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ISIC2012会议研究论文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趋势论文,会议论文,论文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信息行为会议通过吸引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参与交流,旨在全面反映信息行为跨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会议还反映该领域研究相统一的特点,即信息用户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方式和在各个学科中应用的相互统一,即信息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这对发展项目是很有必要的。分析ISIC的发展历程,总结ISIC的特点,对于把握信息行为的发展动态,指导我国信息行为的研究方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1.1 会议背景
第一届信息行为会议于1996年在芬兰的坦佩雷举行,这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扩大的一个标志。自此该会议作为唯一一个致力于信息搜寻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的国际会议,第一届会议集中讨论了信息搜寻,后来研究范围扩大,但仍沿用以前的名字,即Information Seeking In Contex,ISIC。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并成立了委员会以确保会议持续进行。委员会目前由12名来自11所大学的教授或讲师组成;每届会议由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参与,展示两年间涌现的新研究,前两届会议文章出版成书;第三、四届会议的文章作为一年一度的系列出版物The 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 Research出版。2004年起开始采用开放式获取模式,会议文章出版在电子期刊Information Research上。各界会议时间及地点如表1所示。
1.2 会议主题
历届会议主要围绕不同环境下的信息需求、信息搜寻和信息使用等行为展开。历届会议主要主题词及文章数量如表2所示。会议上,许多学者结合环境、职业等各种特殊情境研究了用户在各种信息行为中所呈现出来的细微差别。这方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并开始从欧美国家向亚洲、澳洲等地延伸。
为了写作方便,本文将与信息密切相关的文章进行大致归类,从信息需求行为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行为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行为研究、认知科学角度下的信息行为研究四大方面进行综述,从中可以看到国际信息行为大致的研究范畴。文章按主题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信息搜寻行为位于第一位,信息吸收与利用、信息检索类文章分列第二、第三位。分类并未严格地按照体系进行划分,有些研究涉及不同的主题,在此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划分。此外,会议论文国别来源如图2所示。在这些论文中,有4篇是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分别为芬兰和瑞典、新加坡、美国和科威特、澳大利亚和中国、美国和英国。
2 ISIC第九届会议关注主题
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入到信息行为各个过程,如信息搜寻行为(information seeking)、信息共享行为(information sharing)、信息管理行为(information management)等;在网络环境的驱使下,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搜寻使用行为研究十分频繁;随着学科交叉趋势的发展,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融入了更多其他学科的理论,许多新生的行为理论研究被纳入进来。ISIC会议论文中的一组数据显示,1996年有12%的文章研究信息查寻,而2008年上升到41%,研究用户信息行为整个过程的文章从1996年的32%下降到2008年的8%[1]。以信息行为为中心的系统设计研究(如信息传送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以信息查寻行为为核心的涉及信息需求与信息利用、信息共享等信息行为过程研究,还有信息行为模型研究等构成了国外用户信息行为核心研究领域。早期的系统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开始逐渐被弱化,而加强了用户认知角度、用户满意度和用户体验等从用户个体出发的研究内容。
2.1 信息需求研究
Savolainen[2]对50篇文章及书籍在不同语境中把信息需求作为主语进行了概念分析,对主要语境及组成做了标记,并且研究了这些组成是如何反映在信息需求的概念化中的,试图来说明根据语境的不同,信息需求可以定义成不同的概念。如基于活动的信息需求的概念研究重点在于时空变化因素;工作效能中信息需求被定义为表明工作需求或问题的衍生工具及摘要类别。Pálsdóttir[3]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14个亲属对于冰岛老人的观点看法,从而确定了冰岛老人信息需求的主要方面,包括健康信息、政府支持和财务信息。Sormunen和Heinstrm等[4]人通过分析高中学生共同完成的17篇维基百科的文章过程中的信息使用这一实例,来研究他们在作文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主要是从原始资源到文本转换的方法,包括应用范围、过程和转换框架等。
Kassab和Yuan[5]研究移动终端用户的行为,结果表明,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主要需求是社交或购物。非洲移动用户的行为排名前五位的是下载游戏、下载音乐、社交、搜索和邮件通信。相比被动接受的广告等信息,用户更乐意使用社交网站等主动的应用。了解这些需求,供应商可以借鉴:有效的界面功能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及满意度。同时,未来研究也可以集中在用户的购物和社交需求行为研究上。
2.2 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信息搜寻(information seeking)、搜寻行为(seeking behavior)和信息使用(information use)等研究。该领域重点研究用户的网络搜索行为,其中关于搜索结果研究受到了特别的关注。Isto Huvila[6]收集了805条网络言论,运用网络计量分析软件Thewall和Bing搜索引擎API进行持续比较法分析,得出三种类型的认知权威:人、搜索(作为一种方法)和搜索(作为一种活动)。如果用户认为特定搜索的认知权威性很低,那么结果很可能被看作是不值得信赖的,反之则相反。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自动识别搜索行为模式是否可能,这些模式直接影响搜索的认知权威。
Wilson和Maceviciute[7]对谷歌194条短讯服务进行内容分析、体裁分析和价值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和印度提供大量的与信息搜寻相关的新闻;最热门的话题是健康信息搜寻和政府信息搜寻,紧接着是移动搜寻和信息自由搜寻;重要性、及时性和不可预测性使信息更有价值。
Connaway等[8]通过分析参观者和居住者行为特征来判断是否是访客,而非通过年龄和性别。如一个人登录到虚拟环境,做特定的事情或获取特定的信息,然后注销,那么他很可能是参观者;若其一直持续上网,那他很可能是居住者。以此开发了一种辨别的方法来分析网络用户的行为,研究发现便利性在信息搜寻行为中是决定性因素。
Jia Tina Du等[9]研究发现市场营销专业人士每天花费大约2~3个小时搜寻信息,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内部文件及外部搜索引擎和网站。他们选择信息时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信息质量如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非成本;所获得的信息用于处理、建构、生产及应用。
2.3 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研究
这一子领域的研究包括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和检索系统(retrieval system)等。由于搜索引擎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因此,关注搜索引擎也是对信息检索系统进行研究。Joseph等[10]比较了Eills、Meho和Tibbo、Marchionini的三种描绘用户检索行为的模型,发现所有用户都经历相同的七个检索阶段:开始检索、制定检索策略、执行、处理和评估检索结果、访问检索结果、对结果制定决策、结束,并通过访谈、调查组织机构和系统的用户行为提出了一种假设模型,并得以验证,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工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检索行为。Theng和Sin[11]调查了275位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认为的重要的系统性能,运用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和多重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作者认为用户的差异敏感性和他们的信息检索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开发更相关的检索系统的水平。作者指出,用户个性特征间的关系对于搜索引擎的选取影响非常显著,如信息搜寻行为的自信心和系统性能优先选择。
Karlova和Fisher[12]介绍了检索过程中信息的误传和造假的情况,提出了一个规范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社会扩散模型。模型结合语境用关键词说明了错误和虚假信息如何产生、传播、判断和使用,并以网络信誉为例来说明用户如何在检索过程中减少被错误和虚假信息误导的方法。
Khoo等[13]研究了用户如何选择以分类为基础的导航进行信息检索的。导航选择时,用户常使用主题概念,有时也会利用语境和资源类型的概念。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多种导航路径检索信息,在推断检索主题和分类类别的多样关系时具有创新性,这些关系包括应用领域、相关工具、相关过程等。一些用户愿意使用一般性的导航而非正式的规律性的分类导航,还有一些用户不熟悉主题分类而更愿意通过人群、语境和机构来检索。作者还发现,用户不容易区分各种文献资源的类型和格式。
2.4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行为研究
该子领域由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情境(context)、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s)等组成,涉及企业、学校等工作人员的信息行为。Fourie[14]通过文献研究了姑息治疗法(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中信息行为的复杂性,探索出一个用来描述姑息治疗法中不同状况下的模型,来加强识别休眠和未表达信息的需求。
Nalumaga[15]深度访谈了35位乌干达国会的行政工作人员,访谈内容涉及信息的获取和使用,通过一些形式结构来引导,如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机构、电子信息、个性特征等。第一层面的分析强调了不同信息资源的分类及与信息行为的相关性。第二层面从性别角度分析了国会环境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国会行政工作人员的信息行为包括主动要求和被动接受,相较于女性工作人员,男性更能适应信息提供的不一致性。Martha Sabelli[16]通过访谈,运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分析了扮演社会调停者角色的信息行为。结果表明,社会调停者在信息转换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信息使用者展现了与同事交流的专业和有效,在调解年轻女性和信息知识处理的使用间起着重要作用。
Yap和Md Zabid等[1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马来西亚93所上市公司竞争情报进行分析,证实了分析者的战略决策行为对于组织战略和竞争情报实践中的联系具有很大影响。分析者强调要利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高水平的技术情报的获取来使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情报制定战略决策。Sakai等[18]借助音频、视频、笔记、图片等分析一组日本信息技术硬件工程师的现场工作情况,详细了解了信息实际管理的组织结构,参与者如何处理信息及如何在社会互动中组织信息。
2.5 认知科学角度的信息行为研究
主要关键词有心理学角度(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s)、影响因素(influence factors)等。Tsai[19]通过Sonnenwald理论框架调查了450名美国出生的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他们被要求画出代表他们愿意使用的信息资源的层面图。运用描述和推断统计学及定性分析程序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使用不同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家庭成员一般只是充当课程设置的精神支持者,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信息资源而非人力资源,这样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及使用原因帮助制定相应的新生辅导以使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调整和转型。Ishimura和Bartlett[20]分析了在加拿大留学的日本大学生与当地学生在信息行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信息行为不完全受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在学生科研任务中,分配特点、他人的帮助、个性化和时间管理技能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进而影响其信息行为。
Godbold[21]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积极的、好玩的、担心的、可靠的和不关心的人或事的反应,认为词汇和思想的镜像的发展导致情感支持的涌现,显性表达的支持不是主要支持,情感暗示是信息化过程中的固有元素。如果人们也在寻找情感暗示,那么在一次性相互作用期间强调事实信息是有问题的。这说明,信息服务提供商应找到方法使用户投入情感信息,从而分析这些用户行为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Widén和Hansen[22]强调了信息文化影响知识型组织里的不同流程,融合知识创造管理和信息分享的不同方面来突出在商业环境中协同信息分享的重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者常常围绕信息搜寻、信息检索、信息搜索、信息需求及信息使用等展开研究。研究范围广泛、层次分明、主题多样;研究方式多样,包含跨学科研究、跨地区组织合作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倾向实证研究,用数据论证,科学性较强[23]。基于对现有成果的梳理,笔者发现国际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呈现以下发展趋向:
(1)信息行为的跨学科研究更为频繁。信息行为常常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图书馆情报学及传播学等学科联系紧密。Julien等[24]运用内容分析对1999~2008年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正在大量增加。作者认为,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应加强合作,从而可以促进独立研究社区的形成。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情报学专业把信息行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从而使这一领域成为信息服务相关职业未来从业者的第一门学科。作者同时也发现,围绕着具体信息行为(如搜寻、检索等)的研究,不同学科之间无论是术语还是方法联系都如此紧密,以至于就单个文献而言,已基本看不出研究者的学科背景[25]。笔者预期信息行为研究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学科的研究者参与。
多学科角度可以帮助研究者提高对用户及其信息行为的认识。认知科学不考虑深层的情感、愿望、欲望以及无意识的动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于用户和其行为的理解。但是,从精神分析等其他理论可以弥补这一空白,扩大研究者知识基础,从而推动信息行为领域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成果。
但是,多学科角度研究也存在不足,它使得信息行为传统界限更模糊。信息行为领域以外的研究者可能不明白该领域的成果,而且当研究者试图掌握一些新观点和思路时,往往需要一段学习过程。
(2)基于情境因素的信息行为研究将越来越多,日常信息行为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日益增多,正逐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Musoke认为,根据现实世界中的情境因素所进行的信息行为的研究更有利于了解真实的信息行为,并且结合情境因素更有利于研究的展开和理论的阐释。目前日常用户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能不足(缺乏熟练的技术人员来帮助搜寻信息、缺乏搜索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和缺乏计算机设备(限制开放时间或过度拥挤)等。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关注用户的在线行为以制定符合其需求的服务项目,关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信息模式如何来指导用户的信息行为等方向。
(3)加强了用户认知角度、用户满意度等从个体出发的研究。前美国情报学会主席N.J.Belkin教授致力于为用户“量身定做信息检索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者会将目光投向个体在信息活动中的认知,他们分析一个人的背景和所处环境对其信息行为如何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些结果如何被衡量。在这方面的研究上,研究者应注意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结合使用,既从数量关系上明确表示,又能说明即时语境的重要性和信息搜寻过程中的需求。数据收集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所关注用户的隐私信息,有利于更可靠数据的搜集。
(4)会议论文由于其篇幅、数量等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反映研究领域大体趋势,可能不会研究的方方面面,比如目前研究较热的个性特征与信息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在此次会议中体现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未来可与期刊论文做一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