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博物馆实践模式-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为例论文

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博物馆实践模式-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为例论文

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博物馆实践模式
——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为例

李言言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江苏 徐州 221006)

摘 要: 通过阐述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特征,共享高校博物馆的展教资源和其教育功能,提出高校博物馆在特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中应该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在特色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

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非教育系统的博物馆更能在教育功能上发挥优势。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博物馆是晚晴实业家张骞1905 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坐落在当时的通州师范学校内,主张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办馆理念。由此可见,高校博物馆大多坐落在环境幽美的校园内,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也肩负着辅助大学教学、科研的功能。

高校的特色专业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它必须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资源,在特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中展示出自身特色[1]。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特色专业历程展示和学生实践的主要阵地。

1 高校博物馆特色

高校博物馆既有社会公共博物馆的功能及特点,又承担着学校的教育责任[2]。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坐落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内。与其他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坐落于高等学校的校园之中。校园独具的静谧氛围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使得高校博物馆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二是藏品类别专业化。高校博物馆大多与学校优势学科或特色专业紧密联系,最大特色就是突出本校科研领域优势、展示特色专业的发展历程。高校博物馆的藏品大多源于教学或科研的标本和成果,与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特征。三是知识资源丰富。高等院校聚集着大量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才,他们涉及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是高校博物馆开展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知识来源。四是独有的校友资源。每个学校的校友资源都被学校视为最宝贵的资产,他们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步入社会后,依然感恩母校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博物馆发展强有力的后盾。

2 高校博物馆承担的教育责任

高校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主要有:一是辅助教学,主要体现在服务于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是发挥文化传播阵地作用,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三是促进优势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开拓专业视域;四是实施免费开放和讲解服务,扩大社会公众教育,加大科普知识传播,推动社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针对高校特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高校博物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场所和课堂知识生动补充,配套特色专业建设硬件,促进人才培养发展;二是对本校非本专业师生通识教育,扩大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三是以社区人群为中心的公共教育;四是非本校同专业学者的学术交流窗口,从而开拓专业建设的视角。

3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在学校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中的服务途径与实践

高校博物馆的藏品大多源于教学或科研的标本和成果,与教学与科研相伴随,见证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独特的发展历程,故高校博物馆常收藏有不见于其他博物馆的罕见资料,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特征。

3.1 藏品种类“个性化”

伍婷对于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提出三个维度,一是专业内涵建设;二是人才培养发展;三是专业建设的视域开拓[3]。这与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较为契合,薛果提出高校博物馆应该建立“学校——专业——学习、博物馆——基地——实践”六位一体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共建,创建特色,合作共赢[4]。高校博物馆在特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中应该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性突出的博物馆,建设有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自然陈列馆、李可染艺术展厅。

自然陈列馆内展藏品就突出了本校在矿物、岩石、煤炭开采等方面的特色,陈列展品主要有不同种类的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多种煤块、腐殖及其他矿产资源等各类地质标本。目前,有可用以开展煤炭科技科普教育的大型互动科技模型16 台,更直观知道煤炭形成过程的地质构造模型、煤层产状模型、煤炭变质过程模型;更生动了解煤炭开采工艺和开采技术发展的建议煤炭开采工艺模型、岩层移动模型、采煤工作面模型以及炮采、普采、综采生产工艺模型等;更深刻认识煤炭开采的困难和危害的矿井水防治模型、水文地质灾害模型等。这些大型互动科技模型将专业生硬的知识变得生动直白,更容易被观众吸收,从而更好地将煤炭文化不断传输出去。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 个学科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中国矿业大学在首批特色专业申报中通过审核的专业就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3 个学科。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不仅是本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也是非本专业师生应该了解的内容。展教中心将采矿工程相关专业知识以先进的媒体技术(如控制屏和操作台等)展示,同时将生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较为直白的语言进行讲解说明。

矿业工程学院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但是因受场地的约束,无法将实验模型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更不用说同时开展两个班级的实验课程讲授。博物馆开辟出600 平方米的空间用于展教中心建设,将矿业开采科技的实验模型系统化展示,利于教师授课和学生理解。据统计,矿业学院每学年在博物馆授课达80 余课时。

3.2 馆院合作,提高专业化展厅的多角度服务水平

专业性强的展品,如何通过馆院合作,将其作为展教合作中心,共同为学校的通识教育做贡献。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与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在博物馆内开辟了600 平方米共同建设了“采矿工程技术教学示范与展示区”,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践模式。该中心展出互动教学模型45 件,从“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绿色矿山”“中国古代采矿场景”“现代化采矿”“矿山压力”“煤矿开采”“特殊开采”“矿山安全”“煤矿灾害防治”“露天矿开采”“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文内容和对应模型进行系统展示。此展教中心的建设有效促进了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特色专业的内涵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名专业人士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在很多煤矿缺大学生,但现实中,学这个专业的人比较少,一些人学完后也不愿意真正到一线去工作。这是因为有的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煤矿比较艰苦,其实现在国家的大型煤矿都采用了先进的设备,条件比以前好多了。通过带领高考生参观博物馆,让他们了解矿业开采的现状及开采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他们对该学科的兴趣。3.2.4 展教中心是专业学科间交流的最佳窗口,有效促进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

手机通信数据包括手机信息、信令信息和基站信息3部分,由于手机信令数据包含短信、通话、基站切换、开关机、通信维护情况下与基站通讯的信令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得频率较高的采样点,常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分析,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与用户进行交互,然后利用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质量分析以及出行链技术等方法还原用户的出行模糊轨迹. 一般手机数据主要用于4个方面:即交通调查的补充和校核分析、典型吸引点客流密度分析、轨道交通换乘分析、交通设施路径分析、交通状态识别分析,其中交通状态识别分析由于基站模糊地址原因映射到道路网络的精度相对较低.

3.2.3 增加高考生源的兴趣,提高特色专业的招生率

经过试验,碱洗过程的温度控制在90 ℃以上,用氢氧化钠来进行碱洗,碱含量控制在60 g/L以上,即可基本转换为氧化铋。

3.2.2 推行非本专业师生的通识教育,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向发展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建有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承担着每学年的新教师和大学新生的校情校史培训工作,使他们直观快速地了解校史和校园精神,为他们新的工作和学习注入更多热情。

3.2.1 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

2004年,国内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以来,环境评价工作更加严格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这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必须发挥出课程自身的内容优势,突出培养学生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1]。

国内生产总值及民众教育需求的增长带动了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导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无法达到更高水平,说明我国教育支出规模不足,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鉴于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为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扩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势在必行.

采矿工程与矿业安全是中国矿业大学龙头专业,矿业工程学科每年有10 余次同行会到中国矿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3.2.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公众的素质教育

展教中心的展品说明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方便受众快速、直观的理解专业知识内容。在当今时代,参观专业性强的博物馆已成为大众快速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

从表2可知,在0.01、0.5和2.0 mg/kg的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和B-enol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5.49%~105.54%,相对标准偏差为1.96%~7.91%;在0.01、0.05、0.10 mg/kg的添加水平下,B-glu、B-keto和 B-mono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3.97%~1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2.32%~7.65%。结果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4 结语

高校博物馆应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为目的,通过对藏品、场地的开发与利用,建设高校文化高地。高校博物馆要充分利用馆藏种类“个性化”的优势,加强藏品学科专业性,最大化展现学校特色专业发展历程,有效提高广大师生及社区人群的科学素质等促进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扩大高校博物馆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使更多非本专业学科的师生快速、便捷地认识本校特色专业。

作为国家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深度融合增加了行业竞争,这对军工企业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通过优化质量管理系统来提高军工产品质量成为了军工企业的主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闫俊周.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8(1):118-120.

[2] 张爱民. 高校博物馆功能及特点初探[J]. 社科纵横,2006(21):156~157.

[3] 伍婷.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问题探析[J].黑河学刊,2013,(10):137-138.

[4] 薛果. 博物馆与艺术类专业“馆校合作新模式”研究——以辛亥革命博物馆文创设计为例[J]. 艺术评鉴,2017:162-164

中图分类号: G 26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168(2019)03-0032-03

收稿日期: 2019-05-08

作者简介: 李言言(198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理馆员,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从事大学博物馆管理研究。

标签:;  ;  ;  ;  

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博物馆实践模式-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