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周艳荣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311
【摘要】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问题都是源自于沟通不畅.沟通的有效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沟通方式、沟通态度、沟通心情等,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建立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情感,可以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为轻松愉悦. 【关键词】 师生, 沟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08-01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不同主体之间信息的正确传递,有效的沟通会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工作绩效,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沟通也是学校中最平常、最频繁的活动.学校中的师生沟通交流无处不在,因此,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师生沟通是指师生之间通过互相传递信息,得到对方作相应回馈的过程.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低分群体,在以分数论成败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学生群体更多承受了来自外界歧视的目光,也面临更多的求职、就业等压力.如何让这个层次群体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有自信心,责任感的社会所需人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更成了重中之重,提高沟通技巧,有效沟通也是一名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提高高职教师与大学生沟通的有效性,本人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会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1 爱学生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马卡连科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必要的条件.[1]怀揣爱心是师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甚至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怀揣着一颗爱学生的心,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爱,老师才能做到时时刻刻以平和心态和学生沟通;沟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爱学生要全面公平,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不以家庭背景、家庭条件、学生身材容貌等区分三六九等,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作为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还要当好学生人生的领路人,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2].教师爱学生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榜样,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爱学生的情怀,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沟通受阻,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2 理解学生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在当今信息打爆发的时代,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充分借助自身的热情来带动、感染对方,只要你相信某件事是对的、正确的,那就要充满热情并且坚定地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是会感染他人的,也能够增加你的说服力,多听少说,我们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切忌打断.闭上嘴倾听才可能听到真心话,学会让学生倾吐心声,给予理解的表情,如此一来既可以听到对方真正的心声,也能针对提出的疑问解释,不要没听几句话就打断对方的陈述,这样只会加速关上彼此的沟通大门.
3 尊重学生是有效沟通的助力剂教师对学生的耐心、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尊重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内说完,别急着给建议.“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进行沟通前一定要先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才能拟定沟通策略.比如对方的喜好、家庭情况、个人状况甚至找到能够对其有影响的人等等.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
4 提高沟通技巧是有效沟通的磁石沟通是有效教育实现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决定着教育过程的有效程度.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学校师生沟通中,选择沟通策略、沟通途径以及运用沟通方式、沟通技巧不应该是死板的、盲目的.需要教师随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而有所变化,以真正提高学校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4.1 切忌对学生敷衍应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的飞速发展,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多媒体开发的教学课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地节奏.其存在促进教学地优点的同时,其显而易见地缺点是减少了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地时间.另外,现代化传播媒介如智能手机、电脑、网络地普及等等,这使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接触到大量地信息需要不断消化,这一方面丰富了师生沟通途径,也使得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概率大大减少.再者,高校教师每天面对工作、生活地压力很大,导致教师也不想和学生沟通来浪费时间.这一系列原因加起来,使得一些教师和学生沟通时敷衍应付,不能身心投入.对学生敷衍应付地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老师地关注,渴望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得教师对他的好感.如果教师无意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在沟通时马虎对付,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因教师的冷淡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师生沟通根本就不会出现.
4.2 学会倾听学生 师生沟通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相互理解.在师生沟通时,作为教师只有学会倾听,才可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既可敬、又可亲的“朋友”,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特点,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和长期的师长生尊的思维习惯,教师在和学生沟通时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不能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或是一味发表滔滔不绝的言论,或是随便打断学生的说话,教师习惯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学生生活、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丝毫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导致错误地理解学生传递的信息,造成师生沟通的理解错位.教师因为曲解学生,一方面使学生对师生沟通心存芥蒂,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学生对师生沟通效果的怀疑,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失衡,最终恶化,师生沟通出现障碍.学会倾听学生,正确的做法是,教师沟通中注意淡化、弱化教师高高在上的身份,一心一意对待学生,激发学生沟通热情.
4.3 切忌语言失当 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犯表达上的错误.比如,有的教师习惯用“你怎么就”,等口头禅;有的教师在沟通前带着负面情绪,未等学生开口说几句话,就大发雷霆,或者迫不及待地进行总结和提炼;也有教师脸皮比较薄,即便对学生严重的思想、学习问题也拐弯抹角地委婉表达.这些做法有的会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有的会导致学生出现任何问题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对自身认识不清,或不理解老师,从而造成沟通和教育的失效.对此,师生沟通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措辞,避免容易引起误解的言语.教师要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沟通前应平静心绪,告诫自己在沟通过程中尽量减少冲动.
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坚持持续沟通,提高沟通有效性,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营造核心的师生关系,保障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1] 王茜.浅谈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沟通[J].?职业教育?.2013,(07)[2] 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08)_
论文作者:周艳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有效性论文; 学校论文; 都是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