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岩灾难”理论的现代复制--兼评反腐倡廉影视剧的一种倾向_反腐倡廉论文

“洪岩灾难”理论的现代复制--兼评反腐倡廉影视剧的一种倾向_反腐倡廉论文

“红颜祸水”论的现代翻版——评反腐倡廉影视剧中的一种倾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腐倡廉论文,祸水论文,翻版论文,剧中论文,红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反腐倡廉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对如此重大的、引起民众关注的这个社会“ 热点”问题,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影视艺术界的重视。因此诸如电影《生死抉择》、电视 剧《省委书记》、《至高利益》、《绝对权利》、《大江东去》、《红罂粟》等影视作 品应运而生。由于这类作品在自然朴实的纪实风格中,蕴涵着鲜明的即时性、强烈的新 闻性和深刻的教化性,既配合了党和政府当前反腐倡廉、政治体制改革工作的需要,又 给人们参与斗争的决心和满怀必胜的希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但是在有些影 视作品中有意无意宣扬的“贪官背后的温柔陷阱”,却是古而有之的“红颜祸水”论的 现代翻版。

一、反腐影视剧中“红颜祸水”论现代翻版的几种模式

第一种:浩然正气好干部(丈夫) + 无意中犯错误的“好女人”(妻子)

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受到热烈推荐、被认为是比较具有现实主义态度和敢于直面 现实的“反腐倡廉”的力作,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该片以澎湃的激情塑造了李高成等 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反腐败是一场关系到党和国家 生死存亡的斗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颇费心思地设计了英雄人物李高成与自己妻子——一个无意腐 败的“好女人式”的市长夫人吴霭珍的关系。吴霭珍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翻手为云、覆 手为雨的钻营者。相反,她是一个贤慧、善良、体贴的妻子和母亲形象。然而,这样一 个好女人却在不堪重负之下铤而走险,为了给孩子治病,接受30万元的贿赂,滑入了泥 沼。当她明白这是一场阴谋时,一切已经晚了。为了不连累当市长的丈夫,她只能留下 一纸离婚书,流着眼泪走向检察院去自首……。与原作小说相比,电影编剧做的最大调 整是对妻子吴霭珍的设计:由小说中的故意腐败分子改成了电影里无意中犯了错误的“ 好女人”。这种好干部(丈夫) + 无意中犯错误“好女人”(妻子)的设计,是“红颜祸 水”现代版在影视创作中最易让人接受,又最能使人产生同情、引起共鸣的模式。

第二种:由大有作为堕落为腐败的干部(丈夫) + 祸水(腐败妻子)

电视剧《大江东去》是以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大案”为素材,新闻报道式地揭开一 层层鲜为人知的惊天内幕:农民出身的贺远鹏来到奉阳市就任市长后,一心扑在工作上 ,他的行动准则是“我当市长为人民”。然而这样一个有水平、有政绩的市长,却彻底 堕落成了一个腐败分子,结局让人触目惊心。

该剧的一大看点就是没有简单地“脸谱化”地罗列市长贺远鹏腐化堕落的过程,而是 刻意剖析一个本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的市长,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腐败的原因:剔除其他因素,问题主要出在原配夫人唐丽华身上,她见钱眼开,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索贿受贿、为黑社会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最终结果是伙同奉阳市腐败势力把贺远鹏推向深渊。这种模式的重心是放在腐败的“祸水”妻子身上。电视剧有意制造了这样一种氛 围:假如没有唐丽华那个“祸水”,贺远鹏的结局可能就另当别论!

第三种:腐败分子(丈夫) + “红颜祸水”(腐败妻子)

《大江东去》中的常务副市长沈培林和医院院长方若梅是较为典型的一对。沈培林在 该剧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与黑社会狼狈为奸的腐败分子,是奉阳市腐败势力的中坚。作为 妻子的方若梅在剧中除了不断给丈夫出谋划策,共同受贿外,当沈培林被“双规”之后 ,又四处活动、订立攻守同盟、通风报信,为腐败分子鸣怨叫屈、评功摆好,真是夫唱 妇随、同流合污、共同腐败。这种人物关系的设计方式也是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常用的模 式。

第四种:腐败分子 + “红颜祸水”(情人)

这种模式在电视剧《红罂粟》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全剧从江州市的一场反贪风暴拉开 序幕,随着江安公安分局局长黄正刚、副市长李廷宇等人纷纷落入侦察视线,观众发现 :那些原本年轻有为的干部之所以一个又一个自毁前程、沦落为贪官,无不与隐藏其背 后的一个或几个年轻貌美的女人有关。这些女人同上述几种“红颜祸水”的模式不一样 ,她们都不是贪官的妻子,而是所谓的“情人”,她们与腐败分子的关系是“权色交易 ”,手段是用“色”征服“权”,形式是满足贪官的情欲,目的是为其自身谋私利,结 果是吞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祸国殃民。借用电视剧的剧名,这些女人的确是“背后的 温柔陷阱”、是“红罂粟”,是“红颜祸水”!这是“红颜祸水”论在影视剧中标志性 的、最常用的典型模式。

二、溯源与比较——“红颜祸水”论辩思

把女人比作“祸水”是中国男权主义的产物。源于《汉书》中的《飞燕外传》,该篇 文章说,汉赵飞燕有妹合德,美容貌,成帝召入宫,有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在帝后 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按五行家说汉以火德王,此谓赵合德得宠必使汉亡, 如水之灭火。后以“祸水”称得宠而败坏国家的女性;又比喻引起祸患的势力。“红颜 ”一词是指“妇女艳丽的容貌”,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据《汉书》《孝武李夫人传》中 记载,汉武帝悼李夫人赋中写道:“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将“红颜”和 “祸水”两个词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美丽并得到掌握权利的人宠爱进而又败坏国家、 引起祸患的女性是“红颜祸水”。

据说中国历史上有十大“红颜祸水”:西汉的吕雉、明朝的客氏、清朝的慈禧都算“ 红颜”,得宠后手握大权,直至“祸国殃民”,称她们是“祸水”不那么确切;晋朝的 贾南风阴险毒辣,搞得短暂的晋朝乌烟瘴气,导致了“八王之乱”,但她其丑无比,很 难说其是“红颜”;春秋的西施和三国的貂蝉属于“女间谍”之类的人物,凭借“红颜 ”的魅力,迷惑了敌人,导致夫差灭亡与董卓被杀,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是“为国献 身”的行为,似乎也不能说是“祸水”;夏代的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每天撕丝绸一 百匹;周朝的褒姒不好笑,幽王就烽火戏诸侯,导致国破身亡;唐代的杨玉环天生丽质 ,唐明皇“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不理朝政,结果,马嵬坡兵变,皇帝被逼无奈只好 拿杨贵妃做了“替罪羊”,让人杀掉。上述这三个小女子均因傍个“好色之君”,而落 下个“红颜祸水”的恶名,实在有些冤屈;商代的妲己传说是千年狐狸精幻化而成,妖 媚动人。纣王为讨其欢喜,设酒池肉林,酣饮作乐,通宵达旦;也曾受她蛊惑草菅人命 、乱杀无辜,只有称妲己是“红颜祸水”还算货真价实!

既然那么多女性被扣上“红颜祸水”的帽子,有“冤假错案”之嫌,为什么还会产生 “红颜”是“祸水”的论调?其一透过这个现象,从中可以看到男权视角所带来的错误 观念:对女人的拥有从来就是中国男权社会中一个不成文的成功标志,男人喜欢把自己 的过错推给女人,不是自己道德差,谁让女人貌倾国?“红颜祸水”论透出了男人骨子 里的软弱和怯懦;其二是那几个皇帝为了赢得“红颜”的欢心,甚至不惜动用国家机器 ,其实质是要满足自己的情欲;其三更主要的是出于政治目的,如同骆宾王为了将他的 “讨武曌檄”写得更有气势些和激起更多的公愤,硬是给武则天套上个读起来琅琅上口 的既“杀父”又“轼君”的罪名。同理,商汤讨伐夏桀的时候,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自然就少不了想方设法地要给桀和妹喜加上许多莫须有的能激起更多的人热血沸腾和咬 牙切齿的东西出来。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历史已经跨入新时代,但漫长的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红颜祸水”论并未彻底肃清 ,属于大众传媒的影视作品钟情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方女人的“犯罪”,可以追溯到《创世记》上:夏娃经不起蛇的诱惑,与亚当一起 偷吃了禁果,结果受到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可是上帝很仁慈,对夏娃的处理相 当宽大,只是让其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多受点苦痛。基督教说这是人类始祖所犯的“原 罪”,文学却认为这是人类的一次伟大叛逆——向文明的迈进!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为了争夺天下无双的“红颜”海伦而引发大规模特洛伊战争的 故事。特洛伊全城上下从国王到普通士兵,并未因为海伦引起的亡国之灾,痛恨这个美 女,反到心甘情愿地为其打了十年大战,令人深思。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塑造了一个“祸水”——麦克白夫人,由于这个女人 的蛊惑,使得昔日的英雄麦克白沦落为窃国弑君的刽子手,最后夫妻二人落下个可悲的 下场。麦克白夫人是个符号——人类野心的象征,莎士比亚借用这一形象,思考着资本 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野心毁灭英雄,私欲吞噬理性的社会问题。莎翁的另一部悲剧《安 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描写古罗马的伟大将领安东尼,跌入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的情 网之中,不爱江山爱美人,一世英名付诸东流。莎士比亚没有把克莉奥佩特拉写成中国 古代的妲己或杨贵妃,而是站在深层次的人文角度,将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放在平等 的地位,探讨的是一个情欲毁灭理智和事业的悲剧,而不是“贪官背后的温柔陷阱”。

由于政治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对女性仿佛不那么刻薄,态度比较宽容,没有类 似中国古代的“红颜祸水”一说。对女性最经典的评价出自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之 口:“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究其原因:一是基督教宣扬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的教条有影响;二是欧洲中世纪骑士阶层追求典雅爱情,鼓吹爱慕及遵从贵夫人的风尚 曾盛行;三是资产阶级自“文艺复兴”以来主张的“天赋人权”的人文思想深入人心; 四是17世纪后西方女权运动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总之,女人就是女人,自有其自己的责 任和义务,何必让其承担那么多历史的重负!这一点,应该给我们的创作者以启迪。

三、“红颜祸水”模式是一种误导

首先,“红颜祸水”模式容易模糊对“反腐败”问题的正确认识。腐败是一个世界性 问题。在我国,党和政府对腐败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反腐败关系民心向背,决定政党 、政权的兴衰存亡。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影视作品它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艺术的阐释 ,帮助观众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反腐倡廉”问题,了解为什么相当数量的干部会堕入腐 败的陷阱。原因自然很复杂,但是,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即权力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 的“权力绝对化”,因而产生了“绝对的腐败”。因此,我们反腐败要从根本上、制度 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产生的土壤。但“红颜祸水”模式的描述却将这么一个既是政治也 是思想;既是实践也是理论;既是历史也是现实的严肃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红颜”—— 女人身上,仿佛没有这些所谓的“祸水”,腐败就不会产生。这不仅有悖于反腐败斗争 的实质,而且也是一种政治上的误导。

其次,有为腐败分子开脱罪责之嫌。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从一个个被揪出的腐败分子 成长过程看,这些人不是先天就具有“腐败因子”,但是他们为什么脱变为令人唾弃的 腐败分子呢?犯罪的成因是多重的和复杂的,我们必须从“源头”下手,遏制腐败现象 的产生。如果我们的影视作品不能从更有远见卓识的思想高度去表现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反而肤浅地热衷于挖掘“贪官背后的女人”,就很容易将贪官的罪行嫁祸于“红颜” ,成为了腐败分子开脱罪责的挡箭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戏说化倾向。

四、反腐影视剧中 “红颜祸水”模式产生的原因

第一,“红颜祸水”论是历史的偏见。从历史的发展看,当母权社会被父权社会取代 之后,女性成为了男权社会的附庸。对此,恩格斯曾精辟地论断:这是妇女的一次具有 历史意义的失败。因此,在以后的历史和文艺作品中,女性似乎只是一个审美的对象, 被看作一个被动物,并且是作为一件艺术品受到男性的关注,当然更有“性”的诱惑使 男人梦魂牵绕。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男性成了社会的主宰,惟小人与女子难 养也、最毒不过女人心之类的偏见已经形成一股“男尊女卑”的社会舆论。“红颜祸水 ”论恰恰是这种舆论的产物。

第二,“红颜祸水”论是影视作品媚俗的表现。我们不能笼统地反对“媚俗”,因为 影视剧本身就属于大众的“俗文化”。但是影视艺术在强化商品属性、娱乐品质的同时 ,也不应该淡化其思想教育作用和舆论导向功能,遗憾的是当影视艺术卷入商品大潮之 后,为了赢得观众、赚取票房,一些作品不吝惜放下高雅的身价,一味追求“上房(武 侠片)、上朝(宫庭片)、上床(情爱激情戏)”,媚俗地迎合市场的某种需要。在“反腐 倡廉”的外包装里面聚焦的是“权色交易”,刻画的是“贪官背后温柔的陷阱”、描写 的是性贿赂、“情人”现象,这是极好的卖点。

第三,创作环境也是造成“红颜祸水”论流行的原因。大量证据表明,滥用的权利和 “黄、赌、毒、黑”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从《红罂粟》一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权色交易”之中,黑社会势力的操纵和介入。黑社会的沉渣泛起,给一些敏感题 材的创作带来危险。有文章说“著名作家张平推出了《天网》、《生死抉择》等反腐倡 廉题材的影视剧力作。由于题材的敏感性,在拍摄过程中,威胁和恐吓时时都在发生。 创作过《黑冰》、《黑洞》、《黑雾》三部曲的作家张成功说:‘在写作过程中,黑势 力不断向我发出威胁,有关部门不得不派出刑警保护我的安全。正是在那一刻,我对黑 势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渴求有了更刻骨铭心的理解。一种 巨大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便油然而生了。’”[1]两位颇具知名度的作家,创作环 境和苦衷尚且如此。其他创作者呢?如此令人胆战心惊的创作环境,不得不逼迫某些创 作者采取一些迂回的战术、避重就轻,因此“红颜祸水”式的艺术设计至今仍然活跃在 影视作品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标签:;  ;  ;  ;  ;  

“洪岩灾难”理论的现代复制--兼评反腐倡廉影视剧的一种倾向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