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泥工活动中的巧妙运用论文_孙萍

废旧材料在泥工活动中的巧妙运用论文_孙萍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镇实验幼儿园 224300

摘 要:本文探讨了借助废旧材料,运用于泥塑手工活动,为传统课程增添活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家长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泥塑 手工 废旧材料

泥工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手工活动,我们借以不同的废旧材料来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基于以上思考,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一、挖掘废旧材料,开发无尽“泥”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美化自己的生活。传统意义上的黏土远离幼儿的生活,且价格昂贵,不适于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所以我们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如纸张、土豆、面粉等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作为活动材料,这样既符合实际的条件,又是对泥塑材料的一个创新。

1.搜集身边的“泥”,体验发现的乐趣。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说明在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欣赏挖掘的美的事物。在开展美塑活动时,我们尽可能地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探寻各种适合幼儿创作的新型泥塑材料。如在家长开放日,我们就和幼儿的父母一起开展了面团泥塑活动“可爱的棒棒糖”。家长和孩子一起将面粉揉成一个个好看又好玩的彩色泥粉团,利用这些“泥”塑造出各种形状的棒棒糖,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拓宽了泥塑的创作材料。

将传统泥塑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接轨之后,我们继续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寻更多的“泥”材料,于是既好看又好吃的“土豆泥”便横空出世了,“土豆泥”又在幼儿的手中转变成了“星星”、“小猫”、“美羊羊”等形象。

2.自制特殊的“泥”,亲历变换的奇妙。在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的今天,一张张废旧纸张成为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我们通过不断地“蜕变”,将废旧纸张变成幼儿手中又一新型的泥塑材料——纸泥。首先,我们和幼儿一起动手将废纸撕碎、浸水、捣碎、塑形,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将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变成了“泥”,加入颜料后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彩色纸泥”,在孩子们灵巧手指的揉捏下,一只只小狗、小猫便应运而生了。在玩转纸泥的过程中,我们将环保理念贯穿其中,唤起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拓了纸泥泥塑的一片新天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巧借废旧材料,创新泥塑活动新形式

泥塑通过简单搓、团、压等步骤,可以轻松地进行立体造型,这是绘画教学难以取代的,简单的过程中它增进幼儿知觉能力和空间能力的发展,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的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所以相对于传统的泥塑,幼儿阶段的泥塑对于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生活材料的添加,无疑为幼儿泥塑注入了新的活力。

1.巧妙借力,让作品多姿态。传统的泥塑活动中,我们主要依靠水将黏土链接起来,这种方式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幼儿操作的难度较大,而生活材料的运用则让立体造型的泥塑变得轻松自如,比较适合幼儿泥塑的开展。

2.妙做点缀,让作品更完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该阶段泥塑教学的特殊性,只有遵循幼儿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才能让他们的泥塑作品散发原生态的味道。《指南》提出:“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态、形态等。”所以在开展幼儿泥塑活动时,我们尽可能地将活动内容聚焦到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上,并通过生活中的物品点缀幼儿的泥塑作品。

3.巧变支架,让塑造更有型。《指南》引导我们: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在泥塑创作时,我们也常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并从细微之处着手,让泥塑创作更加自然、生动,也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注重细节之后如何让塑造更有型呢?生活材料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依托废旧村料,增添泥塑展评新色彩

1.创设平台,让作品散发画龙点睛之美。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作品展示时,只要我们花点心思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将作品展示在积木搭的圆形站台上,或用夹子夹起来,营造温馨、浪漫的情境,从而增强幼儿创作的自信心,为下一步的创作奠定基础。

2.借物延伸,让作品呈现生活应用之美。以前经常会有家长认为美术这一领域与语言、科学相比缺少实用性,其实美术具有较强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很多东西都蕴涵美术元素,如时尚典雅的房屋造型、流畅动感的汽车造型、多姿多彩的服装饰品等。所以幼儿泥塑作品的展示应跳出单纯欣赏的怪圈,将幼儿的作品直接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如在开展“鞋底的花纹”这一活动后,幼儿便借助磁贴这一物品,将一个个创意的鞋纹变成好看又有用的冰箱贴,巧借这一生活物品之后,幼儿的泥塑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肉眼的欣赏,而扩展到生活的实际应用,这也是美术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最好诠释。

论文作者:孙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7

标签:;  ;  ;  ;  ;  ;  ;  ;  

废旧材料在泥工活动中的巧妙运用论文_孙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