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探讨_高校学生论文

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探讨_高校学生论文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党建工作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27(2007)02-0026-02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可靠、素质优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关系到我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大事。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参加党校学习的学员、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不断增多,学生党员队伍不断迅速壮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了“低年级有党员,中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良好格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党员发展的数量与发展的质量不和谐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被培养、考察的对象人数远远超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出现了培养、考察工作不够深、不够细,“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现象。部分支部把发展党员的人数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的成效,由于支部正式党员人数有限,在吸收新党员时,对学生的思想很难进行深层次了解,甚至有这样的提法:“可发展可不发展的,要发展;迟早要发展的,早发展;有缺点留在党内来解决。”数量上去了,质量却急需提高。

(二)入党后的再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学生支部中存在着“重入党前的教育,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现象。发展前,对发展对象进行多重考察和层层教育,组织党校培训、马列主义学习班、党章学习小组等等,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党员带头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学生党员思想松劲,行为松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违法违纪,损害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三)增强学生党员政治修养和理论知识非常迫切

政治修养高不高是衡量学生党员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今的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有的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重大事件,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理论知识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任务,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有的学生党员重专业知识学习,轻哲学社会科学,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个别学生党员关于“三讲”、“三个代表”的含义和党的性质、宗旨之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清楚,党的理论知识贫乏。

(四)学生党员身份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学生党员整体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学生入党后,党员身份意识、大局意识、宗旨观念不够强,在校园社团活动中正面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学生党组织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进一步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指导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从全局高度对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性的思考,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我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指明了方向。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始终代表高校学术水平的发展要求,高校精神文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打破旧的党建工作思维定势,把大学办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追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当前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要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推陈出新、勇于改革、开拓新视野、探索新方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大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公开、公正、有约束力的机制。要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感召力、感染力,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

(二)坚持育人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调了“育人”的重要和难度。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高校党建工作坚持“育人为本”是高校的“育人”职能决定的,是高校党建不同于非教育部门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从党的领导。我们所讲的“德”,应该是信仰马列主义之“德”;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德”。高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思想主导作用,广大党员教师应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培养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各类人才,为党输送更多更好的“新鲜血液”。

在大学生中培育党的后备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党组织应该尊重、把握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大学生的年龄、心理、意识趋向成熟,是思想政治素质成型的关键时期,处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接受期和政治方向的理性选择期。对大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靠拢党组织,是高校党组织的光荣任务和重要职责。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围绕“育人”总目标开展党建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员教职工的积极性,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三)实施科学的、系统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程

对学生党员来说,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还处在形成阶段,需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事实上,学生刚成为预备党员时,没有经过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缺乏履行党的义务的实践。有的同学入党后,产生“松口气”的思想,继续前进的动力不足,有的党员是非观、原则性不强,对同学中的不良行为和违纪现象不劝阻,不报告,视而不见,当和事佬。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一定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考察、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进他们的党性修养,真正达到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党员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教育他们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同学中充分发挥正面作用,并号召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员进行监督,通过党的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身份意识。

(四)健全学生党员发展体系

首先,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的基层党组织,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高校学生实际的标准和体系,必须制定相关的发展培养制度,比如,基本理论知识测试制度、考察登记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寝室考核制度等等。其次,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工作的步伐。再次,实现学生党员发展“透明化”。吸收党员时,要在党内充分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例如有的党支部实行考查对象公示制,把考查对象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第四,党员发展要有规划。那种平时不发展、少发展,毕业之前突击发展、多发展,低年级时不发展、少发展,到高年级时多发展的做法都是不妥的。应当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的原则,注重党员的结构分布和梯队建设,保证党员队伍稳定发展。

(五)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和活力

第一、制订、完善支部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党员组织生活制度、联系人考核制度、党校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外民主评议制度,做好党员的监督考核工作,使支部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规范支部生活,严格生活纪律,提高生活效率。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党内民主,解决党内矛盾;第三,探索支部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三进”,开拓党建工作的“新三进”。适应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的趋势,把“学生支部建在社团上”;适应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公寓化的需要,进行“学生支部建在寝室”的尝试。

[收稿日期]2007-01-08

标签:;  ;  ;  ;  

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探讨_高校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