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风华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由于互联网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家校沟通更倾向于QQ、微信、电话等方便快捷的方式。这种沟通方式虽然方便快捷,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而家访作为“家校合伙”的有效教育途径,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让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帮助家长了解教师、学校的用心,改进教育方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教育学生。
一、家访前的准备要因“需”而定
家访时间是根据家访目的的需要而确定的。摸底式的家访,一般是在接手新班级初,了解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氛围、学生的成长经历等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要根据地理位置,划好区域,利用假期时间集中家访即可;而重点式家访,需要在了解学生之后,针对学生个体或具体事件,选择合适的时间选择个别学生进行家访;突发事件之后的家访,宜在事情了解和学校做出处理意见后及时安排家访,越早越好。若是针对学习退步或进步明显的,可在某一阶段性测试之后进行家访,则更有针对性。若是学生状态、情绪不佳,则可以在与家长沟通后,确定家访时间。另外选择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时间点诸如生日、生病等契机进行家访,也会更得人心。
家访对象的选择要根据教师的需要而确定。在家访前,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后,了解一些学生的具体表现,把成绩进退步非常明显的作为家访对象。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发现诸如有严重违反校规、有恋爱倾向、情绪变化大的一些学生也可以作为重点家访对象。因为是针对个别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家访前宜与学生进行沟通,事先要了解哪些是孩子所不愿意提及的,避开一些敏感话题,并了解家长的一些基本情况和脾气秉性,以便顺利交流。
家访人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传统家访都是班主任为主,任课老师为辅,其实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邀请校领导、专家、其他家长、学生等,灵活地组成一个家访小组。
家访的主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定,有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重点家访前,除了常规的家庭环境观察和家庭教育交流,分析现状与不足,还应针对每个家访对象专门制定一个核心议题。这个议题是在对孩子平时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的情况下“私人定制”的,是无法在网络上讲清楚或者不方便讲的,可以通过家访来深入了解。家访教师要心里有数,有备而往。
二、家访中的谈话内容与方式因“情”而定
家访中要围绕被访者的“情况”(即事先备好的“核心议题”)展开交流。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主要与家长交流,除个别敏感话题,一般学生这个受教育的主体应在场。教师带着问题去家访,心平气和地谈论孩子的现状,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可以让学生得到尊重,也可以激发学生感恩之心,感受到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期待。这种真诚、耐心的交流,便于探究原因,使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如果是突发事件之后的家访,要围绕事件本身的利害关系,讲明事件的处理决定,并明确后期的要求;如果是学习方面的,主要是围绕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等;如果是情绪方面的,要与家长交流影响学生情绪的各种可能,做出一些调整,从而想出疏导的方法。
家访中要关注到被访者的情绪和家长的态度。学生在家访前都会紧张,生怕家访成了吐槽会,更会担心家访之后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讲述学生表现时要以鼓励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也要关注到家长和学生的情绪,从而随时调整下一步讲话的方式与内容。不管面对哪一种家长,教师在最后一定都要表现出对学生给予的厚望,期待学生的改变。
家访中一定要注重实情,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家长不同的关注度和教育理念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家长探讨实现的可能性。比如班里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课余时间总在睡,学习状态很差。为了了解两人嗜睡的原因,专门做了个重点家访。其中男生性情宁静,做重点家访时,他主动向班主任问好。班主任就夸他又高了,有礼貌,然后就和家长聊他的变化,扬优弱缺,少谈学业繁重,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调整心态,增强运动,合理安排作息。而女生心思活络,是个典型的“手机族”,传闻沉迷手机,学习之余和其他班学生往来较多。通过家访,班主任发现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只一个劲说起花了多少钱去上培训课,说起小学时多么优秀之类的事情。面对这样的重视利益而忽视孩子心理的家长,班主任没有去“八卦”孩子的那些传闻,而是很委婉地指出希望家长能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多沟通。
三、家访后的跟进教育要因“势”而定
家访后要注重发展“态势”,长期跟进,落实效果。通过家访,一些学校里所反映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许多学校里未发现的问题也会有所暴露。比如身体有较大疾病、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母关系不和谐等等,都可能会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才被知道。班主任心里有数,在后期班级管理中就会把握好分寸,避免出现对孩子的一些心理伤害。每次家访后,教师要及时记录,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与家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的收获记录下来,给学生建一个私人小档案,制定新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地跟进教育,以观察家访的效果;并把学生的个别情况适当地和其他老师做好沟通,让他们留意。另外也有可能家长会提出一些建议,如果是可行的,教师不妨也争取实现,并与家长做出反馈。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电访、网络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落实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家访是一门“走心”的艺术,只要家访者坚守教育的本心,根据学生个体设计私人定制式家访,一定会进入家长和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家校共育的共同体,让学生积极向上、健康良好地发展!
论文作者:俞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家访论文; 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班主任论文; 情绪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