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品城市之老路综合改造设计——以合经区耕云路综合改造为例论文_韩贺杰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成熟,市政工程改造项目逐渐涌现,道路作为城市的主要载体之一,精品化设计需求日益增强。精品城市道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多方面,多专业相配合,打造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居民出行、休闲空间。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路改造;设计策略;以人为本;统筹考虑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成熟,我国城市化脚步的逐渐放缓,国内大中城市开始从单一的城市化向城市化、城市更新并驾齐驱转变。市政道路功能也逐步由单一的交通通行向城市景观、休闲交流、城市意象等多元复合功能转变。城市街道成为展现城市特色、市民起居的非常重要的公用开放空间,是进行城市更新的最佳载体。

市政道路构成了城市的骨架,直观反映了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构筑了城市的面貌、市民的生活休闲空间,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大中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建设充满活力、注重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目标。随着城市更新的逐渐推进,形成老路改造的浪潮。

2老路改造策略

精品城市之老路改造设计与传统道路设计相比,需要从“理念”、“方法”、“技术” 、“评价”上做出转变。在理念上,要从 “重视车辆通行”向“关注人们生活方式”进行转变,城市应以人为本,城市道路的建设需要我们从以车为本的传统观念中注意力进一步着重在“人”上,而不是单单在车上。在设计方法上,要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进行转变,从简单的带状道路设计向外、向上延伸到三维立体上。在技术上,要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城市道路设计不能局限在道路红线内,沿线建筑和退界空间也是构成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统筹考虑。在评价上,要从“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城市街区发展”进行转变,交通效率的评价不能作为城市道路评价的唯一标准,促进城市街区发展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功能之一。

简而言之,城市道路建设内容需从传统、单一的道路交通排水的建设向道路交通设施、沿线景观绿化、附属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等多元项目、多方位统筹建设进行转变。

3背景分析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合肥市新的定位。合肥正式从“环城时代”到“环湖时代”进行转变,建设模式也由粗放的大建设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精品化的城市更新转变,精品城市建设启动以来,从交通市政、建筑立面、环境景观、附属设施四个方面入手,对老城区道路、街区进行提升改善,提升内在功能,美化外在形象。

4道路现状及问题

耕云路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中部,根据经开区总体规划,耕云路沿线主要为工业、居住、商业和教育科研用地。

耕云路为城市次干路,东西走向,现状道路,道路红线宽30m,沿线两侧单位围墙多已建设到红线边。沿线部分小区、商业如红莲园、怡莲新城、莲花广场及佛掌路东西两侧一排门面房有建筑退让。天门路—莲花路段为沥青路面,其余路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破损率较高,纵横裂缝、错台等病害普遍存在。全线大部分路段无慢行系统。

5改造内容

5.1道路交通设施改造

5.1.1横断面设计

耕云路现状车行道宽度均为14m(单车道宽度3.25m),全线无慢车道,外侧人行道及绿化样式较多。考虑区域大型车辆较多,建议适当增大车行道宽度至15m,并同步建设人慢系统。推荐方案:机动车道15m+绿化带2m×2+慢车道3m×2+人行道2.5m×2=30m。其中建筑物退让段,在人行道外侧设置花箱进行隔离,建筑物门前根据空间设置不同形式停车位。

5.1.2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原路面结构破损严重,不能利用,破除原路面结构,清除表层杂填土,采用碎石换填。本着环保节约、减少扬尘的理念,采用级配碎石作为回填材料;现状破除后的混凝土板块破碎后可补充作为路基填料使用。

图5-1 耕云路改造透视图

5.1.3交通设施设计

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交口人行道圆弧半径取8m,减小交口尺寸,缩短行人过街时间。

完善沿线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监控设施等。全线交口设置左转导流线,规范行车路径,交口增加礼让行人。公交停靠站配备电子站台,并设计无障碍坡道与人行道相对应。

5.2沿线景观绿化改造

在常规的市政道路绿化设计以外,景观绿化设计挖掘现状路侧退让空间,见缝插绿增质、增色、增景。结合城中村改造、交口绿地,设置主题游园,设置园路、广场、坐凳、小品等,打造植物主题花园,增加休闲、活动空间。

5.3 附属设施设计

人行道铺装采用仿石材透水砖,体现海绵城市理念,铺装样式简洁、大方。道路侧石采用花岗岩材质,并配以美纹雕花修饰。

对沿线箱柜进线美化保护,在保证功能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景观性,从而使之与周边景观相融合。

5.4沿线建筑立面改造

合肥市的主色调以“白、浅、灰”为主,体现城市淡雅明快的风格。耕云路沿线建筑立面改造以“复合灰”为主色系。

沿线围墙内外增加垂直绿化。围墙外以景观手法,增加绿植配置,进行美化处理。对围墙进行美化设计,墙裙处用绿植进行点缀,学校段LOGO上墙。

5.5 周边衔接设计

结合公交停靠站,在机非分隔带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位置,还空间与人行,并在人流密集区增设停放点。

道路沿线常规道口设置减速让行标志标线,人流量较大的道口结合路网间距设置路段过街,并且信号灯控;学校等重要道口前施划禁止停车线。

6结论

加强精品城市设计与建设是一项从观念到实践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城市规划、交通设计、道路工程设计、沿街建筑设计及相关空间与设施的使用管理等环节的同力合作。老路改造是精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以人为本新的观念下的道路设计较传统道路设计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领域更宽。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M].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16.

[4] 叶鸿志.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道路综合整治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

[5]吴海俊,胡松,朱胜跃,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1.

论文作者:韩贺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浅谈精品城市之老路综合改造设计——以合经区耕云路综合改造为例论文_韩贺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