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_奥林匹克论文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_奥林匹克论文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刍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三大相互联系的体系,它们是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主旋律的活动体系。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紧密相连。这仅从奥运创始人——法国教育家和体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志向和一生的活动就可看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当代,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纷繁的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成为社会理想的象征。当人们冷静审视这一社会现象时,无论你是否是教育工作者,都有可能提出如下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教育究竟有何联系?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它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活动或形式?它能给予教育什么启示?让我们把奥林匹克运动纳入教育视野,力图去回答以上问题。

1 教育:奥运兴衰之所系

奥运会这种展示人体健与美、满足人类竞争本能的活动形式,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决非偶然。古希腊处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拥有漫长逶迤的海岸线,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人有敢于冒险、追求卓越的宽广胸怀;温和宜人的气候则为他们走出户外、合群游戏准备了条件;古希腊灿烂的文化,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但是古奥运会的兴起与昌盛,除了自然条件和当时文化的发达外,更由于当时教育制度的推动。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奴隶制国家,在诸城邦国中,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强盛,其教育制度也最具代表性。斯巴达教育制度形成于公元前9世纪,当时只有9000户的斯巴达人,却要统治25万土著奴隶, 而且要防御其它城邦国的入侵,这就决定斯巴达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因而必有以军事和体育为主的教育制度。雅典在公元前500 年前后就成为民主政治制度的城邦国家,文化和教育得到较大发展。雅典教育制度与斯巴达制度有很大不同,富有阶层不仅要求自己的子弟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而且希望他们成为商人和社会活动家,这就使雅典教育制度更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尽管这两种制度有很大不同,但体育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古代奥运会是在竞技运动传统的基础上受各种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它曾有一整套规章制度甚至类似宗教的仪式,运动会的规模和场面在当时也极其恢宏、壮观。然而古奥运会在广泛深入人心甚至沿袭成俗绵延一千余年之后竟会颓然衰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有人将古奥运会衰落的原因归于古希腊奴隶制的灭亡和其它一些政治因素,似乎它既然产生于古希腊奴隶制时期,因而也必然伴随奴隶制而消亡。但是事实上,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固然会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但不一定必然与之共存亡,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承认,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下令立基督教为国教, 奥运会不可能不被取消。然而奥运会既然已成风俗,那么剔除了宗教内容的替代形式总是可以找到的,为什么连纯竞技的综合运动会也长期没有了呢?这不能不使我们认识到还有别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奥运会衰亡与运动员职业化倾向以及竞赛中营私舞弊的不良倾向的大量出现有关。这些可能都是原因,但不是致命的原因。我们可以简略考察一下现代奥运会的发展过程。现代奥运会起先也禁止职业化,但后来职业化倾向日益严重,以至于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公开允许运动员职业化,这一来反倒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笔者认为,使古代奥运会衰亡并长期湮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奥林匹克意识和精神,以及奥运会这种文化现象、这种教育形式,从当时的学校教育中取消了。当时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是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应该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强调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圣经》是主要教材,其它一切学科应是学生理解《圣经》的工具。由于这种思想对教育的统治,奥林匹克意识、精神及奥林匹克运动会模式,是绝难存在于各级学校的正式教育之中的。作为社会文化的奥林匹克意识、精神,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和其它类似活动,如果不以教育作为遗传机制和遗传载体,它的中断和长期湮没则是必然的。这一事实正好支持了一个重要论点——教育是社会遗传机制。

现代奥运会创始于1896年,它借用了古奥运会的形式,但其内容和宗旨与古奥运会有很大不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复兴古奥运会之始,就将其实质定于教育。从百年发展史看,奥林匹克运动一直与教育紧密结合。且不说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是一种广义的教育,仅从狭义教育来看也很明了。在世界各地,以奥运项目为主的竞技运动广泛进入学校体育之中,奥运精神深入人心;以奥运会为参照模式的综合运动会,在世界各大学、中学甚至小学中已普遍成为节日盛典和文化风俗。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一种影响巨大、成就辉煌的世界性社会文化现象,不能不说教育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2 奥林匹克运动:极其成功的教育形式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最为世人熟知的是“体育”。“体育”的英语直义为“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俄语直义为“身体文化”(физкультура)。由此看出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健身。不仅使参与者体格强健、体能超群,而且使欣赏者也能感到身心愉悦,从而有利健康。然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绝不止于“身体教育”或“身体文化”,它还具有智育、德育和美育等其它功能,《奥林匹克宪章》对此做了高度精当和简洁的概括。关于奥林匹克主义,《宪章》讲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作用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尊重为基础的。”从教育学角度,它至少说明了如下问题:其一,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更不局限于竞技运动,它通过改造与完善社会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培养人与推动社会发展直接结合起来。其二,奥林匹克教育功能的体现,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对青年进行身体、心智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三,尊重社会伦理、不懈奋斗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应成为青年的人生追求。我们看到,这些理论与追求同马克思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论述何其相似。这些观点的提出几乎与马克思同时代,并且是从另一个视角、另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出发而提出的,应该充分肯定其思想性、创见性与理论价值。

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主要还是一个实践体系。以奥运会为主旋律的竞技活动和社会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开展。奥林匹克组织是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大家庭,几乎所有国家都加入了国际奥委会并积极参与活动。如同顾拜旦在其《神圣的体育运动》一文中倡导的那样:“让我们努力为每天进行锻炼创造条件,努力增加有利于吸引个人参加锻炼的机会,消除无用的障碍,简化复杂的规则;让我们大量设置体育器械使锻炼方便可行,让我们继续改进体育器械并降低成本,让我们努力使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更加接近,使它们相互结合并通过人们从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之处享受的欢乐和从各种运动项目的相同之处体现的和谐来高度赞美体育运动。这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范围,是我们应该信心百倍大步前进的目标。”奥运先驱们的愿望现在早已实现,世界各国体育组织乃至政府都极力推行健康的竞技运动和全社会性的体育活动,比如美国的“大众体育运动”,前苏联的“群众体育运动”和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等等。正因为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又以体育运动这种人们喜闻乐见且便于参与的形式作为载体和活动内容,因而很快普及开来。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其它社会活动,能够象奥林匹克运动那样,具有全面而显著的教育功能。

3 奥林匹克运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典范

教育哲学和教育史学家涂又光先生提出,西方高等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工业革命前的人文阶段、工业革命后的科学阶段和现正在进入的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为标志的科学·人文阶段。高等教育在东方、在中国所历阶段也如此名之,但时间稍有不同。前两阶段均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或不谐和,而第三阶段将是切近教育本质的新纪元。涂先生是就当时各时段的大势及主流意识来进行判断及划分的,因而这一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就在科学·人文阶段未到来前的百年间,也有科学和人文结合较好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体系,那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表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许多方面。

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青年人进行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正是奥运先驱们复兴古奥运的初衷。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论”,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对公共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主张,都高度重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认为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通过与体育有关的人文知识教育和运动本身的人文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坚定性格、善良心地和崇高理想。而顾拜旦复兴奥运的基本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推行竞技运动,而是将它纳入教育,既以科学态度从事锻炼,又通过锻炼去实现教育的人文目标。他曾写道:“我认为没有竞技运动的协助,那么教育,尤其民主时代的教育是不可能良好而完整的。为了发挥其适宜的教育作用,竞技运动必须完全与物质利益无涉,以荣誉感为基础。”他还认为:“竞技运动是一种身体训练,在以全副身心为非物质目标进行的努力奋斗中,人就从其动物性的基础上得到升华。”先驱们的思想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更有表达:“奥林匹克目标是将体育运动置于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以期建成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这是一种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发展观。

奥运思想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均体现着两种精神、两种教育的统一。从思想理论体系看,奥林匹克主义是其核心,它主要是一种人生哲学,将体育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它崇尚奋斗,推崇精英的榜样作用,尊重并弘扬得到社会承认的伦理和道德。奥林匹克精神则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公平竞争是人际关系的准则之一,体现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理解、友谊和团结是人际关系、团体交往的一种境界,更体现一种求善的人文精神。即令是尽人皆知只有几字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也是这两种精神的体现。“更快、更高、更强”不局限于体育,更不局限于田径场,它是人类对自然、对自身、对社会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乃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目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建与百年发展,可以发现奥运在某些方面正表达了人类的这种理想追求。从生物科学角度看,人与动物有某些相似,也存在着竞争本能。除了人类应该最终消除的战争之外,最能淋漓尽致表现这种本能的大概就是竞技体育了。竞技体育的竞争在现代是体力的、智力的和情感的搏斗,也是科技的、经济的、文化的较量。但人毕竟不是动物,除了满足竞争本能外,还应生活在文明的社会秩序之中,因而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中将公平竞争作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竞争本能的满足和公平合理的价值尺度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此外竞争还须有评判人来定胜负高下,或胜或败、或优或劣,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而这一切在奥运中都得到了较好构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奥运模式是完全符合人类理想的社会竞争模式。在当今世界上,无论对于何种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模式,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国家都很难统一认识,唯独奥运模式得到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民众的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奥林匹克运动这种形式褒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其它活动不可比拟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价值。

标签:;  ;  ;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