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胡曦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绵阳 621900)

【摘要】 目的:探究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接收的8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对因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源性脑栓塞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病因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同时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1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July 2015 among 80 patients with 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 of receiving treatment, obtained the consent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for treatment, an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 (37/4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5.0% (30/40), 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ause there may be a great difference, so in the case of patients with specific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for treatment,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atient,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and use in clinical.

【Key words】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 Clinical treatment; The effect

心源性脑栓塞在临床中较为多见,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疾病,因为干预不及时而出现的并发症,心内膜或瓣膜血栓脱落入脑后导致患者的脑部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此时病情发展较急,且十分容易出现进一步恶化的现象;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并且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出现致残、致死等现象,并可能再次出现栓塞。因此有效的治疗成为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次我们对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接收的8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按照患者的分组分别实施,旨在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8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共80例患者中不包括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80例患者中不包括依从性较差者;80例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充分知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5~72.5岁,平均年龄52.25±2.45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6~71.5岁,平均年龄51.38±2.36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对患者进行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减轻脑水肿等治疗,力求减小梗死范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对因治疗,对于房颤或再栓塞高危患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再栓塞或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有抗凝治疗指征但有抗凝禁忌症的患者,可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患者评分降低超过一半,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即可定为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评分减少超过18%但不超过一半,即可定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均未达到上述两项标准,即可定为无效[2];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在临床对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心源性脑栓塞属于脑血管疾病,但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患者的心脏疾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是心内膜或瓣膜血栓脱落,导致患者的供血动脉出现栓塞,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使得患者神经功能随之受到损伤,从而致残甚至致死。而患者的发病却也不仅仅局限于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在治疗中我们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分析。

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干预,但是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很难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能再次出现栓塞;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在临床接受相关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治疗就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寻求突破,本次我们对我院8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为了确保本次分析的客观性,我们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后按照不同思路对患者进行干预,首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积极明确患者心脏原发疾病,控制及消除血栓形成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进行抗凝治疗预防再栓塞或栓塞后血栓形成,对于有抗凝指征但无条件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情况,同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这也充分说明对因治疗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心源性脑栓塞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分析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不同,病情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同时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云清,周其志.观察及分析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8):1618.

[2]王立侠.89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2):133-135.

论文作者:胡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胡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