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北海、海口近20年经济发展比较研究_湛江论文

湛江、北海、海口近20年经济发展比较研究_湛江论文

湛江、北海、海口20年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海论文,海口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湛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01)05-0115-04

湛江、北海、海口三市是环北部湾(中国段)最重要的三个城市。虽然三市在行政上分属不同的省份,却紧密相临,彼此间隔不足200公里。湛江市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下辖四区三市二县,人口627万,是三市中最大的;北海市面积3337平方公里,下辖三区一县,人口143万;海口市面积244平方公里,下辖三个区,人口64万。三市地理位置、气候物产、经济资源和人文社会条件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共通性,经济发展目标相似,发展水平相近,传递效应很强。由此决定了在此经济区域中三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是最有条件借鉴彼此发展经验的伙伴。在这种条件下,对三市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更清楚的认识三市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

一、20年三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从改革开放20年三市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北海和海口的经济周期是相互吻合的,它们均表现为低—高—低的态势,而湛江的经济周期则和它们完全不吻合,表现为高—低—高的态势。

(一)1978-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后三市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湛江同另外两市相比,经济发展的起点高、竞争力强,是三个城市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1978年,除外贸出口稍低于北海以外,其他主要的经济指标均超过其他两市。(详见表1)

表1 1978年三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项目 单位

 北海湛江海口

外贸出口

 万美元

3005

 2428

37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11458

 53068

12726

人均GDP

  元307.76   288.556

321.27

人口 人929300

 4189992

230631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28600

 120905

7409.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万元

 2715

 17294

2102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58.57

 1109

33.43

财政收入

 万元

 3519

 16906

2975

除此以外,湛江还具有其他两市所不具备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北海三面环海,面积有限,当时没有铁路和航空机场,交通不便;海口虽然城市发展不象北海那样受到地域面积的限制,但孤悬海外,与大陆经济母体间的交通联系只能选择航空或者渡轮,同样交通不便;受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两市很难起到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湛江则相反,不仅具有良好的航空和铁路公路条件,而且拥有全国八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深水港口,无论是面对国内市场还是面对国际市场,均具有较大纵深辐射能力。同时因其城市环绕湛江港,呈现点状布局,发展规模不受地域面积的限制,对国内外投资者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到1984年,湛江的综合经济实力更是其他两市所望尘莫及的。(见表2)。

表2 1984年三市综合经济数据

项目 单位

 北海湛江海口

外贸出口

 万美元

3731

3731

374.4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

1107

12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27466

130751

35593

人均GDP

  元482.54

560.23

333.84

人口 人1070100

4700333

278615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51637

263326

9302.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万元

 10580

62125

21365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65.08

1345

——

财政收入

 万元

 5151

20991

2334.1

货物运输量

万吨

 165.62

3241

——

货物运输周转量万吨公里 33814.17

237147

——

*:海口利用外资数据为1978-1984年的总和

(二)1985年-1993年是三市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海口、北海两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外资的引进和内资的吸收方面呈现出跳跃式快速增长的态势。利用外资年增长幅度最高曾经达到1700%(海口,1988)和2000%(北海,1992);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幅度最高达到150%(海口,1989)和240%(北海,1993)。湛江上述两项指标最高分别是利用外资250%(1992),固定资产投资50%(198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远远低于海口39%和北海31%的增长幅度。到1993年,湛江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仅在广东省内排至后位,而且和北海、海口两市相比,主要经济指标中除了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和港口吞吐量稍占优势以外,其余不是被超过就是已经非常接近(见表3)。

表3 1993年三市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北海

 湛江

 海口

外贸出口

 万美元

3224 24313

 17405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51367

 18168

 886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154169  813363  362737

人均GDP

  元4166.8  2875.3  19275.88

人口 人1303300  5820190  432799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543059  1673481  83425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万元

 379525  564059  934693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234  2302 959

财政收入

 万元

 56839

 116254  157837

货物运输量

万吨

 797  9189

货物运输周转量万吨公里 73293

 516498  1481472

(三)自1994年以来,三市的经济发展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三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海口、北海结束了自1985年以来超高速增长的局面,外资引进逐年下降,内资纷纷外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争剧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下降最多时达到-35%(海口,1995年)和-32%(北海,1996);利用外资增长幅度下降最多达到-80%(海口,1997)和-25%(北海,1996)。湛江则相反,主要经济指标虽然也有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有的甚至在上升,特别是外资引进方面和1985-1992年的情况相比,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有积极的回升。到了1998年,和其他两市相比,湛江的综合经济实力开始回升,主要经济指标除实际利用外资额外均重新回到三市的排头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1985-1993年期间的不利局面(见表4)。

表4 1998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项目 单位

 北海

 湛江

 海口

外贸出口

 万美元

10529

 41411

 16206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2768 10514

 511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286812  1575835  634852

人均GDP

  元7447.62  8472.93  17443.23

人口 人1377900  6365140  632200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1026208  5393140  110276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万元

 241145  863465  635080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301  2256 916

货物运输周转量万吨公里 116401  640705  2620200

财政收入

 万元

 96980

 225664  140473

二、20年中影响三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海口、北海经济在1985年到1992年间所出现的超高速增长纯粹是一种外在政策效应

就海口市而言,第一,它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在建省过程中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来自中央财政所给予的建设资金。这既是其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资源,也是吸引外来资金的重要的诱饵;第二,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所具有的特殊行政地位,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相对于其他非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而言要大许多倍,使之可以全方位、多产业、多环节的吸引外资;第三、海南省的人口比较少,建省初期其人口同湛江市的人口相差无几,而海口市的人口在建省时也只有33万人,对于一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这点人口是远远不够的,这使其可以利用移民政策获得充足的技术、资本、市场优势;第四,海南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定以后建省的,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从思想观念上它都较少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建省之初就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小政府,大市场”的运作模式。这四点是海口优于湛江、北海两市得天独厚的地方。

就北海市而言,第一,它是国家在广西设立的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在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的当今,北海因此成为“广西明天的希望”而得到了自治区上下左右的全力支持和帮助。第二,北海虽然不是经济特区,但它是唯一的一个设在民族自治区域内的沿海开放城市,不仅可以享受中央给予开放城市的各种优惠政策,还可以享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政策,使之可以采取许多开放城市所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第三,广西是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五省(区)六方经济协作区”的成员,北海自然就拥有五省(区)六方协作区的支援。这种区域协作对北海的正面效应是非常大的,它使得北海从广西的一个出海城市骤然间上升为五省(区)六方的出海城市。这既增加了北海向中央要钱要政策的筹码,也使得北海可以利用五省(区)六方协作从兄弟省(区)吸收大量内资。

(二)海口、北海两市存在的两头低发展态势是其自身经济结构缺陷的正常暴露,也是政策效应消失后的必然结果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同湛江相比,北海和海口两市不仅在地理、地形、区位、交通运输等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缺陷,而且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同样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的问题。虽然两市通过充分利用我国最大经济特区的省会城市和民族区域自治内的沿海开放城市等政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陷,表现出极强的外资引进能力。但政策优势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方面的缺陷,因而缺乏有效的消化资金的能力。为了留住外来资金,只能发展短平快的项目,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和以建筑业为主的房地产业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两个城市发展的首选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在两市GDP中的比重最高时能达到78%(海口,1993)和42%(北海,1996);建筑业在两市GDP中的比重最高时达到19%(海口,1993)和14%(北海,1993)。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政策吸引资本流——资本流带动人流——资本流、人流带动物流——物流、人流稳定资本流”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优惠政策的炒作,以加强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信心。从1984年到1993年的发展实际看,这种模式是成功的,但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于1993年以后外部环境的变化。因为随着外部环境的负面变化,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信心动摇,这种模式的泡沫性就暴露无遗。

(三)1985年到1992年湛江经济低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的决策失误

第一,就历史而言,广东省经济中心是在珠江三角洲而不是在东西两翼,湛江能够在改革开放初期拥有比较好的经济优势主要是特殊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湛江历史上的几次快速发展都是和国家所面临的不利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关。因此当国际环境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时,湛江在广东和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便不可避免的下降。特别是深圳经济的超高速发展,既吸引着全国的注意力,更吸引着广东全省的注意力,种种资源无不向珠三角地区倾斜。从这点看,湛江在被确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并没有比以前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就是极其自然的事了。

第二,1984年湛江地区辖区缩小并与原湛江市合并,初衷是能让开放城市优惠政策的惠顾面扩大,同时减少行政体制对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使之可以在比原来湛江市更大的范围内调动资源,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遗憾的是这一结果并未出现,在省外与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减弱,在省内被动等待珠三角对自己的经济辐射,在市内将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对立,片面强调单一的“两水一牧”经济发展战略。结果湛江同海口、北海两市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高度集中以求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不同,形成一种利用行政手段实现资源的广泛分散、限制城市化、削弱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这导致湛江市区不仅无法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甚至未能成为湛江市行政管辖区内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龙头。

三、三市20年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前景展望

总结1978-1998年湛江、北海、海口三市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和其他两市相比,湛江的经济受外部政策因素特别是不利因素的影响要小得多

这首先表现在湛江20年多发展中经济振荡的幅度要比其他两市小得多;其次表现在1993年以后主要经济指标相对其他两市的良好表现。众所周知,1994-1998年正是以陈同庆为首的腐败分子、走私集团和黑社会势力最为猖獗,对湛江经济发展破坏最严重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湛江经济能有比海口、北海两市更稳定的表现,说明湛江经济具有其他两市所不具备的、人为因素难以影响的优势,即湛江具有比另外两市更强的外资消化能力。同时也说明,虽然湛江的经济总量在三市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湛江的经济结构、工业化水平依然远远高于其他两市。在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竞争中,湛江仍然是最有实力和现实性的城市。

(二)外部政策因素在三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大

从外资的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到GDP增长,没有一项不和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紧密关联。外部的政策环境宽松,其经济就高速增长,反之经济就迅速下滑。这说明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后,三市经济的对外幅射能力依然非常低,谁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环北部湾(中国段)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连接大西南国内市场与东南亚国际市场的枢纽的竞争还将继续下去。

(三)在未来的发展中,海口与北海的困难相对湛江要小一些

这两个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经济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业的过热而出现困难。两市只要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龙头,加上交通瓶颈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化解,解决自1993年以后出现的经济困难将是比较容易的。如果能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经济极有可能再出现一个新高潮。湛江则不同,因为第二产业在湛江经济中的比重比较大,在1985年以后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使湛江面临着既要继续工业化实现第二次创业,又要对传统的工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双重任务。其发展的难度也就要比海口与北海大得多。但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方面,湛江的实力仍然是大于海口和北海两市的。只要湛江能够在较短的时期里使自己已有的工业恢复生机,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高潮,在促进自身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使自身所具有的区位、地理、港口、交通、海洋与热带产品等优势得以发挥,带动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促进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而不像海口和北海那样必须依靠外部因素刺激才能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

收稿日期:2001-09-10

标签:;  ;  ;  ;  ;  ;  

湛江、北海、海口近20年经济发展比较研究_湛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