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学与教的生命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思想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NA分子结构的被揭示,将生物学由细胞时代推进到分子时代。它作为对生命结构的最 前沿的探索成果,对我们所寻求的思想政治课生命课堂的结构及其展开亦有所启示。本 文试图揭示思想政治课学与教的两股生命链所构成的双螺旋结构,以及双螺旋结构的展 开策略。
一、学的生命链与教的生命链
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行为。交往发生于师生、生生之间。师生的交往关系就 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教法、内容三要素组成教的 关系集合,教的关系集合就是教的生命链。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学法、内容三要素组 成学的关系集合,学的关系集合就是学的生命链。思想政治课学与教的生命链具有学科 特殊性。
(一)学的生命链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课学的生命链的特殊性,体现在学生与内容、学生与学法、学法与内容的关 系中。
第一,学生与内容的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具有明显的态度与反映。 他们或者欢迎或者冷漠;或者吸收或者排斥;或者补充或者修正。究其原因,学生在上 思想政治课前,由于受家庭、亲友、社会和学校多渠道、多角度的影响,已经有了各不 相同的“意识框架”(注:陈秉公,刘英莲.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殊“双主体结构”与 教学规律.教育研究,1998.1),即不同程度地有了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学 生的“意识框架”对教学内容有着“过滤作用”。
第二,学生与学法的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学生品德的提高,是在原有品德结构的分化基 础上再次获得平衡而实现的。学生的品德的发展,虽然依赖于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手 段获得新的平衡,但其前提是学生原有品德结构的分化。关于品德(态度)变化的学说有 弗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弗斯廷格认为,造成认知失调是品德(态度)变化的手段,“ 其核心观点是:个体对自己的意见和观念之间出现不一致现象是很难接受的,而认知发 展的关键在于消除不一致。”(注:李维.学习心理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因 此,学生的学法重在造成认知失调与消除不一致。由此,批评、反思、评价等学法在品 德发展中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学法与内容的关系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特殊性上,因为学习内容决定学法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既有学科基础知识,也有社会规范。学科知识的学习又可分为符号 学习、概念学习和原理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分为观念学习和规范学习。不同内容的学 法是不同的。有的强调识记,有的强调理解、运用,有的需要体验、感悟等。
(二)教的生命链的特殊性
与学的生命链一样,教的生命链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内容、教师与教法、教法 与内容的关系中。
第一,教师与内容的关系的特殊性在于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学内容内在的 逻辑性不强,但教师对内容的把握,不但不应忽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反而更要把教学 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弄懂、弄深、弄透。只有自己坚信,才能说服别人。正如马克思所言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只有教师把教 学内容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自我内在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人格力量得以外 化和表现,才能担负起“经师”与“人师”的双重任务。
第二,教师与教法的关系体现在教师呈现教材的方式上。教无定法,教师呈现教材的 方式具有多样性。一般地,教法可归为“陈述式”“表演式”和“生成式”三类。“陈 述式”主要指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因为该教法比较注重教材的内在结构性,而学生对结 构性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所以这种教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而 且能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表演式”的教法是把教材内容与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品德的形成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更需要对教材的体验。教师极富情感的表演,有助于揭示教材所蕴涵的道德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认同感。“生成式”即师生互动生成教学内容,它是当前新课标所提倡的。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具有非确定性。教师关注教学资源的生成,及时对教学资源回应,不断地形成新的学习方案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师应吸收“陈述式”与“表演式”的优点,将其融入到互动生成的教法中去。
第三,教法与内容的关系表现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处理教学内容。这里涉及到教 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即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处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教学内容的问 题化处理;教学内容的操作化处理。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主动发展。
二、学与教的双螺旋结构
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相类似,思想政治课的学链与教链也呈双螺旋结构。学链的螺 旋上升与教链的螺旋上升“相待而立、相对而成”(注:张广君.多维视野中的教学关系 .教育研究,2003.6)。两股链并非是平行的,事实上,某链的存在是以对方链的存在为 前提的,并且两股链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最终两股链呈现螺旋上升的结构形态。要剖 析两股链的结构,需要从教学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进行深入剖析。
教学的深层结构是教与学存在的内隐的、静态的逻辑结构关系。在深层结构中学是矛 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辅助地位。
从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来看,教育目的历来有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因此,教 学目标、内容等要素根本上并不属于具体的教学范围。但教育目的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以它的实现性来看,必然要服从于学,最终由学生自身状况决定。因此,教学的目的、 出发点以及归宿都要体现、落实于学的状态。“教的必要性建基于学的必要性,教的现 实性取决于学的可能性,教的准备依存于学的准备。教只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达到学的 目标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相对而言教只是一种条件、一种重要中介和对象。”(注:张 广君.多维视野中的教学关系.教育研究,2003.6)
学与教的表层结构关系,指的是在教学得以生成、存在的动态和外显逻辑层上的关系 。教在表层结构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示范引导地位,教引导学。在教的促进作用 下教与学统一过程的具体性质、程序、模式、速度,有关数量和效果等,都因打上了某 种人为设计和构想的烙印,而具有整个教学系统运行的独特表现。学则是矛盾的次要方 面,居于被辅导的地位,在教的具体干预和影响下进行,因教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状态, 并原则上朝着教所指引的方向展开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如何、学的任务是否完成,需通 过教学目标予以核检评量,这是体现教的促进作用的重要方面和标志。
教的生命链与学的生命链在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联结下,形成了双螺旋上升的结构 形态。
学的生命链与教的生命链并非绝对分离,互不联系的两条平行线。事实上,只有两股 链向对方运行时,教学才存在。其运动结果使两股链呈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素由四个极点与四段生命链构成。四个极点分别是学的极点、教 的极点、学生极点、教师极点。四段生命链分别是:教师的制约段、促进段和学生的上 升段、回落段。学生极点,是学生原有的认知与品德水平;教师极点,是教师认知与品 德水平;学的极点,是学生再也无法继续学习的学习最高状态,教的极点是教师教学的 最低点,再低教师就无法施教了。
双螺旋上升的具体结构形态是这样的。学的生命链与教的生命链是两条上下波动的链 。学的生命链在学生极点、学的极点之间上下波动,经历着学生极点——学的极点—— 学生极点的运动演变,其中从学生极点——学的极点是学的上升段,从学的极点——学 生极点是学的回落段。教的生命链在教师极点、教的极点之间上下波动,经历着教师极 点——教的极点——教师极点的运动演变,其中从教师极点——教的极点是教的制约段 ,从教的极点——教师极点是教的促进段。
教师的制约段是在静态、内隐的深层结构中,教受到学(主要指学生极点)的影响和制 约,是由教师极点向学生极点的运动链。当移至学生极点时,也到了教的极点,此时教 学是内隐存在的。表面上教已到了最小值,然而此中蕴藏着最有效的教,它孕育着教的 促进段的形成。为了发挥教的引导功能,教的极点必须向学的极点运动,达到仅从教师 自身状况出发进行施教时(教师极点),学生的学习会出现停滞现象,再也无法进行了, 达到学的极点,这是教的促进链。
学的生命链是由上升段与回落段组成。从表层结构来看,因受教的引导,学链呈上升 趋势。当达到学的极点时,教学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实际教学关系已不存在,教学须重 新回到学生极点,即进入深层结构中,重新寻找教学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于是学链由 学的极点回落到学生极点。
从整个教学结构来看,四个极点是教学存在的临界点。教链与学链不断地在四个临界 点上运行,并经历深层态——表层态——深层态——表层态的循环运动演变过程。
三、学与教的双螺旋结构的展开策略
学与教的双螺旋结构的展开与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密切相关。
(一)教师教的策略
第一,在深层态下,教的策略主要抓住新知识与学生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以激发学 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把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综合考 虑,用好的切入点引领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引人入胜。
第二,在表层结构中,教的策略着眼于发挥教的引领作用。教的引领作用并非表现为 教师一人的表演,而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主 动探究,让教材内容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使教与学在不偏离教材的轨迹上,引发学生 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道德情感力量。
第三,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难点、疑点时,教的策略又需要回到深层结构关系中。教 师要考虑学生主动探究与主动参与的各种形式的合理性、有效性,要善于变换教学的角 度、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要与实际相结合,将学生的 兴奋点、热点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学生学的策略
第一,在深层结构关系中,尽管学处于主要方面,但学生必须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保持 较高的兴趣。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的观点。学生的自 主意识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前提。
第二,在表层结构关系中,学生要善于思考,掌握方法,在不断成功的探索中掌握学 习的主动权,并对获得的认知积极运用,加以内化,形成信念。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改变消极地“等、靠、听、记”,而应“自我解放”。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手段对 教学内容予以理解与接纳。同时,学生还要善于在求同中存异,在吸收中批判,在学习 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自主意识及努力探索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表层结构上的运转,学生的学要转入高一级的深层面上,此时学生要学会 总结,自我创新,展示创造性。
在学与教的双螺旋结构的展开过程中,教的策略与学的策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在师生互动的和谐、充实、丰富、创造的氛围中,达到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生命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