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自杀倾向青少年的抑郁状态对家庭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论文_简宇涵,李静,李东晓,刘沂蒙,鲁跃,龙香花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 重庆 400016)

(2大足区人民医院睡眠心身中心 重庆 402360)

【摘要】目的:探究伴自杀倾向青少年在家庭满意度上的特点,并分析伴自杀倾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状态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11例伴有自杀观念与行为且未服药的青少年在基线时评定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AFSS)。1104例同期青少年健康人群进行HAMD、AFSS评定。结果:(1)自杀组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自杀倾向青少年HAMD总分与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相关。结论:(1)伴自杀倾向青少年存在较重的抑郁情绪状态。(2)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和抑郁情绪状态是影响家庭满意度的高风险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抑郁状态;家庭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21-02

本研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家庭满意度量表(AFSS),对伴有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青少年的家庭满意度进行全面评估,探索伴有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青少年的抑郁情绪状态和家庭满意度的特点,以及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杀组:2015年11月01日至2017年9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分院睡眠病房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分院睡眠心身中心门诊青少年。纳入标准: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总分≥20分;②未婚;③年龄12~30岁;④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正常阅读和表达;⑤有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和自残自伤行为。排除标准:①被诊断为ICD-10中的精神病种者;②有酒精、药物滥用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③近1个月内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对认知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近3个月内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④有严重躯体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⑤无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和无自残自伤行为。本研究征得本人或监护人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

对照组:同期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学生,重庆市大足区初高中学生选择与伴有自杀倾向青少年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近的健康青少年(HAMD-24项总分<20分)。

1.2 方法

1.2.1调查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自杀风险、抑郁程度、家庭满意度。

1.2.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采用汪向东等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HAMD(24项版本)量表,HAMD总分>20分为抑郁划界分。总分能较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即病情愈轻,总分越低;病情愈重,总分越高。

1.2.3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AFSS)[2] 采用邱海棠等主编的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 该问卷包括42个条目,分别从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庭养育方式 四个维度来评价家庭满意度的特点。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 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

自杀组(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行为)511例中,男250例,女261例;有抑郁状态(HAMD总分≥20)338例,无抑郁状态(HAMD总分<20=173例。对照组1104例,男607例,女49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自杀组和对照组青少年家庭满意度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1。

表1

** 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 在 0.05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3.讨论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呈上升趋势,社会报告中自杀成功的青少年已占据自杀人群的25%左右,这其中还未包含有着强烈自杀意念与自伤自残的青少年人群[3]。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存在较严重的抑郁状态,抑郁状态对自杀意念与行为有着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4],同时有研究发现抑郁状态在家庭功能和自杀倾向之间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与既往研究一致,本研究发现,伴自杀倾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状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AMD总分与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呈负相关。青少年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进入以HAMD总分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见伴自杀倾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状态影响了他们对家庭满意度的评价。

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若一个家庭中存在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往往会导致家庭亲密度降低,家庭矛盾冲突较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造成不和谐氛围[3]。与以往研究一致,在本研究中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会影响他们的家庭功能导致出现家庭动力不足,对家庭满意度做出负性评价,家庭成员间沟通交流出现阻抗,进一步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情况严重者最终会走向自杀成功的道路。在家庭满意度中伴自杀青少年的对自身家庭的满意度、家庭成员的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各项维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伴自杀倾向青少年对自身家庭满意度出现全面的负性低评价。

【参考文献】

[1]董永海,刘芸,刘磊,等.中国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的meta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532-536

[2]邱海棠.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的初步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8.

[3]朱孔美,王传玲,王东.伴自杀倾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77-78.

[4]吴才智,陈真珍,于丽霞,等.抑郁、绝望对自杀意响: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6):1040-1043

论文作者:简宇涵,李静,李东晓,刘沂蒙,鲁跃,龙香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伴自杀倾向青少年的抑郁状态对家庭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论文_简宇涵,李静,李东晓,刘沂蒙,鲁跃,龙香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