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人文”,通俗的说,就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生态”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与课堂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主要由课堂中的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他们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绿色”,环保,充满生命和活力之意。本文从生态的角度研讨人文化数学课堂的绿色构建问题,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绿色课堂;生态发展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数学课堂,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需要“绿色”化设置,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健康、“生态”化地发展。
一、教学预设的绿色构建
1.数学教学内容的人文化。构建绿色人文生态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从单一静态文本状态走向多维、创新、动态和生活化的综合内容。
首先,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爱好,安排分层和个性化的数学教学内容,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层次性。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的预设,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适宜的要求和问题梯度,进行适当的内容的拆解和重组。
其次,在关注数学知识基础性的同时,要强调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因此,教师需要将数学与生活充分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的魅力。
第三,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适宜的内容情景中激发求知欲,感受知识,从而获取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内容适宜的呈现方式。
另外,在数学课堂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形成并完善内容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体系,促进师生个性发展,强调知识的个性化、多元化生长。
2.数学教学目标的人文化。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智慧生成为取向,注重目标中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创设,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老师的朋友。
二、活用生活资源,走向生成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学习内容决非等同于现行的教材内容,而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创造性地处理现行教材的产物。假如教学陷入教材设置的固有樊篱而不能自拔,那么教学走向生成就是一句空话。笔者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和别人合伙买过一样东西的经历,当有学生说自己曾经出3角钱,外班的一个同学出1角钱,两人共同在校门口买了一个烧饼3/4,教师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接着追问:这个烧饼你们是怎么分的?该同学上来把圆形分成两个部分,自己分得刚好过一半。这时让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公平吗?怎样分才公平?学生认为把烧饼平均分成4份,这个同学得3份,即这个烧饼的。再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分得的份数之比就是出的钱数之比,也就是把这个烧饼按照3:1进行分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引导学生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分配,是如何分配的,怎样分配更合理,学生想出了根据比可以合理分摊水费,分配利润等现实问题……这种教学设计没有拘泥于课本中的例题,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三、开放师生对话,促进教学生成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性差异、思考角度不同,从而可能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疑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精确洞察学生的心灵变化,要善于在对话中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将其作为新的生成性资源,在互动生成的过程中不断向深层开掘,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生生的”、“自然的”生态型课堂。笔者教学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99页例5),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有新鲜感。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我首先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在学生都猜错的情况下。我说:老师送给你们一个法宝,有了它你们就能很快猜出老师的岁数,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早已急不可耐。我要求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岁数并板书:×××今年×岁。然后板书出法宝:老师是他的3倍。这时同学们很快知道了我的岁数。接着我问: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还能知道什么?板书:老师和×××一共多少岁?构成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体会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我的岁数,然后才可以求出老师和那个学生一共多少岁。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是让老师猜同学们的岁数,学生都愿意让老师猜自己的岁数,此时我故意猜错,装作毫无办法的样子,再板书出我的年龄,请同学们也送给我一个法宝,让老师很快知道他们的岁数。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争着告诉我一个法宝。板书成:老师比×××大×岁和×××比老师小×岁的形式。有了这些条件让学生帮老师算出××的岁数。再问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能计算出什么。板书问题:老师和×××一共多少岁?构成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体会解题步骤,说说计算过程。整节课教学都是在师生的对话中进行。学生心情愉快,新的思维不断被激活,灵感不断被点燃,数学思想在启迪中生成,数学方法在生成中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在生成中提高。
四、处理好预设生成,增添弹性活力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新课程改革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指认知的),为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提供保证;要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要能促进课堂多向以及多种信息的产生。
其次,课堂教学必须有生成。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不承认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而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出现意外和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因此,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那种所谓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生成”的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
数学课堂上,只有将有效教学与人文生态并重,才能培育出完整的、和谐的和发展的人。“绿色”课堂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随着课改的深入,相信我们的课堂将生机盎然,呈现更多的浓浓“绿意”,让学生真正得到“生态”化地发展!
论文作者:施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老师论文; 岁数论文; 板书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