用贷款来经营并无希望的企业,可以暂时获得职工的工资,实际上是以高于几倍工资的代价来发工资,这是“饮鸠止渴”的错误决策。亏损企业在突围时,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遇,用资本营运的观点,重组资本,塑造企业新产业、新机制、新结构,走裂变式的发展路子。
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决策企业的资金分布、新项目资金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
商业企业的经营类别、性质和结构都各有其特点。同时商业企业作为一个流通体系,随时都要作出资本营运的决策,其决策行为贯穿于“债权人——企业——债务人”整个过程。因此,作为商业企业的决策者,要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把每一个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以及外部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从系统的角度去把握决策的层次性和关键性。在一个时期内选准一个决策点,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全盘活了,否则其结果即使不是完全失败,也是事倍功半。如果对某个问题的决策在短期内看是正确的,但在决策中没有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应当说这样的决策并没有达到目的,不是高明的决策。因此,矛盾分析方法可以说是商业资本营运实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专业银行商业化新的经济环境中,我们更应注意用这种方法去决策企业的资金分布、新项目的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不同行业特点的企业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矛盾不能用统一的形式去说明,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在商业企业中,企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就是购和销的问题,在资本营运的决策过程中,要注意平衡资金在两者的分布。同时,在运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直观地注意资金的分布和流动的快慢节奏。分布在企业各仓库的商品,均是存放在企业中的债务,一定要按比例趋向合理化。企业销售额的增长不是以流动资金的增长为条件的,企业的成效取决于资金营运的速度。所以,作为商业企业的决策者,要认真搞好构筑企业资金分布及其实现企业资金快速流动的资本营运。也就是说,要把握好企业资金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企业状况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