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刘荣新

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刘荣新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放射科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在花都区花山镇地区的419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万东数字化CCD直接成像拍摄颈椎正侧位、双侧后前斜位、张口位X线片,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晕,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100%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不同程度出现椎间隙变窄或椎间孔变窄、单个或多个椎体骨质增生。结论: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明确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以及有无椎间盘退行性变,对于临床医师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颈椎病;X线检查;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55-02

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发,出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压迫颈脊髓或颈神经引发一系列临床刺激征。本病的发病与长期伏案工作、慢性劳损等有密切关系,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以晕厥、呕吐多见,轻者伴肩颈、手臂酸痛麻木、疼痛,重者突然晕厥,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临床对颈椎病的检查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X线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7年在本院治疗的419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0例,女269例,年龄20~95岁,平均年龄(57.4±22.1)岁,病程6个月~15年,病程较长者可发生椎体融合,本地区以女性多发,男女好发年龄呈金字塔分布,高峰在60~70岁年龄段;所有患者均符合x线颈椎病诊断标准,排除有颈部肿瘤、先天性颈椎畸形、颈椎外伤史者;其中,肩颈部麻木、疼痛179例,上肢活动受限、感觉异常、握力下降116例,间歇性头晕、头痛、眩晕、耳鸣83例,下肢无力、步态不稳41例;查体颈旋转试验(+)、颈椎棘突旁压痛明显、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上肢肌力减退等。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采用万东数字化CCD直接成像拍摄颈椎正侧位、双侧后前斜位、张口位X线片;曝光后3s即可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由计算机完成图像重建后处理,观察并记录颈椎是否存在病变,最后由激光相机打印出胶片,统计分析X线诊断结果[2]。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版,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分析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晕、呕吐,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影像学特征分析

所有患者均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不同程度出现椎间隙变窄或椎间孔变窄、单个或多个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以颈4/5~6/7多见,基本与临床症状相符;其中,颈椎曲度异常419例(100%)、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387例(92.3%),椎间隙狭窄335例(79.9%)、椎体钩突增生282例(67.30%)、椎小关节突增生193例(46.06%)、项韧带钙化(19.8%),椎小关节不稳(7.15%),寰枢关节脱位24例(5%)。

2.3 病例分型

419例中,神经根型245例(58.47%)、椎动脉型72例(17.18%)、交感神经型79例(18.85%)、脊髓型23例(5.49%),混合型20例(4.7%)。

3.讨论

3.1 颈椎病分型

颈椎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一,多无外伤,患者出现颈项强直,肩颈部感觉障碍,颈部压痛、上肢肌力减弱等以及反射改变等。临床将颈椎病分为五型,分别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以颈型及神经根型最为多见。本研究中,419例中,神经根型245例(58.47%)、椎动脉型72例(17.18%)、交感神经型79例(18.85%)、脊髓型23例(5.49%)。

3.2 颈椎病在X线片上的早期病理改变

颈椎的生理弧度由椎体的前缘和后缘连接而成,形成连续和谐的弧线,其符合生物力学和生理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对抗纵向压力以支持头部抬起作用。颈椎曲度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标,其代表了颈椎与椎旁软组织之间的解剖结构和相互关系,若颈椎正常生理弧度出现改变,则意味着早期颈椎病的征兆[3]。在X线影像学特征中,颈部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早期颈椎病的最典型影像学表现,其与症状体征的消失呈明显的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419例患者X线检查均存在明显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而临床研究显示,钩突增生是引起颈椎病增生的首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椎间孔狭窄的最常见病因也是钩突增生,因此我们认为颈曲改变及钩突增生是早期颈椎病的特征性表现[4]。观察X线片钩突增生特点,其早期多为尖刺状退变增生,然后逐渐加重,发生钩突关节间隙狭窄和上位椎体骨刺,最后可形成骨赘、造成骨性椎管狭窄。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早期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钩突变尖最为常见,继而引发小关节突紊乱、骨性椎管狭窄、寰枢关节不稳而引发临床症状。

3.3 X线检查的优点

正常情况下,颈椎各结构间,包括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关节囊等通过生物力学作用维持颈椎内部稳定结构,同时颈椎周围的肌肉及组织也维持严密的解剖构造,共同完成颈椎复杂的生理功能。但颈椎病变时,颈椎关节、韧带、关节囊发生损伤,原有的关节稳定性下降,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通过拍摄正位片、侧位片、张口位、双侧后前斜位,快速、准确、清晰显示颈椎全貌,更加接近临床实际,获得可靠诊断依据,达到治疗目的[5]。

3.4 X线诊断价值

①X线检查能全面清晰显示全部颈椎体及椎体间各结构,包括椎间隙、棘突、上下关节突及少部分软组织,经图像处理后还能显示舌骨、会厌软骨、气管及大部分软组织,便于影像科医师及临床医师的分析判断。②X线曝光成像时效性强,可及时观察摄影效果,若发现拍摄问题可及时纠正,减少补拍带来的不便,如颈椎环枢关节张口位容易产生影像重叠现象。③X线拍摄系统处理数据功能强大,能够满足颈椎病检查需要,对于测量、标注、定位等功能上有明显优势。④X线图像可进行标准数字化存储,经计算机作为媒介,临床医生可直接在HIS系统上查看X线图像及诊断结果,方便医生对病例的调取和取证,提升了临床诊断的便捷性和时效性[6]。

综上所述,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有确切诊断效果,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于X线无法确诊的类型,临床可辅助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景晨.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A):83,85.

[2]王玲,陶福典.颈椎病X线与CT检查对比分析[J].光明中医,2011,26(4):683-684.

[3]陈文德.X线检查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0,31(22):3763.

[4]沈毅强,陈岩,李雪.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140-141.

[5]章瑛,黄满平,李家邦等.X线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医正骨,2005,17(5):55.

[6]何建波.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12-113.

论文作者:刘荣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刘荣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