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证明,城市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福建省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接近130万辆,较5年前翻了一倍还多,年均增长超过20%。而这几年的道路里程年均增长率只有3.11%,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基本上呈饱和状态,再加上地铁建设等占用路面施工,市政道路反复地开挖维修,对车辆通行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应注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问题
1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原则
1.1将人作为根本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施工人员为工程建设主体,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施工人员行为、态度、意识和能力的影响。所以,在控制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将人作为工程施工的根本,在管理施工人员方面加强力度,把施工人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进行提升。
1.2以质量为核心
各参见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到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好坏的影响,除此之外,其质量的好坏还会对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对城市的生活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整体形象起到代表作用。对此,需要兼差以质量核心的原则进行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提升,从而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
1.3以预防为主
预防应该作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实行,对施工、工程设计以及竣工验收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将预防措施做好并对其进行完善,在质量问题还未出现时就将其可能出现的机会全部消灭,从而掌握控制工程质量的主动权,防止因为质量问题导致浪费资源的情况出现。
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2.1工期紧,开工准备时间短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开工建设前往往需要比一般的工程收到更多的影响因素。政府部门有时候为了年终政绩,要求工期紧迫,留下的准备时间很短。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的特殊原因,没有条件长期施工,因为会影响到城市正常运行秩序。工期不能延长,因此工程项目准备仓促,施工趕进度严重,必然很多问题不能考虑充分,给市政工程带来了质量风险。
2.2地下已有管线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场地位于城市,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地上环境有人类生活活动、建筑房屋、公共基础设施等;地下环境包括,各种管线,而且管线铺设不统一,不同深浅,各个方向都可能有管线穿越,这给市政道路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如果不能理清拟建工程场地地下管线的种类和走向,很容易对管线造成破坏,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延长工期,造成经济损失。
2.3工程材料成本高
市政道路工程需要的工程材料巨大,由于工程规模大,各种施工材料都有大量需求,占据了工程造价一半以上。而市政工程材料的选择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最终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影响到拟建工程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性。市政工程材料的选取应坚持就地取材,满足市政工程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考虑运输距离短的工程原材料。
3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规划建设缺乏合理性
城市道路整体格局对城市的交通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合理的道路布局会造成交通通行效率的严重下降。首先,目前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局部区域的提升改造,忽视路网的整体效益。例如,在加大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同时,却无法对大量增加的交通流进行有效的疏解,结果是快速路对城市交通运输的贡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经常采用拓宽改造来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没有进行适当的交通组织,很容易出现加塞儿、违章停车等现象,还会引起交通过分集中,交叉口组织混乱,使道路的通行能力严重下降。
3.2道路设计参数取值问题
3.2.1道路设计参数低
每年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出现暴雨,这对城市排水系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城市看海”已经成了通病。我国城市早先排涝标准较低,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只有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雨水管道,是按照重现期等于10年的标准进行设计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设计者选取道路设计参数低,市政部门更多考虑造价经济性而忽略道路本应有的功能。
3.2.2道路线型指标取值理想化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反向圆曲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为宜。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在道路的运行过程中,实际行车速度往往达不到设计值,如果参照大于或等于60km/h时的直线长度要求,对交通流的贡献有限,而且有可能会增加大量拆迁。
3.3路基设计问题
3.3.1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在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后极为常见,固然大型货车对于道路破坏性极大,但是在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的不规范也可能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特别是在新旧路面搭接处、桥头,更是应该在道路设计时认真研究。
3.3.2反射裂缝难消除
在车辆长期持续荷载作用下,局部地段极有可能发生水泥稳定碎石开裂,这种水泥稳定碎石开裂会反射到路面,造成路面损坏。反射裂缝极难消除,成因包括路床的不均匀沉降、车辆荷载过大等。
3.4盲道设计不规范
我国许多城市的盲道规划建设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盲道铺装随意、不符合验收规定、铺装连续性缺失。目前我国正加紧步入城镇化,城市市政道路更应保障每个人包括残障人士参与娱乐和生活的权利,城市的无障碍设计系统应在现代城市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城市市政道路的改进措施
4.1布局高效道路网络系统
从城市交通系统来讲,道路的规划必须有具体合理的路网结构等级和功能布局。适当建设高等级的城市市政道路可以提高路网总体容量,快速疏散交通流,减轻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还需建设相应的辅助路网来匹配高等级道路交通流,避免快速路不快速的尴尬局面。
4.2合理进行道路设计
4.2.1因地制宜选择道路设计参数
对于道路设计中的平曲数半径取用、同反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等问题,不能简单地套用规范,而应结合工程设计环境予以优化。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旧路改造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应片面强调技术指标。道路平面线位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到造价的经济性问题。
4.2.2注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在理想的海绵城市中,一旦出现降雨,雨水主要靠城市自身吸收,缓解干旱的同时还能大大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打造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增加城市内的海绵体,既要保护河流、湖泊等天然海绵体,也要在城市建设中注入海绵理念,使城市建筑、配套设施都具备吸水功能,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4.3关注特殊路基地段设计施工
在新旧路面拼接处,采取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新填土压实标准等技术措施。在桥头需防止跳车现象,可采取提高压实度、设置大尺寸搭板等方法,防止桥头跳车现象。应对软基地段加强地勘,避免漏勘,根据软基的深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4.4道路要人性化建设
应注重道路无障碍设计。盲道不应只存在于街道,而是无障碍设计的一部分,应连接到城市其他公共生活区域,如商场、医院、地铁、银行、邮局等,在具体设计中还应注意台阶走道应设有盲道触条或触点提示等。
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应设置坡道,坡度需符合规范要求。应考虑残障人士过街的特别要求,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为盲人设置语音提示等。
4.5施工进度技术控制措施
加强施工的技术措施完成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在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批准的进度计划是工程施工与各方协调的依据。对施工进度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保证施工按进度计划进行。加强对工程进度控制认识,积极协助、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工作。尽量减少设计变更,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等都是影响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要保证资金充足到位,按工程形象,施工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及劳务工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通和环境问题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城市道路建设不能再局限于老旧理念,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汲取其他城市规划建设的优秀成果,结合本城市的人文风俗、文化特色、环境特点,打造质优通畅的城市命脉。
参考文献:
[1]城市盲道设计现状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性建议[J].缑存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09)
[2]探讨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周文静.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6(10)
论文作者:杨金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城市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通流论文; 管线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