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吴庄小学 26673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如何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
一、教态促成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能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和精神面貌。
具体来说,要做到:1.微笑面对学生。2.给予学生鼓励。3.肯定给予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游戏活跃气氛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如果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能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
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然后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动手调动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使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悬念引发气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善待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五、评价再现气氛
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在日常测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监考”方式,教师的充分信任,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回报。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传统的评价标准是以教师的理解为主体。事实上,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唯一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是违背辨证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层次化,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六、作业弥补气氛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要求学生所做的看、听、说、读、背等软性作业因其检查难度大,学生也因其“软”而“欺软”。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的知识并上台表演来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使他们灵活运用课本中出现的语言点并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
论文作者:孙修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气氛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在论文; 作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