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重塑文化自信-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国学知识社教活动论文

传承国学经典 重塑文化自信
——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国学知识社教活动

闫虹

(平凉市博物馆,甘肃 平凉 744000)

摘 要: “国学”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重塑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的“国学知识”系列社教活动为例,从活动意义、活动策划、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形式推广等方面,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如何强化国民的国学知识,使孝行致远、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里,使广大青少年树立讲孝心、践孝行、尽孝道的观念,使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操守成为引领潮流的社会风尚,感染和带动广大民众,以国学的精神和国学的智慧宣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文明进步添加正能量。

关键词: 平凉市博物馆;国学;孝文化;教育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论述不但指明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也激发了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激情。2017年,平凉市博物馆在市文广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文化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加强舆论宣传及文化服务等工作,主动融入“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发展战略。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坚持“双百”方针与“三贴近”原则,切实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着力推动、开创平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再创新佳绩。

1 改变传统思维,拓展社教理念,在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上求突破

近年来,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多次提出,要不断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和教育工作,要把博物馆的教育工作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这充分说明了博物馆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5年3月20日正式出台的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行政法规《博物馆条例》,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此次调整将教育放在博物馆业务范围的首位,突破了以往以研究为重点的局面,阐明了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该以教育为目的,可见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中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早期的博物馆由于受我国独特的发展历史、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是以单纯的参观展览、说教为主,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其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由此所产生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在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家开始重视博物馆教育功能,博物馆从传统的“文物仓库”向“社会教育机构”转变,不再是刻板印象中收藏、展示文物的“文物仓库”和模式讲解的“机器”,而是改革转变为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活动这种人们喜欢的方式来讲述历史。

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打破传统思想,拓展社教理念,精心策划,创新载体,打造了“博游记”“博乐园”“博爱苑”“博古知新学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四大品牌社教活动和博物馆“五进”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工作成绩显著。社会教育宣传工作走在甘肃省前列,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2 打造活动载体,丰富社教内容,在开展国学知识、弘扬传承形式上求创新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平凉市博物馆审时度势,紧抓机遇,拓展理念,创新谋划,立足一个“新”字,传承一个“孝”字。在文化活动策划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以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经典孝文化为背景,诵读经典,传承孝道,普及国学知识,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国学知识”社教活动。尤其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的“诵经典·传孝道”系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社会反响强烈。该活动的推出也是继去年“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活动之后的再次升华与创新,真正把平凉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1 “画砖绘善·孝行至远”二十四孝图片展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源,孝道是立身之本,是万业之始。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孝”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古往今来,孝道是中国最传统的礼仪之一,也是人类真情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与发展。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作者为五代时期的圆鉴大师云辩。平凉市博物馆创新思想、结合历史,充分挖掘孝道文化,以历史文物二十四孝造像砖与二十四孝故事图画为背景主体,突出体现孝道文化与造像砖的文物价值,整理合辑制作了“画砖绘善·孝行至远”二十四孝图片展。通过文物图片展的方式再现经典,重温历史,激发社会对经典孝道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增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

2.2 “中华美德二十四孝故事、国学知识”进课堂

“创意在平博·童趣绘孝道”少儿百米长卷绘画活动作为“国学知识”系列社教活动的另一项子活动,其创作新意与社会价值不容小觑。在策划活动之初,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文化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深入人心、植入骨髓,且能够使青少年深刻理解是摆在博物馆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最终确定让学生们运用五彩画笔在百米长卷上绘制属于自己心目中的孝道。以这一新颖独特的方式传承孝道文化方显新意、颇有特色,深受小朋友们的欢迎与热捧。在百米绘画活动中,孩子们手拿画笔,个个酷似大文豪、艺术家,在百米长卷上挥笔作画,“古诗词、书法典辞、二十四孝故事、我的心里话、我的家庭”等变化多样、独具风采的表现形式,切实把孝道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姿多彩,也充分展示了少儿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和独属于自己心中的孝文化。

where U represents a 6?6 orthogonal matrix, is a 6?7 diagonal matrix with a diagonal of non-negative real number,V denotes a orthogonal matrix,and has the following form:

2.3 “诵经典·传孝道”国学知识经典诵读活动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为行车荷载,包括超限重载车、车流量过大、荷载的持续时间过长等。

《三字经》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它三字一句、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平凉市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活动是国学知识《三字经》经典诵读。平凉市实验小学360余名学生身穿汉服,手捧竹简,在馆前广场举行了盛世空前、规模宏大的《三字经》经典诵读活动。一声声庄重、清脆的诵读声在馆前广场的上空响起,同学们整齐如一,齐声诵读《三字经》经典诗文,使经典文化重现在观众面前,带给人们不仅是震撼,更多是赞叹……各大媒体摄像机镜头、摇控飞机轮番多角度拍摄这聚焦于博物馆的盛会,精彩上演了“传承历史,诵读经典”的珍贵永恒画面。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4 “创意在平博·童趣绘孝道”少儿百米长卷绘画活动

“清明节话二十四孝”国学知识进课堂活动

“诵经典·传孝道”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

二十四孝故事从古流传至今,堪称经典,也成为了后世人们效仿学习、争做榜样的典型事例。在清明节前夕,平凉市博物馆组织开展的“中华美德二十四孝故事、国学知识”进课堂活动在平凉市实验小学隆重开讲。当天学校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场面气氛空前高涨,该校五年级全级400余名学生聆听了讲座。“孝感动天”“亲尝汤药”“芦衣顺母”“扼虎救父”“百里负米”“怀橘遗亲”……等一个个古代孝子行孝的视频故事呈现在大家眼前,重点讲解了二十四孝造像砖的悠久历史,将沉默的文物与生动的故事相结合,不仅使文物“活”起来了,更让同学们“动”起来了。近400多人的课堂上,同学们个个仔细聆听,讲到经典故事时,他们若有所思;讲到悠久文物时,他们认真记录;课堂互动提问时,他们踊跃发言;下课铃声敲响时,他们意犹未尽。博物馆还特地给孩子们赠送了《孝经二十四孝故事》书籍,希望他们在课余能学到更多的孝道文化知识,常怀感恩之心,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真正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发扬光大。

专业英语词汇量大是商务英语的特点,尽管这些专业词汇和普通英语词汇不一样,但是这些专业词汇来源于具体使用的工作环境中,为了让商务英语广泛应用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与谈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积累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使用专业词汇表达贸易双方的意思,而且使用的专业词汇也要符合世界通用的标准,不然会造成误差。

2.5 “千古文化风韵存·锦绣年华服饰秀”穿越古今T台走秀活动

“千古文化风韵存·锦绣年华服饰秀”穿越古今T台走秀活动,是平凉市博物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的一次富有创意的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该活动同时也是国学系列社教活动的压轴大戏。当天的活动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的活动主题,让小朋友们身穿从古至今的服饰,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服饰美,感受中国服饰文化的无穷魅力与演变过程,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此次活动通过前期网上预约报名的方式,精心挑选出20名小朋友参加走秀活动。原始人、秦国大臣、小芈月、唐代贵妃、西域胡人、明朝官员、清代格格、民国孙中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身着相应朝代的特色服饰,让沉睡的历史穿越时空展现在观众面前。该项活动另外一个点睛之笔“穿古装游博物馆”,更是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孩子们与在场的观众一起畅游博物馆,了解历史文物知识,参观“画砖绘善·孝行至远”二十四孝图片展,聆听身着民国特色服饰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感受着不同寻常的双重体验,愉悦了心身,丰富了知识,了解了孝道文化的精髓,为博物馆这个神圣的文化殿堂增添了活力。

3 总结成功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在助推全市文博事业繁荣进步上求发展

在总结“国学知识”系列社教活动成功举办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如何将这一历史性的精品工程深入扎实地推进,让更多的社会市民及偏远山区居民了解经典孝道文化,是平凉市博物馆必须考虑实施的课题。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博物馆“五进”活动,制作成了便于携带的“画砖绘善·孝行至远”二十四孝图片展和孝文化讲座,以流动巡回展览的形式,从城市社区到偏远山区、从单位机关到学校课堂、从企业工厂到部队驻地,将展览办到家门口,弥补群众出行受限的不足,全方位进行宣讲教育活动。这种形式打破了平时活动年龄与范围所限,扩大传播范围及受教群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懵懂儿童,受众面广,涵盖面大,受教群体有师生、军人、干部、居民、工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受教人数达到数十万人次。走进校园,为刚刚识字的孩子介绍孝道精髓,孩子们对新学的内容纷纷模仿,老师及家长赞叹声不绝于耳。以大型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百米画卷绘孝道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表达内心的感受,直接检验活动渗透成果。大型活动的参与让孩子们不仅将孝道文化熟记于心,外化于行,更是以自己的笔触生动表达,将孝根植于幼小的心灵之中;走入社区,为银发老者讲述孝的传承,这在市民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呼吁了更多的人关注、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走进部队,为驻守官兵们讲述儒孝经典,身在外地心系家乡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孝的真谛;走进基层工地,为奔波劳作的工人们送上孝文化大餐,传统文化丰富的养分滋润了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走进乡村,为留守的老人及儿童再现国学孝道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人奉孝为先的故事,是今人所学之典范……这一系列看似独立实成体系的活动,将孝文化不仅传于口中,更是落在行动之上,切实为广大民众带去精神食粮,为大家普及宣传历史文化知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文化惠民工程所带来的好处,做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总之,“诵经典·传孝道”这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国学知识”教育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得到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孝文化、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促使孝行致远、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与广大民众心中,使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操守成为引领潮流的社会风尚,打造创新点,弘扬正能量,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广大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博物馆条例[Z].2015-2-9.

[3]张劲雷.博物馆开展青少年国学教育的思考[J].孔庙国子监论丛,2015(00).

[4]韩文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由青少年孝道缺失引发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作者简介】 闫虹(1982—),女,平凉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标签:;  ;  ;  ;  

传承国学经典重塑文化自信-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国学知识社教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