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膜侧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玉米论文

玉米地膜侧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玉米论文

玉米膜侧播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玉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干旱是影响山西省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地膜覆盖作为最有效的抗旱措施,在山西省玉米生产中已有较大面积推广,但推广区域大多为冷凉区(年有效积温低于2700°C),这些地区不铺膜玉米不能成熟。而在高积温区(年有效积温高于2700℃),推广面积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高积温区温度较高,玉米种于地膜上容易出现早衰;二是农民不愿意投工从地膜里放苗。此外,连续多年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也影响了地膜玉米的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山西省玉米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室在张中东研究员的带领下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使地膜覆盖在高积温地区推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玉米膜侧播种机,实现了艺机一体,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下面就着重介绍关于山西省玉米膜侧播种的技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地块的选择与整理

      首先,在地块的选择上应选相对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以便于机械化作业。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在封冻前应进行深耕,深耕应大于18cm。同时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一次浅层旋耕。旋耕深度不宜超过10cm。

      在进行播种前,应该施足底肥,底肥采取有机肥与复合肥相结合,每亩施有机肥2000kg以上,在深耕前撒于地表。水地亩施N、P、K含量基本相等、总含量大于45%的三元复合肥(氮含量不高于15%)60kg以上,旱地亩施40kg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化肥应按照GB187382-2001的要求进行识别,并按照HJ555-2010的要求使用。

      首先要选“保险”种,不选“新鲜”种。“保险”种,是在当地种植历史中,至少两个年份产量较高的种子。而“新鲜”种,就是没有在当地种植过,或种植历史仅有一年产量较高的品种。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区别较大,第一年产量较高的品种,不一定在第二年会有较高的产量;在生态区产量较高的品种,并不一定在其它生态区会有较高的产量。

      同时要根据立地条件选种。水肥条件好的耕地,要选择耐密型品种,并按照品种要求的密度种植。通过增加密度来提高产量已经成为玉米高产对的主要途径之一。水肥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耕地则不宜密植,每亩种植数一般不超过3500柱。生育期要适宜,太长或太短可造成减产。要选择在玉米收获时乳线刚好消失的品种,方法时用指甲在籽粒种下部挤不出水为适宜。不要过分依赖包装袋上标注的生育期,同一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生育期不尽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种过程中要优先选用种衣剂里含杀虫剂的种子。因为如果玉米种子种衣剂中不含杀虫剂或是杀虫剂配比不合适,对于地下害虫,后期杀灭投工大,且不一定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对产量造成影响。通过种衣剂在前期杀灭地下虫害,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另外注意品种的抗逆性。抗逆性主要是指品种具有的抵抗不利于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耐寒性等。在同一种种植条件下,受害轻或者没有受害的品种即为抗逆性好,这类品种一般稳产性较好。

      当土壤表层5cm处低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便可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

      铺膜播种方式

      由于玉米膜侧播种机其播种密度可以调整,所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种植密度进行了解。首先,调查玉米种植密度只需要调查行距与株距,之后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株距调查一般随机量出一行玉米内一定数量(最小20株)玉米之间的总距离,算出平均株距;再随机量出连续行(最少5行)的总距离。然后算出平均行距。用同一方法在不同点(至少5点)量出数个株距和行距。然后用平均法算出大田的平均株距和行距。密度计算公式密度(株/亩)等于6670000(平方厘米)除以行距(厘米)除以株距(厘米)。

      一般来讲,玉米植株在田间分布越均匀,越有利于玉米对土壤养分及水分的吸收利用。当前种植方式主要有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宽窄行种植有利于玉米群体通风透光,均匀行种植有利于玉米均匀吸收土壤养分与水分,因此应根据限制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行距,从机械化种植及收获的角度考虑,均匀种植的操作更加方便。

      根据人们的种植习惯,玉米收获机及播种机排种器间距设计,一般认为50~60厘米行距较为合理,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50厘米与60厘米之间的行距。采用专用膜侧播种机进行播种,铺膜。播种、镇压一次完成。这其中铺膜为1.2m带,膜上行距70cm,播种株距25~28cm(约4000~5000株/亩)。

      苗期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应选无风的早或晚,在地表均匀喷施除草剂。

      中耕除草,在玉米6~8展叶时中耕除草一次。

      在玉米12展叶期,应亩追施尿素20~25kg。

      在玉米抽雄前应灌溉一次,灌浆期如遇干旱应再灌溉一次。

      病虫害防治

      地下虫害防治,应用杀虫剂拌种防治或苗期毒土(毒饵)撒于地表防治。

      地上虫害防治,应用毒土灌心、农药叶面喷施或者毒土熏蒸防治,病害防治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穗期叶面喷施抗菌类药物,应该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农药应符合NY/T1276-2007的要求。使用农药的种类和用量符合GB/T8321.1-9的要求。

      玉米苗期白化苗

      症状叶片上有白色的条纹,严重的全株叶片发白。发生原因是土壤中缺锌。对已出现缺锌的苗,每亩用0.4~0.6g的硫酸锌加水100斤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只需2~3次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症状秧苗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变紫,一般在玉米3叶期出现,在4~5叶时表现最明显,严重时茎叶细小,叶片枯死。秧苗出现紫苗时,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一般隔7~10天喷1次即可。

      症状秧苗叶片细窄,株形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面呈褐色,最后焦枯。出现黄绿苗时需要农民增施钾肥,如果没钾肥可补施草木灰。对缺钾严重地块,可在苗3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钾宝、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幼苗喷雾。

      秋季玉米收货后应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地膜回收,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回收地膜。采用玉米侧膜播种机播种的地块,由于其覆膜方式的创新,回收地膜较为方便,采用很少的人工即可实现完整回收。需要注意的是回收的地膜不宜掩埋或焚烧。

      在玉米乳线消失,黑层形成时即可进行收获,最好采用大中型收获机。采用玉米侧膜覆盖技术所种植的玉米,相较于普通种植有明显产量上的提升。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膜侧播种产量705公斤,对照产量631公斤,增产11.7%,膜侧播种玉米的容重、行粒数及百粒重均显著高于露地播种。这其中去年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三交村旱地示范100亩,播种速度8亩/小时左右,比当前生产应用的铺膜播种机快2~3倍。2015年为严重伏旱,膜侧播种玉米的出苗率、整齐度、成穗率、穗粒数及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示范田产量达到了782公斤,对照产量523公斤,农民大田产量约432公斤。膜侧播种技术没有给农民增加额外劳动负担,相反减少了一半的锄地和喷药面积。多地示范测产结果表明,膜侧播种比露地栽培每亩最少增产玉米75公斤,除去地膜(25元/亩)、播种(每亩增加20元)等增加的费用,每亩至少可为农民增加收入75元,因此此项技术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联系电话:0351-4159087

标签:;  ;  ;  ;  ;  ;  

玉米地膜侧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