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敏感性及其子女的发育_敏感性分析论文

母亲的敏感性与子女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敏感性论文,子女论文,母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学家认为,根据儿童需求的性质,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儿童的饮食、睡眠、身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第二类是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抚慰、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有关研究发现,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是母子依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儿童在认知与情绪发展以及身体发育方面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来源。国内有一项研究认为,我国母亲对独生幼儿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水平,要明显高于对他们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水平。这反映了当今母性意识的现状与缺憾。

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是相辅相成的,而敏感性更是亲子交往的一个前提。我们对父母意识进行探讨,不能不提到母亲的育儿敏感性。事实上,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母亲的育儿敏感性已经作出了不少理论与实际的探讨,显示出母亲敏感性的重要作用。

那么,母亲敏感性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母亲敏感性是多维的。

母亲敏感性的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可以从多方面对它进行分析。

首先是行为敏感性。行为敏感性往往通过母亲与孩子交往的性质表现出来。高敏感性的母亲通常的做法是:当孩子寻求大人注意时,作出快速应答;当孩子有所需求时,尽快予以满足;孩子在牙牙学语时,模仿孩子的发音并予以强化;常常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对孩子的自主需求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及其他种种及时对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行为表现。

其次是认知敏感性。认知敏感性体现在母亲对孩子的能力与局限、兴趣与需求的意识上。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认知敏感性与行为敏感性是密切相连的。这也就是说,能认识到孩子发展水平的母亲,以及能考虑到孩子的独特特征会影响其社会与认知成就的母亲,常常就是那些与孩子敏感交流的人。母亲们会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认知观点和知识作为与孩子交流的尺度,并在需要的时候作出适度的调整。不过,也有心理学家反对说,认知敏感性与行为敏感性并不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关系密切,有的父母能敏感地认识到孩子发展的种种需求,以及孩子的能力与局限,但难以见诸于行动;也有一些父母,则并不是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交往,其行为敏感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再次是环境敏感性。环境敏感性可以反映在母亲组织与构造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经验的方式上。高敏感性的母亲会时常关注孩子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种各样的生存环境,为孩子提供容易理解并且与年龄相吻合的各种材料(如用于学习的各种书籍及用于摆弄的玩具),为孩子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与活动,并尽可能让孩子涉及对他们而言极为重要的社会与学习经验。

由此可见,母亲敏感性的多维观点主张从母亲的行为、认知与环境的利用等三方面来考察母亲的敏感性,更认为亲子交往不应单纯考虑到量的多寡,而应关注质的优劣,也就是说,并非是越敏感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关键在于“度”。所以,可以认为母亲敏感性中的认知与环境维度是决定孩子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第二,敏感性是独特的。

所谓敏感性是独特的,是指母亲敏感性的不同维度,会选择性地对儿童成长的不同侧面产生影响。特定形式的母亲敏感性(如对孩子最初的发音作出敏感的应答)只与孩子的特定发展领域有关(如早期语言的发展)。

在传统上,人们往往视环境起一种整体的效应,因而环境作用的整体模型认为“好”的环境总是有助于全方位地增进儿童的发展,而“坏”的环境则会毫无例外地损害孩子的成长。而环境独特性的观点可谓与新近的一些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它认为,环境的不同侧面会影响发展的不同侧面,而且“好”的环境并不必然导致良好的发展结果,而“坏”的环境也并不一定引发不良的后果。这一切,都应视母子的特性与交往的时机、场合等因素而定。

因而,企求母亲敏感性的“全方位”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毫无必要的。相反,如果根据孩子的特点,以特定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对孩子的特定行为作出敏感性的反应,效果往往是最为理想的。而这种独特的母亲敏感性,也就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亲子关系。

第三,敏感性具有动力与双向特征。

敏感性的动力与双向特征体现在:母亲敏感性影响孩子与亲子交往的环境,反过来也受孩子与亲子交往环境的影响。

敏感性的特征及对孩子发展的相关影响复杂多变,可视做是孩子的年龄与个体构成、母子交往的背景及广义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与目标的函数。可以举例如下:

在孩子出生头一个月的母亲敏感性,不同于在其他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在孩子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不一、需求不同,母亲对孩子的关注点自然也因孩子成长的年龄而异。

对这个孩子需要敏感的事件并不一定要对另一个孩子也敏感。例如,由于先天气质上的差异,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与人交往,也有一些孩子则一见到陌生人就会害怕。作为母亲,自然应该对后一类孩子的人际交往更多地加以关注。

在这一情景中的敏感交往不同于在另一情景中的敏感交往。例如,孩子的哭泣往往很容易引发母亲的注意与关心,对于孩子因饥饿、受到伤害等出现的哭,母亲的敏感性和与此相应的反应是必要的;但同样在孩子的哭泣情境中,如果哭泣的目的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母亲的敏感反应就会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一种文化下需要敏感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下未必就需要。孩子跌倒了,我们的母亲会马上冲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亲又是揉,还会教孩子打一下碰倒他的那个地方。对这样一件事情如此敏感,在有一些国家的家长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母亲自身的一些因素(如对育儿及心理功能的看法)与母亲敏感性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进而对孩子发展的诸多方面产生重要但非直接的影响。例如,认为自己缺乏育儿技能的母亲,会对孩子较少产生敏感性,这种过低的敏感性又进一步导致了母亲对自我母性角色的否定。

标签:;  

母亲的敏感性及其子女的发育_敏感性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