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民党大陆政策特点分析_国民党论文

新时期中国国民党大陆政策的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国民党论文,新时期论文,特征论文,大陆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15)04-0122-08

       中国国民党自2008年重新“执政”以来,其大陆政策两面性、矛盾性和反复性特征日益凸显,譬如,在政治层面,坚守“宪法一中”的法律框架,却持续模糊和异化“九二共识”;在经贸层面,积极推进经贸合作交流,却抱守“对台有利”原则,且受阻于岛内“太阳花学运”;在文教层面,拨乱反正缺乏应有魄力,赖以“执政”的群众基础被不断掏空;在安全层面,无限搁置两岸“和平协议”商谈,却加紧对美军购;在保护海疆层面,拒绝与大陆联手,却“以渔权换主权”签订“台日渔业协定”;在国际层面,呼吁两岸“外交休兵”,却积极拓展台湾地区国际活动空间。因此,解读新时期中国国民党大陆政策,有必要以民族利益与政党利益博弈的理论视角对其两面性、矛盾性和反复性特征作出深入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应对之策。

       一、民族利益与政党利益

       (一)基本概念辨析

       1.民族与民族利益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①。中华民族是指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清末民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著述当中逐次提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主张的“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再到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的概念终成中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代称。中华民族利益,是指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统一性,决不允许民族国家出现动荡、分裂,坚决捍卫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抗击外来侵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2.政党与政党利益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优秀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②。不同政党虽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但各政党均有自身政治目标存在。政党的政治目标可以分解为政权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层面,政权目标即夺取或者巩固政权;社会目标是指实现社会治理以及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政权目标和社会目标就是政党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国民党的政权目标,曾一度被定位为“反攻大陆”,然而在国际现实和两岸情势面前,“反攻大陆”成为了不可实现的“迷梦”。此后,在台湾政治民主化和本土化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将其政权目标更改为夺取和巩固在台湾地区的领导权。与此同时,“经营台湾”,“深耕台湾”,以及打造台湾“黄金十年”等也逐次成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社会发展目标。

       (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与中国国民党政党利益的博弈

       民族利益代表本民族全体成员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政党利益代表特定社会中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换言之,民族利益涵盖的范围比政党利益所涵盖的范围要广,二者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民族利益高于政党利益,政党利益必须服从、服务于民族利益。政党利益可以通过融入民族利益来实现,离开民族利益的政党利益是无从谈起的,从长远计,背离民族利益的政党必然要被历史所抛弃和唾弃。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③。因此,中国国民党的政党利益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并行不悖的,而且是高度融合的。背弃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对于中国国民党而言,就是背叛孙中山先生“团结、奋斗、救中国”的创党理念,无异于自我削弱其在台赖以执政的群众基础。以下,我们将从民族利益与政党利益博弈的理论视角,对中国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诸多层面进行逐一分析。

       二、坚持“宪法一中”,却异化“九二共识”

       (一)坚守“宪法一中”的法律框架

       “宪法一中”有其特定含义,它是一种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归属予以定位的政治立场,这一政治立场的核心内容为:依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④。1947年在中国大陆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依然构成了今日台湾地区的法统基础。2008年3月22日,刚刚胜选的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中”在“中华民国宪法”层次上不是问题,他说,“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而是两岸主张有冲突”⑤。2011年新春伊始,马英九要求中国国民党执政当局在公文当中称对岸为“中国大陆”、“大陆”或“大陆地区”,而不是称呼“中国”,因为“宪法”定位对岸就是“‘中华民国’的大陆地区”。

       坚持“宪法一中”既表明了中国国民党对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坚持与固守,也证明了中国国民党在台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而避免在省籍矛盾中被对手贴上“外来政权”的标签,体现了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与中国国民党政党利益的同一性。

       (二)异化“九二共识”的合作基础

       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一经放开就得以迅猛发展,台湾海基、大陆海协两会一致同意,定于1992年10月28日在香港地区商讨有关两岸文书查证的协议事宜。结合香港会谈前后的往来文件,两岸在以下两点形成共识: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分歧就在于大陆坚持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即“一中不表”,台湾坚持采取口头各自表述立场,即“一中各表”。这就是“九二共识”的历史真相和真实含义⑥。1994年李登辉将“一个中国”异化为“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上的中国”,1999年又提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2000年陈水扁上台,先是彻底否定“九二共识”的存在,后又干脆抛出“一边一国”进行两岸政治定位⑦。

       2008年胜选之后,一方面,马英九宣称“坚持‘九二共识’,上台后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我清清楚楚就是主张‘九二共识’,全世界讲‘九二共识’最多的大概就是我”⑧。在与陈水扁会谈时,马英九明确指出“国民党与我个人都认为‘九二共识’是存在的,民进党可以反对,但不能否定它存在”⑨。另一方面,迫于美国因素和岛内选举考虑,马英九宣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将“不统、不独、不武”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并称“在我8年任期内,不会与大陆谈统一问题”⑩。“中华民国在台湾”明显违背了“宪法一中”和“一中共识”;“不统”则否定了“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由此可见,被马英九当局持续异化后的“九二共识”,已经抛弃了原有“九二共识”中最重要的两点共识,即“一中共识”和“统一共识”,仅剩下“一中各表”的分歧(11),“统一”这个最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利益已经让位于中国国民党政党利益的考虑。

       2015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期间,提到“1992年在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很多前辈非常努力辛苦下,双方达成‘达成两岸同属一中,但内涵、定义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识’”。相比马英九的两岸定位,朱立伦在“九二共识”之前加上“两岸同属一中”的表态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九二共识”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诚如朱立伦主席所言,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内涵、定义是有所不同的。当前,国共双方对于“九二共识”的政治表述各持一端,长久发展可谓遗祸无穷。国共两党应追根溯源,还原“九二共识”的本来面目,绝不能让“九二共识”持续模糊,导致完全异化后才不得不正视和处理两岸主权与治权的纠纷。

       三、积极推进经贸合作,却受阻于“太阳花学运”

       (一)两岸经贸合作步入规模化、制度化道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以及在中国大陆经济巨大磁吸效应的作用下,加之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力推两岸经贸合作,海峡两岸迎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格局。

       在经贸领域,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续冲击,两岸经贸依然实现了快速、平稳增长,目前,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见图表1:

      

       在投资领域,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从2008年的77506个,上升到2015年4月底的93079个,实际利用外资从2008年的476.6亿美元上升为2015年4月底的618.4亿美元,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9%。在人员交流方面,《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的签订刺激了两岸民间往来,出现了井喷式增长,见图表2:

      

       自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党执政当局与中国大陆分别授权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签订了21项相关协议,内容涉及经贸投资、医药卫生、知识产权、检验检疫、“两岸三通”等诸多领域,至此,两岸关系发展驶向了制度化快车道。两岸经贸与人员往来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迅速拉近感情,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双方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台湾方面获利颇丰,成为了七年来中国国民党当局最大的执政亮点。

       (二)抱持“对台有利”原则

       在经贸交流中,中国国民党执政当局从台湾本土和政党利益的格局出发,抱持“对台有利”原则,一方面向台湾工商界释放两岸交流带来的利好,一方面释疑老百姓关于两岸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台有利”既意味着台湾不断要求大陆作出经济让利,也意味着台湾对于大陆的诸多经贸歧视。在贸易领域,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两岸贸易许可办法》,台湾一直对大陆奉行“宽出严进”的歧视性贸易政策。只要中国国民党当局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大陆对台包容性的惠台政策就不会改变,马英九奉行的“以台湾为主”的本位主义依然有其腾挪空间,其结果就是这种歧视性的大陆贸易政策会得以延续。在投资领域,长期以来,两岸资本投资表现为台商投资大陆的单向资本流动现象。2009年6月30日,台湾当局终于开放陆资入台。迄今为止,陆资赴台尚不足10亿美元,成效远不如预期,主要原因就在于前三波开放项目都明显带有歧视性色彩,例如中国国民党执政当局对陆资卡得太死,管得太严,开放的多数为利润微薄、陆企竞争力弱的产业或行业,另外大陆商人及其家属在出入、居留、就学、就业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大陆企业在注册、税务、结算、基建方面也没有应享便利等。(12)

       (三)中国国民党在岛内丧失两岸经贸主导权

       尽管中国国民党在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上获得六至七成台湾民众认可,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民众,主要是台湾社会中的“三中一青”(台湾中南部、中低收入、中小企业以及青年阶层)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因为普通民众觉得两岸交流合作扩展了岛内大企业、大财团的利益,自己却从两岸交流中获益有限,甚至产生相对剥夺感。2014年3月,一场以台湾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立法院审核通过”为主体内容的“太阳花学运”震撼台湾,并迫使中国国民党当局宣布“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完成立法之前,不进行有关协议的党团协会”。未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及其逐项审查制度出台,既标志中国国民党两岸经贸主导权在岛内走向瓦解,也为两岸经贸交流投下深重阴影。两岸经贸合作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有利于中国国民党的长远利益发展,也有利于台湾工商界和普通民众的民生福祉,在一个多重有利的领域,出现如此不堪的混乱局面,其未来前景令人隐忧。

       四、文教领域去“独”缺乏魄力,“执政”基础被侵蚀掏空

       (一)“台独”史观教科书依然大面积传授

       由于海峡两岸分裂六十余年,以及中国国民党长期反共宣传,加之李登辉、陈水扁当局十几年来对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刻意操弄,导致半数以上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问题上混乱不堪。尤其是以“台独史观”为基础编写出来的台湾中小学语文、历史和地理教科书,更是毒害了一批批青少年,譬如“李白是中国的诗人,不是我国的诗人”,“我国最高山是玉山,不是喜马拉雅山”,“我国领土面积不是960万平方公里,而是36000多平方公里”等,这就造成了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历史地理认知的严重错乱和国家认同的极度混乱。

       教科书关系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等大是大非问题。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后,对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教科书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在去除“台独教育”方面是很不彻底的,例如高中历史教科书,虽然在一些观点上做了修正,但是并没有做结构性的调整,脉络结构仍然是民进党时期的“同心圆史观”,教学次序为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中华民国”仍然是放在“台湾史”,而非“中国史”的部分教授。这样的思维,等于将现在的“中华民国”从“中国”彻底剔除,虽然国家名称还叫“中华民国”,但是已经“有名无实”,它不再是那个1947年“宪法”上的中国,不再是1991年《国统纲领》通过时的“中华民国”。2015年4月,中国国民党当局宣布于2015年8月1日起发布“高中历史课纲微调新版本”,试图排除“台独”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观上回归“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然而超过三分之二的由民进党执政的县市明确拒绝新版教科书,对此,中国国民党当局却是应对无力。

       在去除“台独教育”上做不到真正的拨乱反正,无疑是掏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赖以“执政”的群众基础,并为对手培养具有“台独史观”的青年人才。正因如此,2014年7月19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冻独”议题辩称,“‘台独’已深入年轻人骨髓,已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13)。据“台湾选举研究中心”统计,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70%的台湾“首投族”(在台湾,每年届满18周岁首次取得投票资格的年轻人被称为“首投族”,这个数量每年达到10万人)票选民进党,而他们正是“台独史观”教科书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最新一代。

       (二)台湾主体意识发生异化

       “台独”势力一边刻意弱化和虚化“中华民国”,一边将台湾主体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地方认同异化抬高为国家认同,对此,中国国民党当局不仅无力反对,马英九关于“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论调甚至加剧了台湾人民国家认同的混乱局面。中国国民党在台重新“执政”七年,与两岸热络不绝的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民众“一个中国”的认同比例有减无增,与此同时,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则是快速上升。

       以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民调为例(由台湾“陆委会”委托调查),该机构自1992年开始一直追踪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趋势,调查发现,2008年以来,认同“是台湾人”的比例首次超过认同“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比例,见图表3:

      

       另据台湾竞争力论坛(具有蓝营背景)在2013年7月4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受访者,从第一季的61.1%、第二季的57.5%,降到第三季的54.1%。2014年6月5日,台湾竞争力论坛再次发布调查结果,认为是中国人的受访者比例降为46.8%。由上可知,两份调查结果都显示“中国人认同”在台湾岛正处于急速下滑势头,这不仅会重挫中国国民党现实执政的根基,也对未来两岸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五、搁置两岸“和平协议”,坚持对美军购

       (一)两岸“和平协议”遭搁浅

       2008年年初,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提出应推动两岸和平协议商签,以及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赢得了两岸民众的积极认可;胜选“执政”后,马英九态度开始大幅度转向:2009年4月,马英九在华盛顿举行的视频研讨会中表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为时尚早,同年7月,马在公开场合再次表态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应该做,但时机还没到”。

       2012年选举之际,马英九在主持“黄金十年、国家愿景”记者会时再次表态,只要符合“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国会监督”三原则,未来十年可以考虑与对岸签署和平协议。此后,更提出“未来如果要推动两岸和平协议,一定会先交付人民公投,洽签和平协议也没有任何时间表,更不会为签而签”。马英九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必须遵循三原则外加“公投”,其目的有二:一是避免民进党给自己带上“亲中卖台”的帽子,二是避免与北京直接进行政治谈判。一旦认定两岸商签和平协议事宜危及中国国民党的执政地位,那么两岸和平协议也就难以逃脱被无限期搁浅的命运。(14)

       (二)对美军购不停减

       中国国民党执政当局一面变相拒绝两岸和平协议商签,一面却派出高规格团队赴美购买各类高精尖武器,以期达到“吓阻大陆”、增强台湾“国防安全”的目的。2012年年初,马英九在首个任期行将结束之际,骄傲的宣布对美军购数额远超民进党时期,达到创纪录的196.8亿美元。可以想见,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对美军购绝不会停步,因为他一直把对美军事采购视为美国愿意保护台湾安全的保证,也是确保中国国民党“执政”得到美国认可的关键步骤。

       实现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利益诉求,也是2005年“国共五项愿景”的重要内容,并已纳入中国国民党政纲之中。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激烈的议会斗争和频繁的政治选举,使得中国国民党彻底沦为台湾政治民主生活的选举机器。几经政党轮替,国、民两党争夺“执政”权的矛盾已是台湾政局中的主要矛盾,而在与民进党的残酷斗争中,能否取得或者巩固“执政”地位,甚至能否得到美国的政治支持和安全承诺,往往成为其当前和首要考虑的最大动机,由此导致中国国民党常常将政党利益置于中华民族利益之上。

       六、拒绝联合大陆共同捍卫民族遗产

       中华民族的先辈给两岸人民留下了巨大的海洋资产,然而,近年来我国海洋权益频遭侵害,诸如海岛被占,资源被夺,渔民被扣等。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消极影响下,菲律宾在黄岩岛与大陆公然对峙;越南不仅疯狂抢夺南海石油,而且对台湾驻守的太平岛虎视眈眈;2012年9月10日,日本非法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美国虽一再口头表示不在中日领土纠纷上选边站队,但却多次表态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美日菲越沆瀣一气,虽目的不同,但都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领土、领海主权。

       面临海洋权益被蚕食的险恶局面,两岸人民、各政党都有责任去维护先辈留下的海洋资产。国共若能携手保卫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甚至由此开启大陆和台湾政治和解与合作的政治谈判议程,唤醒台湾民众共同的民族记忆和历史联结,这将是国家统一征程中莫大的幸事。

       虽然中国国民党当局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有着寸土不让的决心,但是无奈受到美、日因素的强力制约,因此在捍卫中华民族海洋权益、强化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选择了单打独斗,在多个场合屡次撇清自己,决意不与大陆联手实现联合保钓。日本为什么能够控制钓鱼岛,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依然处于两岸分裂状态。中国国民党当局不与大陆联合保钓的声明与立场,使得日本在国有化钓鱼岛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

       2012年日本“购岛”事件引发钓鱼岛危机后,面对两岸联合保钓的态势,日方主动向台湾提出举行新一轮渔业会谈,以此离间海峡两岸。2013年4月10日,中国国民党当局背着大陆和日本以民间交流协会的名义签订了“台日渔业协议”。根据“台日渔业协议”,台湾地区渔民只能在日本划定的钓鱼岛12海里范围之外捕鱼。从国际法角度而言,该协议等于变相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钓鱼岛周边12海里领海主权,以及领海范围内的行政管辖权,严格来讲,中国国民党当局的这一极其错误的行径,使得其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问题上留下了深重的历史污点,也使得大陆在捍卫民族利益问题上陷入被动局面。

       七、倡议“外交休兵”,争取国际空间

       (一)倡议两岸“外交休兵”

       李登辉期间,试图通过金援买通台湾“务实外交”之路;陈水扁期间,为了营造虚幻的“台独”迷梦,更以对外经济援助的名义四处撒钱,见图表四。为了围堵“台独”国际空间,中国大陆常常要在经济、资源等对外援助方面付出更大代价。

      

       非洲和南美一些穷国、小国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大陆和台湾地区支援,不断在两岸之间变换建交对象,上演着一幕幕建交、断交、复交的闹剧,中华民族利益因为两岸分裂而遭他人肆意侵害。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公开呼吁两岸实现“外交休兵”,并得到大陆的默许配合。

       (二)积极拓展国际空间

       马英九惯用“活路外交”方式寻求突破台湾地区在国际空间,或者在外交方面的一些困局,以此为中国国民党当局的外交成绩加分。为此,他多次到海外进行访问,非洲、中南美洲是其最大的国际空间活动舞台,过境美国则是拓展国际空间的重头戏。马英九还有意将拓展台湾地区“国际空间”与发展两岸关系勾连起来,第二任期伊始,马当局再次喊话称“两岸关系要继续发展下去,台湾地区在国际上应不被打压”(15)。2015年元旦,台湾驻美办事处在华盛顿双橡园举行美台断交36年来的首次升旗典礼,更暴露出中国国民党当局在寻求外交突破方面的焦虑与莽撞,并给本已脆弱的两岸政治互信以沉重打击。

       2015年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开幕,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开幕式,在致辞中朱明确提出“希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能够让台湾地区在国际活动、国际空间中能够有更积极的作为。”

       对于中国国民党及其“执政”当局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要求,应审慎处理:对于台湾地区与其他国家进行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大陆不会反对,但是坚决反对进行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湾地区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

       八、小结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利益与自身政党利益博弈下的中国国民党大陆政策之取舍,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某项政策既符合民族利益,又符合政党利益时,中国国民党会坚守立场,或者积极加以推进,但是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二是某项政策符合民族利益,但给政党利益带来不可预知风险时,中国国民党以政党利益为重选择无限期搁置甚至放弃;三是某项政策不符合民族利益,但在短期内有可能给其政党利益带来不可预知收益的时候,中国国民党将政党利益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四是某项政策既损害民族利益,也会损害政党利益时,中国国民党理应选择放弃,但也不排除例外发生。自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上述四种情况在其大陆政策推行过程中可谓交相出现,这就是其大陆政策出现反复性、矛盾性、两面性的症结所在。有鉴于此,大陆不仅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更应减少不利因素制约,始终争取中国国民党能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防止其大陆政策趋向保守甚至逆向发展。

       注释:

       ①《斯大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页。

       ②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③《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27/c64094-25746175.html.)

       ④杜立夫:《“宪法一中”与国民党当政时的大陆政策研究》,载于《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1期。

       ⑤《马英九:“一中”在宪法层次上不是问题》,《中国时报》,2008年3月22日。

       ⑥⑦(11)明庭权,杨华:《新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面临的难点及对策分析》,载于《攀登》2012年第3期。

       ⑧《马英九:我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联合报》,2008年3月28日。

       ⑨《马英九:九二共识可反对但不能否定》,《自由时报》,2008年4月01日。

       ⑩李柏涛:《马英九称统一没急迫性 任内不推“台独” 不谈统一》,环球网(http://news.ifeng.com/a/20141105/42385088_0.Shtml.)

       (12)《投保协议促新变化:信心增强,陆资仍难“大步走”》,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tw/2012/08-21/4121667.shtml.)

       (13)《“冻独”不了了之,蔡英文重走“台独”老路》,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js/thjs/2014-07-21/content_12046282.html.)

       (14)张亚中:《马将和平协议往民粹的道路推》,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0.)

       (15)王宗铭:《马英九争国际空间不变,释出两岸善意》,华夏经纬(http://www.huaxia369.com/Society/NewsDetail.aspx?id=28085.)

标签:;  ;  ;  ;  ;  ;  ;  ;  ;  ;  ;  ;  ;  ;  

新时期国民党大陆政策特点分析_国民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