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系统性护理干预论文_陈玮1,曹延广2,金志坚1,郑茵红1

1.浙江省血液中心 杭州浙江 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浙江 3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对60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2组,其中护理干预组300例,对照组300例,护理干预组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79,P<0.05)。结论: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体现献血服务过程中的人性化。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系统性护理;护理干预

目前,临床机采成分血以捐献机采血小板最为普遍。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高、疗效好、无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欢迎[1]。但由于其采集时间较长,循环血量较大,采集过程繁琐,同时需输入一定剂量的抗凝剂,容易引发较强的献血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无偿献血的积极性[2]。而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从而建立相当稳定的献血队伍[3]。我中心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方面,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机采血小板全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300例,年龄20~50岁之间,体重50~80kg。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0例。

1.2 献血者选择

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符合国家规定的捐献成分血体检标准,一周内禁服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阿司匹林类药物)等。

1.3 采血仪器

血细胞分离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及其配套的一次性管路耗材,ACD-A抗凝剂(山东威高集团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

1.4 采血操作规程

采集前将献血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程序自动计算并设定最适宜的ACD:BLOOD值,全血与抗凝剂比1∶2.5~1∶3.9的范围。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

1.5 分组及方法

1.5.1 对照组 机采血小板过程中,进行一般护理。对献血者做健康体检,讲解机采血小板的流程。采血过程中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及指导,随时观察患者心理及身体变化,如有变化立刻采取相应措施。献血后,叮嘱相关注意事项。

1.5.2 护理干预组 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方面,对献血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认知干预 献血前,采血者主动关心献血员,详细询问其身体情况,一对一讲解献血的相关知识,血小板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机采血小板的流程,以及采血过程的安全性。通过认知干预,帮助献血员全面、正确地认识机采血小板的临床与社会意义,让其充分体会到其行为是在拯救患者的生命。

②心理干预 献血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和心理沟通,了解是否是第一次献血,消除其害怕、紧张、恐惧及焦虑的情绪。献血中,让献血者思想放松,注意其面部表情,耐心询问有无不适,如发现表情僵硬、面部发白、额头汗出,则及时给予鼓励性语言增强自信心,防止反应加重。献血后,告知可能伴有疲倦感属于正常反应,适当休息即可缓解,消除其心理不安及顾虑。

③行为干预 采血者要热心接待每一位献血者,询问其是否空腹,睡眠如何,饥饿者送其点心、牛奶等食物及水。避免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避免室内人员拥挤及声音嘈杂,保持采血环境清洁、卫生、舒适。与献血者谈心,使献血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顺利完成献血。献血后,递上一杯热糖水,送上一份纪念品,赞扬无偿献血行为的光荣,并告知献血48h内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注意休息。

1.6 献血不良反应 机采血小板,除会发生特有的枸橼酸盐中毒造成低钙血症外,还会发生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轻度献血反应:献血中或献血后,献血者出现表情僵硬、面色苍白、头晕、出汗等轻微症状。中度献血反应:除有轻微症状外,还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皮肤湿冷、血压偏低、心率减慢等中度症状。重度献血反应:除有轻度及中度症状外,还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四肢抽搐、意识模糊或丧失、持续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及大小便失禁等重度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以上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献血不良反应共5例,占1.67%,其中轻度4例(1.33%),中度1例(0.33%),重度0例,而对照组的献血不良反应共17例,占5.67%,其中轻度13例(4.33%),中度3例(1%),重度1例(0.33%)。两组对比,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7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对比[n(%)]

注:两组对比,卡方检验,χ2=6.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目前临床最为普遍的成分献血。因其浓度高、疗效好、无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需求量不断增加。与采集全血相比,机采血小板具有采集时间长、循环血量大、献血标准要求高、过程相当复杂等特点,献血者在采集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烦躁情绪,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4]。

当然,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①由于机采血小板循环血量一般在4000ml以上,最大离体血量在600ml,容易出现低血容量反应;②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特别是初次献血者有恐惧感,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③个人体质因素,如空腹、疲劳、睡眠不足等,也与性别、采血次数等有关;④特有的枸橼酸盐中毒,为防止血液凝固,回输血液中需加入一定剂量的枸橼酸盐抗凝剂。由于回输速度快,体内的枸橼酸盐短时间内来不及经过肝脏解毒[5],在血浆中含量快速增高,并与Ca+结合,造成血浆中Ca+快速下降,使献血者发生低钙血症。枸橼酸盐中毒者,减慢回输速率,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10ml,一般会较快缓解,可继续采集,如不能缓解,则停止采集,并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可明显缓解;⑤其它因素,如采血技术欠佳、采血环境嘈杂、温度不适等[6]。邸梅[7]研究认为,通过对捐献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及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缓解献血者的恐惧感,提高采血量,满足临床血小板的需求。

本研究过程中,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不良反应等,并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干预组发生焦虑、紧张、恐惧的比例明显较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实施认知、心理、行为等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可以充分体现献血服务过程中的人性化,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建立并壮大相当稳定的机采成分血献血队伍。

参考文献:

[1]赵宏祥,戴为人,袁秀珍,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与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5):88-89.

[2]张宏,叶小演,孙凤杰,等.影响献血者无偿志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因素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16(4):157.

[3]桓建英,纪云鹏.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120-121.

[4]邸春燕,陈向东.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荟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56-59.

[5]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3.

[6]蔡澍,罗均,陈彩云.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396-397.

[7]邸梅.论628例献血反应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5):40-41.

论文作者:陈玮1,曹延广2,金志坚1,郑茵红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系统性护理干预论文_陈玮1,曹延广2,金志坚1,郑茵红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