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评价论文_龙燕

(株洲市三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3)

摘要: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20 mg/d)和舍曲林组(50 mg/d),每组各40例,疗程6周,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在治疗第l、2、4、6周,盲法评定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和副反应量表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周后,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HAMD、SD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舍曲林组治疗1周后,HAMD与SDS评分较治疗前即有显著降低(P<0.05),而西酞普兰组2周后才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均能改善卒中后抑郁症状,舍曲林起效更快。

关键词:西酞普兰;舍曲林;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以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及睡眠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1]。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均为临床治疗PSD的常用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2,3],但这两种药物在治疗PSD时的疗效和副作用的差异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PS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西酞普兰组40例,舍曲林组40例。西酞普兰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59-76岁,平均(65±10)岁,脑卒中病程1-7年,平均(4.0±1.1)年。舍曲林组40 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57-79岁,平均(65±10)岁,脑卒中病程0.5-7年,平均(4.0±1.0)年。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符合抑郁的临床诊断标准,抑郁定量标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入组患者评分均>50 分,并且明确发生于卒中后;③能够配合临床治疗方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汉密顿抑郁(24项)量表(HAMD)>17分。对于14 d内起病的急性卒中患者在卒中发病14 d时做抑郁量表评估,达到上述标准者即入组,发病超过14 d的卒中患者,在入院后即进行抑郁量表评分,符合抑郁标准的即入组。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意识障碍、脑器质性病变、精神病史者;②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入组前2周内服用抗抑郁药物者;④存在明显智能障碍,较重的痴呆(MMSE≤20分),痴呆病史及家族史;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药物过敏、严重感染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脑出血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支持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等。西酞普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法:20mg/次,1次/d,连续治疗6周。舍曲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法:50mg /次,1次/d,连续治疗6周。研究期间禁用其他抗抑郁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有睡眠障碍者可应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观察有无头晕、头痛、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5 观察和评定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 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安全性。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与SDS评分均无差异,治疗6 周后,HAMD、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 P<0.001);舍曲林组治疗1周后,HAMD与SDS评分均有下降( 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下降,而西酞普兰组治疗2周后HAMD与SDS评分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x±s)

注:同组间比较,*P<0.05,**P<0.01

2.2 副作用比较

两组治疗各周TE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为失眠、胃肠道反应等,多能耐受,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每月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改变。

3.讨论

PSD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生率高,国内发病率为31.2%~63.1%,国外为25%~79%[4];②脑卒中患者并发PSD有着更差的预后,不仅使得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使死亡率增加[[5];③可能是部分脑卒中患者的核心症状。因此,选择对PSD更佳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关 PSD 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广为接受的机制为病变损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导致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能量传递改变,从而引起抑郁发作[5]。针对PS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等,其中,临床上仍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等通常仅作为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均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本研究针对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P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在有效性方面,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治疗后HAMD、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舍曲林组治疗1周后,HAMD与SDS评分即有显著下降,且效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累积,而西酞普兰组治疗2周后HAMD与SDS评分才有明显下降,表明舍曲林治疗显效更快。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均能耐受。以上结果提示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PSD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佳,而舍曲林组起效相对较快。而徐勇等[6]的研究表明西酞普兰较舍曲林起效较快,安全性相当,本研究与徐勇等的结果差异可能与评定方法、样本数量、药物剂量以及药物生产公司不同有关。目前也有研究表明西酞普兰的异构体艾司西酞普兰可能是治疗卒中后抑郁更佳的药物,它可通过同时结合基本位点和次级位点双重机制,加强药物在基本位点的作用,从而更快更好地发挥抗抑郁作用[7]。

本研究不足的是,样本量相对较小,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期得到更加详实的观察资料。另外,本研究仅观察两种药物在特定治疗剂量下治疗6周的效果与不良反应,但超过本研究药物剂量和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加以探究。

参考文献

[1]高学军.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16-18.

[2]朱帅杰.归脾汤加减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6):644-645.

[3]刘继,王青.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对照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85-86.

[4]张海东,李峰,马翊竑.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63-66.

[5]么宪伟,于志军,李滟岚.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治疗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8):678-683.

[6]徐勇,徐昕.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1):42-43.

[7]梁战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7):147.

论文作者:龙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评价论文_龙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