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以外交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课程体系为例,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索;实践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为办学方针,学院把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祖国人才的希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发展的活力也在于创新,因此国家和各大中心城市都提出来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落脚点还是需要创新型人才来建设,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对于社会提成的要求,也是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率先提出来要进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北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极为看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我国加快双一流建设,即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两者都需要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新。只有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快实现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是创新的建设,因循守旧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创业,那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从1999年大学生扩招开始,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随之带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现有就业渠道饱和的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就业和大学生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大学生创业,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相应的创业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大学生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直接走向社会进行创业,那么结果往往是撞的头破血流苦不堪言。相关的创新创业技能和知识必须要从在校期间抓起。很大学生都是通过创新走向创业,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课程体系
外交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军训、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践活动、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总学分为8个学分。为方便学生和老师更好的了解通过实践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每项实践教学均配有教学大纲。
从2009年开始,外交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开展并首先开设了面向大一新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发展规划》(与心理素质教育必修课合并),目前该课程为必修课2学分;我院基础教学部心理中心与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针对我院学生的情况,还有针对性的为高年级同学以及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了《求职指导》和《创业问题研究》等选修课程,均为两学分。除了建立完备的课程体系,学院还邀请各领域的创业专家和优秀校友现身说法,讲授创新创业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就业和创业热情。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外交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实施约40个项目,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最初2011年的11个项目发展到如今的每年约40个项目,支持力度逐年增加。目前,总体项目实施情况良好。
为充分调动院系参与的积极性和扩大学生参与覆盖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方式由之前的学院一级管理变成院系二级管理。我院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现行模式为:院系二级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悉心指导。为保证大创项目的质量,学院控制单个项目的学生参加人数和教师指导项目的个数,现阶段平均每个项目参与同学为4名,指导教师平均指导1-2个项目。在接受教育部及北京市划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资金配套、后勤保障等方面也不断完善制度,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院有针对性地安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北京市共建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院团委实践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吉林、四川、河南等省市进行了为期近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深受当地学校师生及家长欢迎。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国情教育和实践锻炼。
作为外语类院校,支持学生参与各项语言类学科竞赛是我院的优势所在,我院学生多次在各类国际竞赛、国内外语演讲比赛以及外语辩论赛中获得奖项,先后在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口译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外语院校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口译大赛(法语)、 全国日语朗读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北京市和国家级比赛中囊括桂冠。与此同时,我院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级国内国际大赛,2014年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英文)团体冠军和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英文国际赛全球季军。
通过外事活动实践外语。我院师生服务国家外事工作需要,多次参与各类重大国际会议。如,2013年以来,受外交部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委托,我院学生参与了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高官会、财长会、领导人峰会等会议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学生外语好,政治素质过硬,严守纪律,出色完成了会议服务任务,为会议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外交部和北京市的一致肯定。2014年11月,在来自23所北京高校的2280名志愿者中,我院英语系大三学生朱冠臻脱颖而出,获评唯一一名APEC国家会议中心优秀志愿者。北京市相关领导对我院学生的表现高度认可,并要求将我院校训“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作为标语悬挂于APEC国家会议中心指挥部。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主要表现在:1很多大学生往往是为了加学分、保研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自我的创新创业动力不足,2很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过于简单,与社会脱节,或者异想天开,实际可操作性不足,仅凭一腔热血不足以走到最后,也不足以完成创新创业。3很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被就业环境所逼,创业只是为了以后就业的铺垫,并没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当中去。本质上是为了就业而去创业。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我国大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博士毕业以后直接到高校工作,理论水平丰富,但是实际操作经验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的先天不足。大学教师本身与社会脱节,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际创业经历,或者仅是对于所教授学科具备一定的知识,没有宏观或者综合性的创业知识很难指导学生创业成功。尤其是一些年纪偏大的老师,对于计算机、手机的操作还比如学生,不了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手机APP的操作,都跟不上学生的步伐,就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了。甚至有些老师排至大学生创新创业,抱定老的观念只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才是大学生的正业,只是为了工作量或者课时而指导,指导质量堪忧。
五、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制定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化
学院于2008年制定了《外交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并制定了《外交学院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于2014年开始执行。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参与“计划”的学生对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创业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能够自主设计项目方案、自主完成项目方案、自主管理项目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过程。
2、明确项目流程并严格按流程实施
我院在大学生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以“自主创意—科学指导—主动探索—定期交流—客观评价”为关键环节和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教师科学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的形成;采取滚动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定期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3、学院采用了适当的鼓励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为鼓励院系和教师对大创项目的热情,学院从教学经费中划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给与指导教师和二级院系项目管理老师,一定的指导经费和管理经费。对于参加大创项目并按期结题的学生,各院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保研方面酌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4、严格控制项目经费的使用
大学生项目的经费使用,学院严格按照《外交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同时,学院严格规定管理部门对学生项目不得提取任何管理费用,并由学院进行配套经费支持,保证大学生项目能够完全惠及学生。
六、对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总结,对于第一次申报大创项目的大学生与团队,建议以“创新训练项目”与“创业训练项目”为主;已经申报成功过“创业训练项目”的团队,可以申报“创业实践项目”。大创项目,特别是“创新训练项目”与“创业训练项目”,很多时候申报时有3-5人,真正做事的就1-2人,甚至只有项目负责人。所以选择项目申报时,负责人要有心理准备;同时,挑选团队成员宁缺毋滥,严格控制大创项目组员的人数。
2、关于项目指导工作
有些项目立题新颖,创新性强,但从选题到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内容的选定都是由其指导教师代劳,这样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失去大创项目的真正意义所在。此外大创项目中创业类型的项目多数由专业课程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教师往往缺乏创业经验,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创业项目应与企业联合,给予更加具体的指导,完善创业设计方案,有效的实施创业内容,使学生完成创业项目的同时,提前进入职业角色。
3、关于项目的参赛和奖励工作
目前,大创工作的相关政策中暂无对大创的研究成果参赛和获奖后的奖励工作的相关条款及标准,各个高校只能自行制定。希望以后在大创工作增加对大创的研究成果参赛和获奖后的奖励工作的相关条款及标准,从而提高大创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和学生参与大创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 刘艳,闫国栋,孟威,权宇彤,逯家辉,滕利荣,孟庆繁. 中国大学教学. 2014(11)
[2]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 刘伟,邓志超. 教育科学. 2014(06)
论文作者:胡双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大学生论文; 项目论文; 学生论文; 学院论文; 我院论文; 外交论文; 人才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